脾瘅
《素问·奇病论》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瘅者,湿热病也。脾为湿土,恶湿而喜香燥,主鼓运而为胃行津液者也。浓味浊阴,遏其清阳,变成湿热,津液不得输布而壅于脾,乃上溢而口甘,甘者,脾之味也。热积久,则必转为消渴之病。急治之以兰,除其陈腐之气,遂脾喜香之性也。兰者,俗名省头草,妇女用以渍油抹发者。

- 脾瘅《灵素节注类编》
- 脾瘅《临证指南医案》
- 脾瘅胆瘅《类经》
- 脾瘅《医述》
- 脾瘅消渴《黄帝内经太素》
- 脾瘅《中医词典》
- 脾疸《中医词典》
- 脾瘅《圣济总录》
- 脾疔《中医词典》
- 脾虫病《中医词典》
- 脾动脉《人体解剖学》
- 脾藏营《中医词典》
- 脾毒痢《中医词典》
- 脾藏营《中医名词词典》
- 脾肚发《中医词典》
- 脾藏意《中医词典》
- 脾肚发《马培之医案》
- 脾藏意《中医名词词典》
- 脾肚痈《中医词典》
- 脾部(足太阴属脏)《笔花医镜》
- 脾恶湿《中医名词词典》
- 脾不主时《类经》
- 脾恶湿《中医词典》
- 脾不主时《中医词典》
- 脾发疽《中医词典》
- 脾不主时《思考中医》
- 脾发疽《医宗金鉴》
- 脾不统血《中医词典》
- 脾发疽《证治准绳·疡医》
- 脾不统血《中医名词词典》
- 脾发疽《外科心法要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