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伏邪互发

《灵素节注类编》书籍目录

太阳之脉,色荣颧骨,热病也,荣未交,曰今且得汗,待时而已。与厥阴脉争见者,死期不过三日。其热病内连肾。

此明外感、伏邪互发之证也,与首篇之两感同中有异,彼则内外同时受邪而俱病,故不免于死;此则外感先发而伏邪后发,则可生;若同发而内外相交,则死期不过三日也。云太阳之脉者,邪受太阳经脉,如上所云∶一日巨阳受之,头项痛,腰脊强者是也。色荣颧骨者,鲜荣赤色,现于颧骨也。盖颧者骨之本,骨者肾所主,肾与太阳为表里,若肾脏伏热之邪已动,循荣血而现色于颧也。荣未交,今且得汗,待时而已者,言太阳经脉之邪,与荣血伏热之邪尚未相交,今且令其得汗,先解外邪,其内伏之邪后发,可待脏气旺时而已。如肾热病待壬癸日得大汗而已也,或如前节所云见赤色者刺之,亦可也。倘与厥阴经脉病证争现,则肾肝皆有热邪,势必与太阳外邪连合而不可解救,则死期比前两感之病更速,不过三日也。盖两感病起于经,必待胃气尽,六日方死,此则其热病内连肾脏,本元即绝,故死速也。

少阳之脉色也。少阳之脉,色荣颊前,热病也,荣未交,曰今且得汗,待时而已。与少阴脉争现者,死期不过三日。

上言肝热病者,左颊先赤,肝为厥阴,胆为少阳,相表里者也。外邪受于少阳经脉,而肝脏伏热之色荣于颊前。若外内之邪尚未相交,今且令其得汗以解外,其内发之热,可待时而已。若与少阴经脉病证争现,则肝连肾热,内外邪势必交而难解,死期不过三日也。大抵外内之邪,先后而发,尚可解救,若外内齐发,邪必交结而死,故要紧在荣未交一句,下文《评热病论》云∶病名阴阳交,交者死,即是荣已交之义也。按此止举太少两证,而未及阳明、太阴者,其义固可类推而知也。且思阳明、太阴属脾胃,其邪虽交,可从胃腑通利解之,以胃为脏腑之海也。不比彼太少两证,邪无出路而必死者,故经文略之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灵素节注类编》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灵素节注类编》书籍目录
  1. 外感伏邪互发《灵素节注类编》
  2. 外感风泻《中医词典》
  3. 外感腹胀《中医词典》
  4. 外感风热误药致变《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5. 外感寒邪泻《中医词典》
  6. 外感风热误药致变《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7. 外感喉痛《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8. 外感风寒忌收纳也《医法圆通》
  9. 外感霍乱烦渴《症因脉治》
  10. 外感风寒《济阴纲目》
  11. 外感霍乱转筋《症因脉治》
  12. 外感风寒《胎产秘书》
  13. 外感肩背痛《中医词典》
  14. 外感发热治法《景岳全书》
  15. 外感肩背痛《症因脉治》
  16. 外感发热弗药可愈《景岳全书》
  17. 外感结胸《中医词典》
  18. 外感发热《中医内科学》
  19. 外感筋挛《症因脉治》
  20. 外感发热《竹林女科证治》
  21. 外感咳嗽《中医词典》
  22. 外感恶寒有四《医碥》
  23. 外感咳嗽《儿科要略》
  24. 外感恶寒《中医词典》
  25. 外感口噤不语《症因脉治》
  26. 外感呃逆《症因脉治》
  27. 外感口眼斜《症因脉治》
  28. 外感呃逆《中医词典》
  29. 外感痢疾《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30. 外感短气《症因脉治》
  31. 外感痢疾《中医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