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阳关阴脉
《素问·六节脏象论》岐伯曰∶人迎一盛,病在少阳;二盛,病在太阳,三盛,病在阳明;四盛以上为格阳。寸口一盛,病在厥阴;二盛,病在少阴,三盛,病在太阴;四盛以上为关阴。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以上为关格,关格之脉赢,不能极于天地之精气,则死矣。
人迎主六腑之阳,寸口主五脏之阴,故二脉统一身之阴阳也。而分三阴三阳者,明二气流行,皆有生旺之序也。然偏旺则偏胜而病,偏甚则偏绝矣。人迎一盛者,少阳偏旺,故病在少阳;二盛偏甚,病在太阳;三盛偏极,病在阳明也。寸口阴盛亦然。其言盛者,偏邪之气,非阴阳气旺之谓也。故至四盛以上,则邪气盛极,而成关格之病。阴阳不相交通,故关者,不得小便;格者,格拒吐逆,食不下。关格之脉赢满四盛以上,不能尽其所禀天地之精气而死也。《灵枢·终始篇》曰∶人迎一盛,病在足少阳,一盛而躁,病在手少阳,以至二盛、三盛,及寸口一盛、二盛、三盛,皆兼足手,大抵盛在足经,病或可治,兼躁而及手经,则病深不可治也。惟《难经》以尺寸之脉下覆上溢名关格,为真脏脉,其人不病而死,与《内经》互明其理也。
《素问·腹中论》帝曰∶病热而有所痛,何也?岐伯曰∶病热者,阳脉也,以三阳之动也,人迎一盛少阳,二盛太阳,三盛阳明,入阴也。夫阳入于阴,故病在头与腹,乃 胀而头痛也。
人迎主阳,热病阳邪,故人迎脉盛,盛甚则阳邪入阴。盖太阳主开,犹可外泄,阳明主阖,则邪必入阴,以阳明与太阴为表里也。未离阳明,邪热上冲而头痛,已入太阴,故腹胀。上节言兼躁是足传手,此节言从阳入阴,皆谓病邪深重,当急治之,勿使成关格死证也。

- 格阳关阴脉《灵素节注类编》
- 格阳关阴《中医名词词典》
- 格阳关阴证《伤寒九十论》
- 格阳《中医词典》
- 格阳喉痹《中医词典》
- 格言一《古今名医汇粹》
- 格阳衄血《中医词典》
- 格言三《古今名医汇粹》
- 格阳虚火失血《中医词典》
- 格言二《古今名医汇粹》
- 格则吐逆、九窍、五脏《此事难知》
- 格言《达生编》
- 格中《中医词典》
- 格食《中医词典》
- 格注草《千金翼方》
- 格气《中医词典》
- 格注草《新修本草》
- 格《中医词典》
- 格注草《证类本草》
- 阁门《中医词典》
- 鬲《中医词典》
- 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药学事业《中国医学通史》
- 鬲肓《中医词典》
- 革螨《人体寄生虫学》
- 鬲偏枯《中医词典》
- 革脉(阳中之阴)《诊家正眼》
- 鬲气《中医词典》
- 革脉(阳中之阴)《脉诀汇辨》
- 鬲痛(五噎 气哽)《针灸资生经》
- 革脉《脉理求真》
- 鬲痫《中医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