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气血虚实证
气虚顶陷多软薄,气过成泡少浆脓,血虚淡红摸转白,血过发 紫黑凝。
【注】痘之形色,乃气血外现也。如顶凹陷,手摸之多软薄者,此气虚也。气过者,气过盛也。泡者,发水泡也。少浆脓者,不能生浆也。谓气若过盛,则发水泡而浆不能生也。如痘色淡红,以手摸过随即转白者,此血虚也。血过者,血过盛也。 者,地界有晕也。紫黑凝者,谓毒盛则色紫黑凝滞也。此就痘 形色,以辨气血之虚实也。

- 辨气血虚实证《痘疹心法要诀》
- 辨气血虚实证《医宗金鉴》
- 辨轻重《冯氏锦囊秘录》
- 辨气少气盛《内外伤辨》
- 辨岖吐哕证《医宗金鉴》
- 辨气《广瘟疫论》
- 辨缺盆疽痈胛痈论《疡科心得集》
- 辨起居性情《医理真传》
- 辨热病二《伤寒寻源》
- 辨脐上下《医学摘粹》
- 辨热病一《伤寒寻源》
- 辨脐风《幼科铁镜》
- 辨热疟似惊风伤寒《幼科铁镜》
- 辨脐风《推拿抉微》
- 辨热症有虚实气不同论《眼科阐微》
- 辨奇经脉《脉诀刊误》
- 辨人身气血盛衰时日篇《形色外诊简摩》
- 辨七表八里九道之非《诊家正眼》
- 辨人迎气口脉《诊脉三十二辨》
- 辨平病死之脉《灵素节注类编》
- 辨人迎三部趺阳九候五脏六腑脉法《全生指迷方》
- 辨脾胃升降《吴医汇讲》
- 辨认疮法《医理真传》
- 辨脾胃脉《诊脉三十二辨》
- 辨认痘法《医理真传》
- 辨脾实热虚热《幼科铁镜》
- 辨认脉法《医理真传》
- 辨脾湿《幼科铁镜》
- 辨认目疾法《医理真传》
- 辨皮色不胜四时之风篇《形色外诊简摩》
- 辨认内外发热证至要约言《伤寒恒论》
《痘疹心法要诀》
- 作者:吴谦等 朝代:清 年份:公元1742年
- 卷一
- 痘原
- 出痘形证
- 痘出五脏形证
- 痘主部位
- 痘形顺逆
- 痘色顺逆
- 痘证老嫩
- 痘证疏密
- 辨形神声气饮食之虚实
- 辨气血虚实证
- 辨表证虚实
- 辨里证虚实
- 辨阳热证
- 辨阴寒证
- 辨虚实寒热误治
- 禀赋顺逆险
- 天时顺逆险
- 人事顺逆险
- 发热顺证
- 发热险证
- 发热逆证
- 发热证治
- 见点顺证
- 见点险证
- 见点逆证
- 见点证治
- 起胀顺证
- 起胀险证
- 起胀逆证
- 起胀证治
- 灌浆顺证
- 灌浆险证
- 灌浆逆证
- 灌浆证治
- 收靥顺证
- 收靥险证
- 收靥逆证
- 收靥证治
- 结痂落痂顺证
- 结痂落痂险证
- 结痂落痂逆证
- 结痂落痂证治
- 卷二痘形并证治门
- 面部吉凶论
- 蒙头
- 抱鬓
- 蒙
- 锁眼
- 抱鼻
- 锁口
- 锁唇
- 托腮
- 锁项
- 披肩
- 聚背
- 攒胸
- 断桥
- 缠腰
- 囊腹
- 鳞坐
- 囊球
- 抱膝
- 无根
- 蛇皮
- 蚕种
- 燕窝
- 鼠迹
- 叠钱
- 环珠
- 浮萍
- 蟹爪
- HT沙
- 血泡
- 水泡
- 肉肿疮不肿
- 干枯
- 铺红
- 根窠无晕
- 皮薄浆嫩
- 空壳无浆
- 痘顶塌陷
- 灰陷、白陷
- 紫陷、黑陷
- 板黄
- 倒靥
- 痘疔
- 挑痘疔法
- 卷三痘中杂证(上)
- 卷四痘中杂证(下)
- 卷四男妇年长出痘门
- 卷四疹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