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呕吐哕呃逆咳逆噫气

《松峰说疫》书籍目录

丹溪书呕吐门曰∶有声有物谓之呕吐,是混呕吐为一,张景岳亦不以为然,而未尝深辨。及观李东垣则以呕为有声有物,孙真人则以吐为有物无声。详呕吐字意,当以孙、李为是。《字汇》呕亦同讴。夫呕必有声,而 谓∶气逆则呕。盖气一逆必作声,随拥所食之物而俱出矣。吐则较呕所出更易,开口便漾出,又岂有声哉?至于哕之一症,经中杂病篇直作呃逆,而河间、海藏则以哕为干呕。张景岳谓呃逆古无是名。其在《内经》即谓之哕,是特古今之称名不同。而哕与呃逆断不可混为一症也。哕虽以河间、海藏说为是。而《东垣十书·溯洄集》中则谓哕之声浊恶长而有力,直至气尽而后止,非如干呕之轻而不甚也,是较之刘、王所说则更明白晓畅矣。至于呃逆,即东垣所谓吃忒者,是此症称名不一,随其方言而呼之。有曰格得者,有曰打呃者,有曰打歌得者,总与哕为二症,明系今之所谓打呃是也。《灵枢》则谓之KT ,(音噎。)

所谓KT 不得息者是也。观《金鉴》中以为格格连声,气从脐下来,自冲脉退场门作声,岂非善于形容者乎?至于咳逆与呃逆则又不可相混,有以咳逆为呃逆者,有以咳逆为哕者,是皆未详味经文耳。经本以咳嗽气逆为言,如气交变大论曰∶岁金太过,甚则喘咳逆气。又曰∶咳逆甚而血溢。

盖以咳嗽不止而血随气上耳,未闻打呃而见血者也,此咳逆之非呃逆亦甚明矣。而咳逆之非哕又何待辨乎?至噫气之说,《灵枢》云∶寒气客于胃,厥逆从下上散,复出于胃,故为噫。仲景谓∶上焦受中焦气未和,不能消,是故能噫。据此则噫者即嗳气也,即俗之所谓拔气也,此理甚明,人所易晓。总之,有声有物曰呕。有物无声曰吐,有声无物曰哕。呃逆者,即打呃之谓。咳逆者,咳嗽之甚,以致气逆上冲也。噫者,《字汇》解作饱食气满而有声,岂非所谓拔气者乎?症各不同,断难相混。至于得病之由与其治法,各有虚实寒热之异,散见诸门,兹不赘。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松峰说疫》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松峰说疫》书籍目录
  1. 辨呕吐哕呃逆咳逆噫气《松峰说疫》
  2. 辨女子癸水行后又不行眼目红肿生云翳赤丝手指足拘挛论《眼科阐微》
  3. 辨呕吐哕证《幼科心法要诀》
  4. 辨疟疾(附阴虚似疟)《幼科铁镜》
  5. 辨赔赈散等方《松峰说疫》
  6. 辨疟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
  7. 辨捧心痈痰论《疡科心得集》
  8. 辨脓窠疮黄水疮论《疡科心得集》
  9. 辨皮肤《医学摘粹》
  10. 辨脓法《外科精义》
  11. 辨皮毛肌肤《医理真传》
  12. 辨脓《证治准绳·疡医》
  13. 辨皮色不胜四时之风篇《形色外诊简摩》
  14. 辨内眼病变《中医眼科学》
  15. 辨脾湿《幼科铁镜》
  16. 辨内外宜细分《诊脉三十二辨》
  17. 辨脾实热虚热《幼科铁镜》
  18. 辨内外伤《周慎斋遗书》
  19. 辨脾胃脉《诊脉三十二辨》
  20. 辨内伤饮食用药所宜所禁《内外伤辨》
  21. 辨脾胃升降《吴医汇讲》
  22. 辨内伤寒认作瘟疫《松峰说疫》
  23. 辨平病死之脉《灵素节注类编》
  24. 辨脑疽对口论《疡科心得集》
  25. 辨七表八里九道之非《诊家正眼》
  26. 辨囊痈悬痈论《疡科心得集》
  27. 辨奇经脉《脉诀刊误》
  28. 辨男女以左右之脉《女科经纶》
  29. 辨脐风《推拿抉微》
  30. 辨男女以左右之疾胜《女科经纶》
  31. 辨脐风《幼科铁镜》

《松峰说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