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常体温的观察及生理性变化
人体内部的温度称体温。保持恒定的体温,是保证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体温是物质代谢的产物。三大营养物质在氧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其中50%左右的能量变为体热以维持体温,并以热能的形式不断散发于体外;另有45%的能量转移到三磷酸腺苷(ATP)的高能磷酸键中,供机体利用。机体利用的最终结果仍转化为热能散出体外。这就是产生体温的由来。
正常人的体温相对恒定的,它通过大脑和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和神经体液的作用,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体温升高时,机体通过减少产热和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恒定;反之,当体温下降时,则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使体温仍维持在正常水平。
(一)正常体温 机体深部的体温较为恒定和均匀,称深部体温;而体表的温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变化和差异较大,称表层温度。临床上所指的体温是指平均深部温度。一般以口腔、直肠和腋窝的体温为代表,其中直肠体温最接近深部体温。正常值:口腔舌下温度为37℃(范围36.2-37.2℃),直肠温度37.5℃(比口腔温度高(0.3-0.5℃).所谓正常体温不是一个具体的温度点,而是一个温度范围。
(二)生理性变化体温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可随性别、年龄、昼夜、运动和情绪的变化等因素而有所波动,但这种改变经常在正常范围内。
1.性别因素一般女性较男性稍高,女性在月经前期和妊娠早期轻度升高,排卵期较低,这种波动主要与孕激素分泌周期有关。
2.年龄因素新生儿体温易受外界温度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因为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皮肤汗腺发育又不完全,从而体温调节功能较差,容易波动。儿童代谢率高,体温可略高于成人。老年人由于代谢率低,故体温偏低。
3.昼夜因素 一般清晨2-6时体温最低,下4-8时体温最高,其变动范围约在0.5-1℃之间。这种昼夜有规律的波动,是由于人们长期的生活方式如活动、代谢、血液循环等相应的周期性变化所形成的。而长期从事夜间工作者,周期性波动则出现夜间体温升高,日间体温下降的情况。
4.情绪与运动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兴奋,运动时骨骼肌收缩,均可使体温略有升高。
此外,外界气温的变化,进食等均可使体温产生波动。

- 正常体温的观察及生理性变化《基础护理学》
- 正常妊娠《妇产科学》
- 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异《常见病自测》
- 正常人、裂脑人和半脑人的大脑两半球机能不对称性《医学心理学》
- 正常脱落的上皮细胞《临床基础检验学》
- 正常平衡的调节《病理生理学》
- 正常细胞是怎样转变成癌细胞的《免疫与健康》
- 正常凝血机制《临床基础检验学》
- 正常心电图波形的分析《物理诊断学》
- 正常脉象《中医诊断学》
- 正常心肌电生理《药理学》
- 正常脉搏的观察及生理性变化《基础护理学》
- 正常心脏及大血管《放射诊断学》
- 正常呼吸者《物理诊断学》
- 正常血红蛋白的组成,结构及遗传控制《医学遗传学基础》
- 正常黑素细胞《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正常与异常《流行病学》
- 正常和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医学心理学》
- 正常月经《家庭医学百科·预防保健篇》
- 正常骨髓象《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正常值的规定《预防医学》
- 正常腹部可触到的脏器《物理诊断学》
- 正常值范围(normal range)的意义《预防医学》
- 正常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处理《妇产科学》
- 正常值范围的估计《医学统计学》
- 正常分娩《妇产科学》
- 正常值范围的意义《医学统计学》
- 正常分娩《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正常值范围估计《预防医学》
- 正常的面色《常见病自测》
- 正常止血机制《临床基础检验学》
《基础护理学》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护士素质与护理职业道德
- 第三章 医院的任务与组织结构
- 第四章 病人入院及出院的护理
- 第五章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 第六章 病人的清洁、舒适与安全护理
- 第一节 病人的清洁、舒适护理
- 第二节 褥疮的预防及处理
- 第三节 病人的卧位与安全护理
- 第七章 病人营养与饮食护理
- 第八章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观察及测量
- 第一节 体温的观察及测量
- 第二节 脉搏的观察及测量
- 第三节 呼吸的观察及测量
- 第四节 血压的观察及测量
- 第五节 体温单的使用
- 第九章 病区常用药物的管理及口服给药法
- 第十章 注射法
- 第十一章 药物过敏试验法
- 第十二章 静脉输液和输血法
- 第十三章 冷与热的应用
- 第十四章 呼吸道护理技术
- 第十五章 胃肠道护理技术
- 第十六章 泌尿道护理技术
- 第十七章 常用标本采集法
- 第十八章 传染病区的管理及隔离技术
- 第十九章 观察病人
- 第二十章 急救与监护
- 第二十一章 临终护理
- 第二十二章 护理文书的书写记录和保管
- 第二十三章 护理程序与整体护理
- 第二十四章 病区护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