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因病机
从中医学的三因论而言,痛风病的病因应是内因和不内外因。纵使是关节病变,症虽在体表,而实由内发,并非外邪六淫致病。痛风病和湿、热、痰、瘀、虚有关,又特别和饮食、疲劳、忧思的关系密切。虽然有些病人发病前有全身或局部着凉的病史,但再度着凉或局部受冷却未见引起发病或加重。并且在开始发病即给予局部冷敷,亦未引起症状加重,反而对热敷感到不适。外邪极其量只能是诱因,而不是直接的病因。痛风病的病因病机,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湿热所伤。饮酒食肉过多,特别山珍海味,动物内脏等。或过食燥热辛辣;或经常饮用冷食冻饮;或过分进食寒滞的食品。都足以伤肝脾、劫肝阴、耗肾液、损肺气,致脾受损不能行湿,肺受损而气不行,肝受损而不能疏泄,肾受损而失开合,久郁而化热。湿热流注关节引起关节痛,下迫膀胱引起“淋病”。药物引起痛风发病,可归属此类。
2.痰瘀互结。由于疾病,或长期的饮食不当、或忧思过度,引起气郁血滞、湿聚成痰、痰瘀互结。痰瘀留注于关节形成关节痛,下聚于肾而使肾开合不利,膀胱运化无?而成“淋病”。痰瘀凝结而实者,即是结石。
3.过度疲劳。过度疲劳会引起气机紊乱,气血运行不畅,阴阳失调,肺、脾气机壅塞,痰、瘀、湿、热得以成聚,引起痛风病发。
4.积损或禀赋不足。在老年痛风症例中,禀赋不足的病例,实在难有足够的证据,只在年轻病例中见到。但积损而形成的痛风病在老年人中常可见到。由于久病折磨,积劳成疾,生育过多,使五脏、气血日渐虚损,气机不畅,所以本病多见于40岁以后。

- 症因病机《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
- 症疝《中医词典》
- 症真从症《脉理求真》
- 症疝《中医名词词典》
- 症状《临床营养学》
- 症癖气灸法四首《外台秘要》
- 症状《临床营养学》
- 症癖积痞血蛊门汇方《医宗金鉴》
- 症状出现前预防《医学遗传学基础》
- 症癖等一切病方四首《外台秘要》
- 症状性精神病《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症癖(余见疝瘕)《针灸资生经》
- 支《中医词典》
- 症痞候《诸病源候论》
- 支秉中《中医词典》
- 症门《手穴手纹诊治》
- 支德符《脉诀汇辨》
- 症脉轻重论《医学源流论》
- 支法存《中医词典》
- 症论治《类证治裁》
- 支膈《中医名词词典》
- 症结《中医词典》
- 支膈《中医词典》
- 症瘕证治《医宗金鉴》
- 支沟《中医词典》
- 症瘕血块劳疾屡验多人方《回生集》
- 支沟《针灸学》
- 症瘕积聚痞血血蛊总括《医宗金鉴》
- 支沟(经穴)《子午流注说难》
- 症瘕积聚《中医名词词典》
- 支沟(一名飞虎)《针灸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