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施治

《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书籍目录

本病病位虽主要在肺,但因病久而影响到多个脏腑,且多见虚中夹实,虚实兼见之症。病情加重时,并发症也多。故临症时必须细加分析,才能取得较好疗效。下面把常见的证型施治简要叙述。

1.阳虚积饮

主证:面目浮肿,形寒背冷,喘促,咳嗽,痰多稀薄。舌质淡胖,薄白滑苔,脉弦细。如外感风寒诱发则见恶寒发热身痛无汗,脉浮紧等。

治法:温阳化饮。

选方:小青龙汤(《伤寒论》)。

药物:麻黄8g、白芍10g、细辛3g、干姜8g、炙甘草5g、桂枝8g、五味子10g、半夏10g。

加减:如表寒不甚,汗出心悸者,去麻黄细辛、加红参、炙黄芪白术;咳甚加杏仁苏子枇杷叶;烦躁口渴,舌苔黄,加石膏黄芩鱼腥草;阳虚寒盛,加附子;尿少便溏加白术茯苓车前子

2.痰热壅肺

主证:发热,咳嗽,喘促,烦躁面赤,痰黄稠,不易咯出。舌质红绛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肺排痰。

选方:千金苇茎汤(《千金要方》)。

药物;苇茎30g、薏仁30g、冬瓜仁30g、桃仁10g。

加减:痰热炽盛者加板蓝根黄芩蒲公英银花藤、鱼腥草;痰多难咯出者加杏仁前胡竹茹;喘甚加麻黄、白果;腑气不通,腹满不大便者加枳实厚朴、生大黄;津枯便秘者加火麻仁柏子仁桃仁高热不退、神昏者加吞服安宫牛黄丸

3.痰瘀阻肺

主证:咳嗽,痰多,喉中痰鸣,胸闷气急,不能平卧,恶心呕吐,唇舌发绀,舌质淡,舌苔厚腻,脉滑。

治法:行气化痰,活血。

选方:导痰汤(《济生方》)加减。

药物:陈皮10g、半夏10g、茯苓10g、制南星10g、枳实10g、甘草5g。

加减:唇舌发绀、舌质瘀斑者加桃仁、川芎赤芍丹参当归活血化瘀,痰瘀同治;痰热盛者去法夏、陈皮、加银花、黄芩、鱼腥草、芦根;痰瘀腑实者加瓜蒌、生大黄厚朴;病重者,冲服安宫牛黄丸

4.阳虚水泛

主证:咳嗽气促,不能平卧,颜面下肢浮肿,尿少,手足凉,舌质淡,苔白而润,脉沉细。

治法:温阳化饮。

选方:真武汤(《伤寒论》)。

药物:制附子10g、茯苓10g、白芍10g、白术10g、生姜3片。

加减:喘咳剧者,加干姜、细辛、五味子;虚者加人参黄芪紫绀、舌上有瘀斑、面色黧黑者,加丹参、桃仁、红花益母草;汗出如珠如油,喘促欲脱者,配吞黑锡丹(成药)。

5.肺肾两虚

主证:气促胸闷,动即喘甚,面目虚浮,舌质淡,苔白,脉沉弱。

治法:补肺益肾。

选方:人参蛤蚧散(《卫生宝鉴》)。

药物:人参60g、蛤蚧1对、杏仁150g、炙甘草150g、知母60g、桑白皮60g、茯苓60g、川贝母60g。共研为散末,每次服10g,每天3次。

加减:除冲服上散外,应根据病情加服汤剂。例如元气大虚,喘促息微,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宜加服参附汤(制附子、人参、干姜、炙草)益气救逆,回阳救脱。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宜加服七味都气丸(即六味地黄丸五味子)。

6.痰蒙心窃(即肺性脑病

主证:意识朦胧,喘促痰饮,甚者昏迷不醒,或烦乱狂躁,或兼抽搐,痰稠而粘,喉中痰鸣,缠喉不利,面唇青紫,目赤水肿。舌质紫暗,舌苔厚腻,伸吐不利,脉滑数。

治法:豁痰开窍。

选方:葛蒲郁金汤(《温病条辨》)与涤痰汤(《济生方》)加减。

药物:石菖蒲9g、葶苈子9g、胆南星6g、竹茹15g、茯苓12g、郁金10g、天竺黄10g、法夏10g、甘草3g。

加减:风痰交扰者加羚羊角1g、石决明30g、栀子10g;痰瘀腑实者加瓜蒌15g、生大黄6g、厚朴6g、枳实9g;痰热阻肺者去法夏,加银花15g、黄芩12g、鱼腥草30g、芦根30g。

7.肝风内动(电解质紊乱所致代谢性碱中毒

主证:意识恍惚,躁动不安,肌肤干燥,四肢震颤,甚者寻衣摸床,抽搐强直,面唇发红,溲多口干,舌红苔少或光而无苔,脉弦细数。

治法:滋阴平肝熄风。

选方:生脉散(《备急千金方》)与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减。

药物:西洋参5g(另煎冲服)、生地20g、麦冬20g、五味子6g、石斛10g、白芍20g、竹茹8g、生牡蛎30g、女贞15g、牛膝10g、钩藤12g。

加减:纳呆腹满者,去生地、麦冬、加山楂神曲各12g、生麦芽30g;痰热阻肺者加地骨皮连翘、银花、鱼腥草。

8.血瘀伤络(上消化道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主证:声低息微,或意识不清,或昏迷不醒,腹满纳呆,呕血便血,或皮下衄血。舌红或淡、或暗,脉沉细无力

治法:化瘀止血兼行气通络。

选方: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

药物:桃仁6g、赤芍10g、丹皮9g、郁金10g、延胡10g、竹茹10g、藕节15g、芦根30g、甘草3g。

加减:呕血便血者,加白芨、生茅根;重者,加服云南白药;全身出血及气虚欲脱者,加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或独参汤

9.缓解期

主证:肺肾气虚或兼有不同程度痰饮和瘀血,咳嗽咯痰,色白清稀,气短乏力,动则加重,或有心悸,喘息,自汗畏风,易感外邪或兼面唇青紫,舌质淡嫩或淡暗,脉无力。

治法:扶正固本、补益肺肾、兼健脾化痰、活血化瘀。

选方:玉屏风散(《世医得效方》)与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酌情加减。

药物:黄芪20g、防风10g、白术12g、茯苓10g、淮山20g、法夏10g、桑白皮12g、川芎9g、丹参10g、芦根15g、甘草3g。

加减:肾不纳气,去防风、黄芪、加党参蛤蚧菟丝子脾虚夹湿加胆南星太子参、陈皮;偏阴虚者,去法夏、川芎、防风、黄芪,加北沙参、麦冬、生地、女贞、地骨皮;瘀血明显者,加赤芍、茜草红花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书籍目录
  1. 辨证施治《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
  2. 辨证施治《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
  3. 辨证施治《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
  4. 辨证施治《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
  5. 辨证施治《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
  6. 辨证施治《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
  7. 辨证施治《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
  8. 辨证施治《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
  9. 辨证施治《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
  10. 辨证施治《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
  11. 辨证施治《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
  12. 辨证施治《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
  13. 辨证施治《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
  14. 辨证施治《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
  15. 辨证施治《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
  16. 辨证施治《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
  17. 辨证施治《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
  18. 辨证施治《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
  19. 辨证施治《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
  20. 辨证施治《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
  21. 辨证施治《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
  22. 辨证施治《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
  23. 辨证施治《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
  24. 辨证施治《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
  25. 辨证施治《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
  26. 辨证施治《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
  27. 辨证施治《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
  28. 辨证施治《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
  29. 辨证施治《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
  30. 辨证施治《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
  31. 辨证施治《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

《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