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疾病时血浆蛋白质变化的图谱特征

《临床生物化学》书籍目录

(一)关于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急性时相反应蛋白(acutephasereactants,APR)包括AAT、AAG、Hp、CER、C4、C3、纤维蛋白原、C-反应球蛋白等等。其血浆浓度在炎症、创伤心肌梗死、感染、肿瘤等情况下显着上升。另外有3种蛋白质:前白蛋白、白蛋白及转铁蛋白则出现相应的低下。以上这类蛋白质统称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这一现象可称为急性时相反应。这是机体防御机制的一个部分,其详尽机制尚未十分清楚。

当机体处于炎症或损伤状态时,由于组织坏死及组织更新的增加,血浆蛋白质相继出现一系列特征性变化,这些变化与炎症创伤的时间进程相关,可用于鉴别急性、亚急性与慢性病理状态。在一定程度上与病理损伤的性质和范围也有相关。

例如单纯的手术创伤,C-反应蛋白及α1抗糜蛋白酶在6-8小时内即上升。继之在12小时内α1AG上升。在严重病例继之可见到AAT、Hp、C4及纤维蛋白原的增加,最后C3及CER增加,2-5天内达到主峰,同时伴有PA、Alb及TRF的相应下降。如无并发感染,则免疫球蛋白可以没有特殊变化,α2MG亦可无变化。因此结合后几项可以作为监测患者有否伴随失水及血容量变化的指标。以上变化可用表2-5简示。

表2-5 手术创伤后APR的变化

血浆蛋白质6-8小时12小时24小时2-3天1周
前白蛋白↓↓
白蛋白
α-脂蛋白
α1-酸性糖蛋白↑↑↑↑↑↑↑
α1抗胰蛋白酶↑↑↑
α1-抗糜蛋白酶↑↑↑↑↑↑↑
α2巨球蛋白
铜蓝蛋白
结合珠蛋白↑↑
血红素结合蛋白
转铁蛋白↓↓
C3
纤维蛋白原↑↑
C-反应蛋白↑↑↑↑↑

空格表示无变化

急性心肌梗死后的APR变化常与时间进程及损伤程度相关。一般也可分为3个时期:

1.损伤早期C-反应蛋白、αAG、α1AT,α1AC、Hp及纤维蛋白原均很快上升,3周左右逐步恢复正常。

2.PA、Alb、TRF、α-脂蛋白、IgG5天内明显下降,3周左右逐步恢复。

3.C3、CER中等度增加,2周达高峰,C4、α2MG、IgM变化较小。

其中C-反应蛋白、α-糖蛋白及结合珠蛋白3项与梗死区大小和血清酶的变化呈一定相关。以上现象目前的解释是:在损伤和炎症细胞释放某引起生物活性介质,有证据提示是一些小分子的蛋白质,如白细胞内源性介质(leukocyticeudogenousmediators,LEM)等参与,目前知道有白细胞介质(interleukin)IL-6,肿瘤坏死因子α及β,干扰素以及血小板活化因子等。可导致肝细胞中上述蛋白质的合成增加,以及前白蛋白、白蛋白及转铁蛋白在肝细胞中的合成减少。

(二)风湿病

风湿病可表现急性或慢性炎症过程,包括多方面的变化。炎症主要累及结缔组织,但可伴有多系统的损害。患者血浆蛋白的异常改变主要包括急性炎症反应和由于抗原刺激引起的免疫系统增强的反应,其特征为:①免疫球蛋白升高,特别是IgA,并可有IgG及IgM的升高;②炎症活动期可有α1AG、Hp及C3成分升高。

(三)肝疾病

肝是合成大多数血浆蛋白质的主要器官,肝的枯否细胞可参与免疫细胞的生成调节,因此肝疾病中可以影响到很多血浆蛋白质的变化。在急性肝炎时,可以出现非典型的急性时相反应,如乙型肝炎活动期AAT增高,α1AG大致正常,而Hp常偏低,IgM起病时即可上升,PA、Alb往往下降,特别PA是肝功能损害的敏感指标。肝硬化时可有以下特征:①IgG出现弥散性的增高,以及IgA的明显升高;②α1AT是肝细胞损害的一个敏感指标,升高显著;③C-反应蛋白、CER及纤维蛋白原轻度升高;④α1AG、Hp、C3可由于肝细胞损害而偏低;⑤PA、Alb、α1脂蛋白及TRF明显降低;⑥α2MG则可出现明显地增高。其全貌可参见表2-6。

(四)选择性蛋白质的丢失

肾病患者或某些肠道疾病患者,常可导致血浆蛋白质丢失。其量常与蛋白质的分子量相关。小分子量的白蛋白丢失最为明显,而大分子量的蛋白则可有绝对含量的增加(由于肝细胞补偿性的合成增加)。其特征往往表现为:①Alb明显低下,同时PA、α1AG、αAT及TRF下降;②α2MG、β-脂蛋白及Hp多聚体的增加(Hp2-1、Hp2-2);③免疫球蛋白中Igg 降低,而IgM可有增加。

至于严重肾病致肾小球失去分子筛作用,或严重肠道炎症导致非选择性的蛋白丢失,以及全血丧失均可表现为广泛的低血浆蛋白质血症。这类全低血浆蛋白质图谱也可以在充血性心力衰竭肝功能衰竭、全血稀释及营养不良时见到。

(五)妊娠期及高雌激素血症

正常妊娠时表现为:①PA、Alb、α1AG及IgG略有降低;②α1AT、CER、TRF及纤维蛋白原有显著增高。α1-脂蛋白可有中度增加。

在用雌激素治疗的个体以及口服避孕药者,可有类似上述血浆蛋白质图谱。

表2-6 几种疾病时血浆蛋白质的变化图谱

乙型肝炎硬化选择性蛋白丢失妊娠与高雌激素血症
前白蛋白
白蛋白N或↓
α-脂蛋白
α1-酸性糖蛋白
α1-抗胰蛋白酶↑↑↑↑
α2-巨球蛋白↑↑
铜蓝蛋白N↑↑↑
结合珠蛋白N↓N
转铁蛋白↑↑
β-脂蛋白
C3N↓N
纤维蛋白原N↑↑
IgG
IgA↑↑N
IgMN↑N
C-反应蛋白N
电泳图谱特征PA带↓Alb略↓αβ不规则↑宽γ带(有时可与β融成一片PA明显↓Alb明显↓ 宽γ带Alb明显↓α2↑β↑γ↓Alb略↓α2↑β↑

(六)遗传性缺陷

血浆蛋白质的遗传性缺陷,包括个别蛋白质发生变异或其量的完全缺乏与基本缺乏。这一现象多数是由于编码的相应蛋白质基因发生遗传上的突变或缺失。举例如下:

1.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病,患者血浆中α1AT可仅为正常的10%,是一种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杂合子患者血清中αAT含量也低于正常。由于α1AT占α1区带中蛋白质的大部分,这种异常在血清电泳中可以初步识别。进一步作免疫化学检查可以确诊。

2.结合珠蛋白缺乏病。

3.转铁蛋白缺乏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4.铜蓝蛋白缺乏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5.补体成分缺失,此病少见。患者可完全缺乏某种补体成分,对感染的易感性增加。

6.免疫球蛋白缺乏,可表现为反复感染,可有一种或多种免疫球蛋白的缺陷。如无γ球蛋白血症或低γ球蛋白血症,全部免疫球蛋白组分均可降低。

7.无白蛋白血症,为极罕见的遗传病,完全缺乏时患者可以不发生严重症状,这是由于球蛋白代偿性的增加。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临床生物化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临床生物化学》书籍目录
  1. 疾病时血浆蛋白质变化的图谱特征《临床生物化学》
  2. 疾病时的症状、体征和社会行为异常《病理生理学》
  3. 疾病时自稳调节的紊乱《病理生理学》
  4. 疾病时的损害和抗损害反应《病理生理学》
  5. 疾病统计《预防医学》
  6. 疾病命名《中医外科学》
  7. 疾病预防《中国医学通史》
  8. 疾病流行的强度《流行病学》
  9. 疾病预防《中医儿科学》
  10. 疾病监测《预防医学》
  11. 疾病预防《中医儿科学》
  12. 疾病监测《流行病学》
  13. 疾病预防《中医儿科学》
  14. 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病理生理学》
  15. 疾病在各国间的分布《预防医学》
  16. 疾病符号的分布及其意义《百病自测》
  17. 疾病在国家内的分布《预防医学》
  18. 疾病分布及影响分布的原因《预防医学》
  19. 疾病诊断《中医诊断学》
  20. 疾病方一十六道《温热暑疫全书》
  21. 疾病种类《实验动物科学》
  22. 疾病多生于夏《友渔斋医话》
  23. 疾而徐则虚《中医词典》
  24. 疾病的自然史《预防医学》
  25. 疾法《中医词典》
  26. 疾病的转归《病理生理学》
  27. 疾风《中医词典》
  28. 疾病的转归《中医基础理论》
  29. 疾高而内《中医词典》
  30. 疾病的治疗《中国医学通史》
  31. 疾高而外《中医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