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脂蛋白代谢紊乱
脂蛋白代谢紊乱的常见现象是血中Ch或TG升高,或者是各种脂蛋白水平异常增高。
高脂蛋白血症(hyperlipoproteinemia)是指血浆中CM、VLDL、LDL、HDL等脂蛋白有一类或几类浓度过高的现象。一般根据血浆(血清)外观、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浓度以及血清脂蛋白含量将高脂蛋白血症进行分型。1967年Fredrickson将高脂血症分为六型,从生化及遗传角度考虑,有其不合理的一面,因为同一型高脂血症可有几种不同的基因型,临床实践表明,这种分型仍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因此,一直沿用至今。确认各种类型的高脂蛋白血症时,一定要用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脂蛋白水平交叉检验,以求准确定型。因为任何一种高脂蛋白血症都有Ch、TG一项或两项指标同时升高即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出现。高脂血症与高脂蛋白血症实际上是同义词,而后者说明脂质代谢的病理变化更为确切。
从脂蛋白代谢紊乱的原因分类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是遗传缺陷所致,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继发性是继发于许多疾病所致,如糖尿病、肾病等疾患可继发引起高脂血症。下面着重介绍原发性高脂蛋白血症。
从遗传基因角度考虑,原发性高脂蛋白血症一定由遗传基因突变引起。从生化角度考虑是基因突变所致的基因表达的产物蛋白质水平上的缺陷,如Apo、酶和受体蛋白的异常。Apo异常多见于ApoE变异,典型例子是Ⅲ型高脂蛋白血症,ApoB变异可引起无β-脂蛋白血症,表现为脂肪吸收障碍;ApoAⅠ异常,则有Tangier病出现。导致血清HDL和ApoAⅠ水平降低;LCAT和LPL缺陷以及受体缺陷同样导致脂蛋白代谢异常,如家族性高Ch血症。

- 脂蛋白代谢紊乱《临床生物化学》
- 脂蛋白代谢《动脉粥样硬化》
- 脂蛋白代谢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生物化学》
- 脂蛋白代谢《临床生物化学》
- 脂蛋白代谢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动脉粥样硬化》
- 脂蛋白x的电泳分析《动脉粥样硬化》
- 脂蛋白代谢主要途径《动脉粥样硬化》
- 脂代谢障碍《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脂蛋白的代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脂代谢有关酶类与特殊蛋白质《临床生物化学》
- 脂蛋白的化学组成《动脉粥样硬化》
- 脂《中医词典》
- 脂蛋白的种类《动脉粥样硬化》
- 脂《饮膳正要》
- 脂蛋白的组成与结构《动脉粥样硬化》
- 胝《中医词典》
- 脂蛋白分离的方法学评价《动脉粥样硬化》
- 栀子粥《医学入门》
- 脂蛋白和脂质测定方法学评价《临床生物化学》
- 栀子香豉证二十 太阳九十《伤寒悬解》
- 脂蛋白受体《临床生物化学》
- 栀子香豉证《医学摘粹》
- 脂蛋白受体《动脉粥样硬化》
- 栀子香豉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脂蛋白脂肪酶《临床生物化学》
- 栀子香豉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脂蛋白脂肪酶《动脉粥样硬化》
- 栀子丸《备急千金要方》
- 脂蛋白中脂类的组成特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栀子丸《备急千金要方》
- 脂蛋白组成与结构《临床生物化学》
《临床生物化学》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蛋白质与临床诊断
- 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时的血浆蛋白质
- 第二节 细胞骨架蛋白——组织特异性蛋白的鉴定及其意义
- 第三节 细胞调节因子
- 第三章 糖代谢紊乱
- 第四章 血浆蛋白及其代谢紊乱
- 第五章 体液平衡紊乱
- 第一节 体液平衡及调节
- 第二节 血气分析
- 第三节 体液平衡紊乱
- 第四节 酸碱平衡紊乱
- 第五节 酸碱平衡紊乱典型病例检验结果分析
- 第六节 体液钾钠氯测定及方法学评价
- 第六章 钙磷镁与微量元素的临床生物化学
- 第一节 钙、磷代谢及其异常
- 第二节 镁代谢及其异常
- 第三节 微量元素的作用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 第七章 诊断酶学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临床诊断中常用的血清酶类及其同工酶
- 一、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
- 二、乳酸脱氢酶(LD)及其同工酶
- 三、氨基转移酶(ALT,AST)及其同工酶
- 四、碱性磷酸酶(ALP)
- 五、γ-谷氨酰基转移酶及其同工酶
- 六、淀粉酶(AMY)及其同工酶
- 七、酸性磷酸酶(ACP)及其同工酶
- 第三节 缺血性冠状动脉疾病的酶学诊断
- 第四节 肝脏疾病的酶学诊断
- 第八章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实验室检查
- 第九章 治疗药物监测
- 第一节 概论
- 第二节 药代动力学基础及有关参数的应用
- 第三节 合理使用治疗药物监测应考虑的基本因素
- 第四节 治疗药物监测的临床应用
- 第五节 治疗药物监测常用标本及预处理
- 第六节 药物浓度测定常用技术
- 第七节 需测定药物浓度进行监测的主要药物
- 第十章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与实验诊断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肝的生物转化功能
- 第三节 肝与胆汁酸代谢
- 第四节 胆红素代谢与黄疸
- 第五节 某些肝病的生化机制
- 第六节 肝细胞损伤时的肝功能试验
- 第十一章 肾功能不全的实验室生物化学诊断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常见肾脏疾病的病理生物化学
- 第三节 肾功能不全的生化诊断及评价
- 第十二章 内分泌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甲状腺功能紊乱的临床生化
- 第三节 肾上腺功能紊乱的临床生化
- 第四节 下丘脑-垂体内分泌功能紊乱的临床生化
- 第五节 性激素紊乱的临床生化
- 第十三章 神经、精神疾病的生物化学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某些神经疾病的生物化学
- 第三节 精神性疾病的生物化学
- 第四节 神经、精神疾病生化诊断
- 第十四章 妊娠的临床生物化学
- 第十五章 遗传性疾病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诊断
- 第十六章 常用分析技术在临床生物化学中的应用
- 第一节 光谱分析技术的应用
- 第二节 电泳技术的应用
- 第三节 离心技术的应用
- 第四节 层析技术的应用
- 第五节 电化学分析技术的应用
- 第十七章 血清酶定量的检测技术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酶活性测定的常用技术和方法
- 第三节 酶活性测定条件的选择和限定
- 第四节 测定酶活性浓度的两大类方法
- 第十八章 诊断分子生物学基本技术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分子生物学实验基础
- 第三节 分子生物学实验诊断技术
- 第四节 诊断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临床应用
- 第十九章 临床生物化学分析仪的性能与应用
- 第一节 临床生化自动分析仪的类型
- 第二节 临床生化自动分析仪的性能评价与合理选用
- 第三节 临床生化自动分析的方法
- 第二十章 临床生物化学方法的选择、建立和评价
- 第一节 临床生化方法的选择
- 第二节 临床生化方法的建立
- 第三节 临床生化方法学的评价
- 第四节 临床生化方法学性能判断
- 第二十一章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质量控制
- 第二十二章 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数据的作用和有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