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急性肾功能衰竭
任何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功能损害,使肾单位丧失调节功能,不能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和排泄代谢产物,导致高血钾、代谢性酸中毒及急性尿毒症(指血尿毒氮、肌酐及其它代谢产物迅速增高,并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患者,统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与日俱增的进行性血尿素氮和血肌酐的升高(通常每日血肌酐可增加88.4-176.8μmol/L,尿素氮升高3.6-10.7mmol/L)是诊断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可靠依据,其肾衰为可逆性。
典型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急性肾小管坏死(acute tubular necrosis,ATN)、急性缺血或急性肾中毒所引起的急性肾病变。急性肾缺血引起者占绝大多数,其中以创伤、手术及严重感染引起者居多。肾毒性物质通常分为两大类:外源性毒物和内源性毒物。外源性肾毒性物质主要有三类: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甙类药物、四环素族和二性霉素B等)、有机溶剂(如四氯化碳等)和重金属(主要有汞、砷、金、银、锑和铜等);内源性肾毒性物质包括肌红蛋白、血红蛋白、尿酸和钙,肌红蛋白是由于出血、休克、感染和创伤组织释放的,血红蛋白由烧伤引起大量细胞外液缺失和发生血管内溶血而造成的。
ATN在临床上常与急性肾衰这一术语交替使用,ATN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在创伤、手术或误输异型血管情况后(数小时至48小时),突发尿量减少。血肌酐、尿素氮等代谢物逐渐增高,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病人常有尿毒症症状。临床过程常分为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
㈠少尿期
⒈尿液的改变 病人可表现为少尿(<400ml/24h)或无尿(<100ml/24h),尿比重常为1.010-1.015,尿渗透压为280-00Osm/L,尿蛋白+~++。
⒉氮质血症由于肾清除氮质代谢废物的功能障碍,后期血尿素氮可高达71.4mmol/L。一般的ATN病人,其血肌酐和尿素氮分别为每日44.2-88.4μmol/L和3.57-7.14mmol/L。
⒊代谢性酸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在ATN患者中很常见。由于非挥发性酸性代谢产物如无机磷酸盐等的排出障碍,以及肾小管分泌H+及氨功能的丧失,导致体内酸性代谢物的积聚和血内碳酸氢根离子浓度的下降,而产生高阴离子隙的代谢性酸中毒。
⒋水中毒和钠潴留 ATN病人如给予过多的液体,可发生水中毒。临床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重者可发生昏厥或昏迷而死亡。水中毒时,可发生稀释性低钠血症,血钠浓度常低于125mmol/L。除了少尿导致水潴留和补液过多可致低钠血症外,如不严格控制钠盐的摄入,则可发生钠潴留,导致体重增加,周围水肿,高血压和心力衰竭,后者是ATN的主要死亡原因。
⒌高钾血症由于组织创伤、感染性休克、溶血和高分解代谢状态等导致细胞释放钾过多,而代谢性酸中毒又促使细胞内钾向细胞外转移,血钾浓度增高。ATN时,由于肾排钾功能障碍,故少尿数日常后出现高钾血症,这是本病的突出问题,可严重威胁病人生命。通常血钾每日递增约0.3mmol/L,高血钾是急性肾衰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起病第1周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应尽早诊治高钾血症。
⒍高磷血症和低钙血症由于肾排磷功能受损,常有高磷血症,尤其是广泛组织创伤等造成的高分解代谢病人,血磷可高达1.9-2.6mmol/L。由于高磷血症,肾生成1,25-(OH)2D3及骨骼对PTH的钙动员作用减弱,因而低钙血症也较常见。中度的高镁血症在ATN病人中也较常见。
⒎尿毒症症状 ATN病人,由于体内氮代谢产物迅速积累,少尿期数日后即可出现尿毒症症状。尿毒症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血中尿素氮及肌酐增高的浓度相一致,故临床上以血清尿素氮及肌酐增高的程度与速度作为尿毒症严重性的主要指标,主要症状有:
⑴胃肠道症状:胃肠道症状是ATN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病人可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⑵心血管系统症状:ATN时,心血管系统的主要并发症是高血压和心力衰竭,其主要原因是水、钠负荷过重。
⑶神经精神症状: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原因包括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物的使用、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氮质代谢产物的积聚等多种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
⑷血液系统表现:ATN常有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随着肾功能的恶化、氮质代谢产物的积累,贫血有加重的趋势。贫血的主要原因是细胞生成减少和不同程度的血管外溶血。由于骨髓产生血小板的减少,在ATN的早期,常有血小板减少。血小板的减少和功能障碍以及凝血功能异常,与ATN的出血倾向有关。
⑸感染:感染是ATN最常见的并发症,且为ATN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感染的好发部位包括呼吸道、泌尿道和手术伤口。感染的高发生率与ATN时免疫功能损害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正常解剖屏障的破坏以及不恰当地使用抗生素有关。
㈡多尿期
当ATN病人每日尿量增致400ml以上时,提示进入多尿期。此时,肾功能已有恢复,能排出尿液。在多尿期的早期,肾单位功能仍未完全恢复,不能充分地排出血中的氮质代谢废物、钾和磷。血中上述物质仍可继续上升,所谓多尿早期是以血清肌酐及尿素氮持续增高为标志。
㈢恢复期
多尿期过后,肾功能已显著改善,尿量逐渐恢复正常。血肌酐、尿素氮此时基本恢复正常水平,但肾小管尚有轻度障碍。
尿生化分析:尿指标的测定可估计ATN的肾小管功能。尿指标包括尿渗透压和比重、尿钠测定、尿肌酐/血浆肌酐、滤过钠排泄分数(FeNa)等。
⒈尿浓缩能力测定 尿比重ATN<1.010,尿渗透压<350mOsm,尿渗透压/血浆渗透压<1.1,自由水清除值>-1ml/min,被认为是肾小管功能的敏感指标。ATN时肾浓度功能丧失,自由水清除值升高而接近0,是一个较肌酐清除率和滤过钠排泄分数异常更早出现的ATN指标,不过单独测定自由水清除值无多大意义,自由水清除值增高接近于0,而肌酐清除率急剧降低才提示ATN。
⒉GFR和总的肾小管重吸收能力肌酐清除率在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尚在正常范围时,已显著降低,说明是ATN早期诊断的灵敏指标。尿肌酐/血肌酐的比值反映了肾小管重吸收从肾小球滤过水分的能力。因为肌酐不会被肾小管重吸收,故尿肌酐浓度愈低,则肾小管吸收水分的能力愈差。
⒊肾小管处理溶质的能力 尿钠和FeNa。在ATN时,肾小管受损,不能很好地重吸收钠,故尿钠浓度高,常大于40mmol/L。ATN中,FeNa>1,对于诊断ATN一般认为较有价值。
在诊断ATN时一般以尿浓度功能测定比较常用,因为肾小管受损时,首先损害的是肾浓度能力,当损害进一步发展时,钠重吸收才减少。
⒋肾小管损害的尿标记 β2-微球蛋白、LDH、NAG、LYS、THP等均有增高,但这些指标都是非特异性的。

- 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生物化学》
- 急性上呼吸道梗阻的X线检查与诊断《急诊医学》
- 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营养学》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儿科学》
- 急性肾功能衰竭《病理生理学》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呼吸病学》
- 急性肾功能衰竭《肾脏病学》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老年百病防治》
- 急性肾功能衰竭《理疗学》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百病自测》
-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学》
- 急性乳腺炎《自我调养巧治病》
-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防治原则《病理生理学》
- 急性乳腺炎《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与分类《病理生理学》
- 急性乳腺炎《家庭医学百科·预防保健篇》
- 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病过程中各期的机能代谢变化《病理生理学》
- 急性乳突炎《耳鼻咽喉外科学》
- 急性肾衰竭《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急性乳房炎《普通外科学》
- 急性肾小管坏死《急诊医学》
- 急性溶血性贫血《急诊医学》
- 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生物化学》
- 急性日旋光性皮炎《急诊医学》
- 急性肾小球肾炎《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急性球后视神经炎《手穴手纹诊治》
- 急性肾小球肾炎《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急性前列腺炎的急救《现代院外急救手册》
- 急性肾小球肾炎《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 急性前列腺炎《泌尿外科学》
- 急性肾小球肾炎《理疗学》
《临床生物化学》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蛋白质与临床诊断
- 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时的血浆蛋白质
- 第二节 细胞骨架蛋白——组织特异性蛋白的鉴定及其意义
- 第三节 细胞调节因子
- 第三章 糖代谢紊乱
- 第四章 血浆蛋白及其代谢紊乱
- 第五章 体液平衡紊乱
- 第一节 体液平衡及调节
- 第二节 血气分析
- 第三节 体液平衡紊乱
- 第四节 酸碱平衡紊乱
- 第五节 酸碱平衡紊乱典型病例检验结果分析
- 第六节 体液钾钠氯测定及方法学评价
- 第六章 钙磷镁与微量元素的临床生物化学
- 第一节 钙、磷代谢及其异常
- 第二节 镁代谢及其异常
- 第三节 微量元素的作用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 第七章 诊断酶学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临床诊断中常用的血清酶类及其同工酶
- 一、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
- 二、乳酸脱氢酶(LD)及其同工酶
- 三、氨基转移酶(ALT,AST)及其同工酶
- 四、碱性磷酸酶(ALP)
- 五、γ-谷氨酰基转移酶及其同工酶
- 六、淀粉酶(AMY)及其同工酶
- 七、酸性磷酸酶(ACP)及其同工酶
- 第三节 缺血性冠状动脉疾病的酶学诊断
- 第四节 肝脏疾病的酶学诊断
- 第八章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实验室检查
- 第九章 治疗药物监测
- 第一节 概论
- 第二节 药代动力学基础及有关参数的应用
- 第三节 合理使用治疗药物监测应考虑的基本因素
- 第四节 治疗药物监测的临床应用
- 第五节 治疗药物监测常用标本及预处理
- 第六节 药物浓度测定常用技术
- 第七节 需测定药物浓度进行监测的主要药物
- 第十章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与实验诊断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肝的生物转化功能
- 第三节 肝与胆汁酸代谢
- 第四节 胆红素代谢与黄疸
- 第五节 某些肝病的生化机制
- 第六节 肝细胞损伤时的肝功能试验
- 第十一章 肾功能不全的实验室生物化学诊断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常见肾脏疾病的病理生物化学
- 第三节 肾功能不全的生化诊断及评价
- 第十二章 内分泌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甲状腺功能紊乱的临床生化
- 第三节 肾上腺功能紊乱的临床生化
- 第四节 下丘脑-垂体内分泌功能紊乱的临床生化
- 第五节 性激素紊乱的临床生化
- 第十三章 神经、精神疾病的生物化学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某些神经疾病的生物化学
- 第三节 精神性疾病的生物化学
- 第四节 神经、精神疾病生化诊断
- 第十四章 妊娠的临床生物化学
- 第十五章 遗传性疾病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诊断
- 第十六章 常用分析技术在临床生物化学中的应用
- 第一节 光谱分析技术的应用
- 第二节 电泳技术的应用
- 第三节 离心技术的应用
- 第四节 层析技术的应用
- 第五节 电化学分析技术的应用
- 第十七章 血清酶定量的检测技术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酶活性测定的常用技术和方法
- 第三节 酶活性测定条件的选择和限定
- 第四节 测定酶活性浓度的两大类方法
- 第十八章 诊断分子生物学基本技术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分子生物学实验基础
- 第三节 分子生物学实验诊断技术
- 第四节 诊断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临床应用
- 第十九章 临床生物化学分析仪的性能与应用
- 第一节 临床生化自动分析仪的类型
- 第二节 临床生化自动分析仪的性能评价与合理选用
- 第三节 临床生化自动分析的方法
- 第二十章 临床生物化学方法的选择、建立和评价
- 第一节 临床生化方法的选择
- 第二节 临床生化方法的建立
- 第三节 临床生化方法学的评价
- 第四节 临床生化方法学性能判断
- 第二十一章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质量控制
- 第二十二章 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数据的作用和有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