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乳酸脱氢酶(LD)及其同工酶
乳酸脱氢酶(LD)酶催化下列反应:
不同方法测出LD结果差异较大,这是因为LD有5种不同的同工酶,每种同工酶的最适反应条件不同。例如同为催化乳酸变为丙酮酸,LD1的最适pH为9.8,而LD5的最适pH为8.8。很难找出一个测定血清总LD的最适条件,检验医师在解释测定结果时应加以注意。
LD催化反应是无氧糖酵解的最终反应,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组织中,故测总酶临床意义不大,但LD是由两种不同亚基(M,H)组成的四聚体,形成5种结构不同的同工酶,其中H型亚基中酸性氨基酸较多,电泳时负电荷多,因此电泳速率较快。按电泳向阳极泳动快慢,分别命名为LD1(H4),LD2(H3M),LD3(H2M2),LD4(HM3)和LD5(M4)。
【组织分布】
LD虽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组织中,但是不同组织中同工酶组成有差异,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以LD1为主,心肌为此类代表,LD可占总酶活性50%以上,此外有红细胞等。另一类以LD5为主,以横纹肌为代表,此外有肝脏等。第三类以LD3为主,脾、肺为此类代表。LD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线粒体中未查到。
【生理变异】
血清LD高低和性别关系不大,婴儿酶活性可达成年人两倍,儿童和少年活性比成年人高10%-15%,血清LD同工酶目前常用电泳法测定,由于具体方法差异,各学者报告的结果出入较大,但在成年人存在着如下规律:LD2>LD1>LD3>LD4>LD5,值得注意的是有学者报告,部分正常儿童血中LD1可大于LD2。
【标本的采集、处理和贮存】
由于血小板中也含大量LD,血清中和血浆所测LD有一定差异,一般都选用血清为测定标本,采血后应迅速分离血清,因红细胞中LD含量比血清高100倍以上,不宜用溶血血清为测定标本。
LD尤其是LD4和LD5与其它酶不同,不是热变性而是冷变性,在4℃贮存活性下降快于室温25℃,一般说25℃放2-3天LD活性变化不大,有条件者最好还是在采血后24小时内测定,标本应贮存于室温。
【参考值范围】
根据催化反应方向的不同,有两大类测LD方法,一大类为国际临床化学协会(IFFC)推荐方法,以丙酮酸为底物,其参考值范围为80-500U/L(37℃);另一大类以乳酸为底物,在我国应用较普遍,其参考值范围为50-150U/L。
【临床应用】
LD及其同工酶是临床上常用酶之一,尤其是LD同工酶和CK-MB是临床常规实验室最常测的两种同工酶。临床常用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心、肝和骨骼肌的疾病。表7-5是LD及其同工酶在这些疾病时的变化情况。
表7-5 总LD和LD同工酶在疾病的变化
疾病 | 总LD | LD同工酶 | |
AMI | 常测酶中,升高最慢(8-10h),但升高时间最长(5-10d),峰值可达10倍正常上限 | LD1>LD2,并可持续到两周(部分病例总LD正常) | |
充血性心衰,心肌炎 | 可升高达5倍正常上限 | LD1>LD2 | |
增 | 巨细胞性贫血 | 可升高达5倍正常上限,治疗正确迅速下降 | LD1>LD2 |
病毒性肝炎 | 部分病例可升高达5倍正常上限 | LD5>LD4(部分病例总LD正常 | |
肝硬化 | 常轻度升高 | LD5明显升高,LD5>LD4 | |
高 | 原发性肝癌 | 部分病例升高 | LD5明显升高,LD5>LD4 |
梗阻性黄疸 | 不定 | 常LD4>LD5 | |
肌肉损伤 | 视损伤程度不同而异 | 以LD5升高为主 | |
肌萎缩 | 可高达10倍正常上限 | 以LD5为主 | |
某些恶性肿瘤(白血病,结肠癌……) | 可升高,个别病例高达5倍正常上限 | 以LD3为主,LD3>LD1 | |
变异 | 某些病倒,电泳出现LD6,常显示预后不佳 |
实用中此酶用于诊断AMI,特别是亚急性AMI。在AMI时,LD由于分子量较大(125000),在常用酶中升高最迟,但其半寿期较长,增高持续时间可达5-10天,此时其它酶活性已恢复正常,在亚急性AMI诊断上有一定价值。可惜的是,LD总酶诊断AMI的特异性较差,很多其它疾病,此酶都升高。LD同工酶则不同,诊断特异性可达95%以上,仅次于CK-MB,甚至有学者认为,只要测此二同工酶,不需作其它酶学检查就可诊断AMI。LD同工酶的高特异性是因为人体各组织器官中LD同工酶的分布情况并不相同,除心肌外,只有少数器官如红细胞中的LD是以LD1为主,绝大多数的AMI患者血中的LD同工酶都可出现LD1>LD2变化,即所谓的“反转”(flip)类型变化,其持续时间甚至可超过总LD升高时间,达两周之久。临床上可见部分患者在恢复期,所有酶活性都降至正常,但仍有“反转”类型的LD同工酶变化,这些患者常有复发倾向,除AMI和心肌损伤,此种“反转”类型变化还见于溶血性贫血和巨细胞性贫血,但此类疾病在临床上不难与AMI相区分。
60年代临床上曾经用过所谓“α-羟丁酸脱氢酶”的测定来诊断AMI。实际上并不存在这种酶,所测的主要是LD1的活性,目前国外已较少测定此酶而改用更精确的测LD同工酶的方法。
其次,LD及其同工酶常用于肝脏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由于肝细胞中主要为LD1,在肝实质病变时常出现LD5>LD4,但由于正常血清中LD5含量很少,不少病例就是出现同工酶异常LD5>LD4时,总LD活性仍为正常,故LD同工酶检查阳性率远高于总LD,一般在胆道疾患或梗性黄疸早期未累及肝实质时,不出现LD5>LD4,仍为LD4>LD5。值得注意的是,在骨骼肌疾病和损伤时,也会出现类似变化,临床上诊断各型肌萎缩也常测定LD及LD同工酶,早期常为LD5升高,但在晚期LD1和LD2也升高。
恶性肿瘤可由于肿瘤细胞恶性增长和坏死而引起血清LD升高,如转移到肝脏往往伴有LD4和LD5升高,此外一部分肿瘤,如白血病等常有LD3和LD4的增高。

- 乳酸脱氢酶(LD)及其同工酶《临床生物化学》
- 乳嗽《中医词典》
- 乳缩症《中医词典》
- 乳食积滞《中医词典》
- 乳胎《中医词典》
- 乳食不消《中医词典》
- 乳痰《中医词典》
- 乳食不下《幼幼新书》
- 乳糖操纵元的表达调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乳食不化《医学纲目》
- 乳痛《中医词典》
- 乳石痈候《诸病源候论》
- 乳痛《续名医类案》
- 乳石阴阳体性并草药触动形候等论并法一十七首《外台秘要》
- 乳头《中医词典》
- 乳石论序《外台秘要》
- 乳头分泌物《常见病自测》
- 乳石将适失度《圣济总录》
- 乳头风《中医词典》
- 乳石发诸药不治者《圣济总录》
- 乳头肌功能不全《心脏病学》
- 乳石发痈疽发背疮肿《圣济总录》
- 乳头裂疮神方《奇效简便良方》
- 乳石发心腹胀满《圣济总录》
- 乳头佩吉特病《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乳石发下利《圣济总录》
- 乳头破裂《奇效简便良方》
- 乳石发身体肿《圣济总录》
- 乳头破裂门主方《疡医大全》
- 乳石发身体生疮《圣济总录》
- 乳头破裂门主论《疡医大全》
《临床生物化学》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蛋白质与临床诊断
- 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时的血浆蛋白质
- 第二节 细胞骨架蛋白——组织特异性蛋白的鉴定及其意义
- 第三节 细胞调节因子
- 第三章 糖代谢紊乱
- 第四章 血浆蛋白及其代谢紊乱
- 第五章 体液平衡紊乱
- 第一节 体液平衡及调节
- 第二节 血气分析
- 第三节 体液平衡紊乱
- 第四节 酸碱平衡紊乱
- 第五节 酸碱平衡紊乱典型病例检验结果分析
- 第六节 体液钾钠氯测定及方法学评价
- 第六章 钙磷镁与微量元素的临床生物化学
- 第一节 钙、磷代谢及其异常
- 第二节 镁代谢及其异常
- 第三节 微量元素的作用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 第七章 诊断酶学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临床诊断中常用的血清酶类及其同工酶
- 一、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
- 二、乳酸脱氢酶(LD)及其同工酶
- 三、氨基转移酶(ALT,AST)及其同工酶
- 四、碱性磷酸酶(ALP)
- 五、γ-谷氨酰基转移酶及其同工酶
- 六、淀粉酶(AMY)及其同工酶
- 七、酸性磷酸酶(ACP)及其同工酶
- 第三节 缺血性冠状动脉疾病的酶学诊断
- 第四节 肝脏疾病的酶学诊断
- 第八章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实验室检查
- 第九章 治疗药物监测
- 第一节 概论
- 第二节 药代动力学基础及有关参数的应用
- 第三节 合理使用治疗药物监测应考虑的基本因素
- 第四节 治疗药物监测的临床应用
- 第五节 治疗药物监测常用标本及预处理
- 第六节 药物浓度测定常用技术
- 第七节 需测定药物浓度进行监测的主要药物
- 第十章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与实验诊断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肝的生物转化功能
- 第三节 肝与胆汁酸代谢
- 第四节 胆红素代谢与黄疸
- 第五节 某些肝病的生化机制
- 第六节 肝细胞损伤时的肝功能试验
- 第十一章 肾功能不全的实验室生物化学诊断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常见肾脏疾病的病理生物化学
- 第三节 肾功能不全的生化诊断及评价
- 第十二章 内分泌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甲状腺功能紊乱的临床生化
- 第三节 肾上腺功能紊乱的临床生化
- 第四节 下丘脑-垂体内分泌功能紊乱的临床生化
- 第五节 性激素紊乱的临床生化
- 第十三章 神经、精神疾病的生物化学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某些神经疾病的生物化学
- 第三节 精神性疾病的生物化学
- 第四节 神经、精神疾病生化诊断
- 第十四章 妊娠的临床生物化学
- 第十五章 遗传性疾病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诊断
- 第十六章 常用分析技术在临床生物化学中的应用
- 第一节 光谱分析技术的应用
- 第二节 电泳技术的应用
- 第三节 离心技术的应用
- 第四节 层析技术的应用
- 第五节 电化学分析技术的应用
- 第十七章 血清酶定量的检测技术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酶活性测定的常用技术和方法
- 第三节 酶活性测定条件的选择和限定
- 第四节 测定酶活性浓度的两大类方法
- 第十八章 诊断分子生物学基本技术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分子生物学实验基础
- 第三节 分子生物学实验诊断技术
- 第四节 诊断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临床应用
- 第十九章 临床生物化学分析仪的性能与应用
- 第一节 临床生化自动分析仪的类型
- 第二节 临床生化自动分析仪的性能评价与合理选用
- 第三节 临床生化自动分析的方法
- 第二十章 临床生物化学方法的选择、建立和评价
- 第一节 临床生化方法的选择
- 第二节 临床生化方法的建立
- 第三节 临床生化方法学的评价
- 第四节 临床生化方法学性能判断
- 第二十一章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质量控制
- 第二十二章 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数据的作用和有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