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吸虫病

《消化病学》书籍目录

肝吸虫病又称华支睾吸虫病是肝吸虫成虫寄生肝内胆管所引起。虫卵随胆汁入肠,由粪便排出体外,落入池塘;被淡水螺吞食,在螺体内发育形成尾蚴而出螺体,再侵入淡水鱼或小虾肌肉内,即成囊蚴,人或其它肉食或杂食动物吞食带囊蚴的鱼虾,即被感染。囊虫在十二指肠脱囊后,幼虫转入胆管,约经1-2月即成熟产卵(图2-9-5),成虫寿命达15-25年,我国华东、华南、西南、东北等共有23个省、市、自治区有此病分布。

轻中度感染时肝内胆小管病变不明显,虫数多时肝内胆小管因机械性堵塞、胆汁淤积而扩张,胆管增厚。急性重度感染时可有细胞浸润及胆小管周围充血等炎症变化。慢性感染则以结缔组织及弹力纤维增生为主,肝细胞可有脂肪变性萎缩,肝吸虫感染偶有引起胆汁性肝硬化,也可诱发肝胆管及胆囊内胆色素结石,本病与原发性胆管细胞癌间可有一定关系。

【临床表现】

本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视感染轻重而异。感染较轻者可无症状,当初次大量感染非流行区居民时,人体反应常特别显著,患者可出现发热乏力黄疸、肝区疼痛,肝脏肿大且有压痛。流行区居民慢性多次感染,可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痛腹泻、乏力、营养不良、黄疸、肝脏肿大等症状。少数长期反复严重感染者,最后可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当成虫迁移至总胆管时,可引起胆绞痛和梗阻性黄疸。

【诊断】

本病诊断主要根据流行病史、临床表现、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及大便或十二指肠引流液中查见虫卵,成虫抗原作皮内试验、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阳性率较高,若能排除引起交叉反应的肝片吸虫、并殖吸虫及日本血吸虫等,则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肝吸虫发育过程与传播

图2-9-5 肝吸虫发育过程与传播

【治疗】

一、一般治疗与对症治疗 重症有营养不良或肝硬化症状时,应加强营养、保护肝脏、以后再考虑特殊治疗。有胆囊炎、总胆管堵塞等急性外科并发症时,应即以手术治疗。

二、病因治疗 (一)吡喹酮疗效高,疗程短,副作用较轻,为治疗本病的首选药。总剂量按感染轻重而定,轻者可用75mg/kg或210mg/kg的5天疗法。

(二)硝硫氰胺(Nitrocyanamin 7505)3-6um的微粉胶囊,总剂量为6-8mg./kg等分3-5份,每天1份,本药副作用较多,少数可出现黄疸。各种原因的黄疸、急慢性肝炎恢复未满一年,有精神病史、妊娠及哺乳期妇女、高空作业及驾驶人员均禁用。

(三)六氯对二甲苯(血防846)干粉型每天50-70mg/kg,顿服或分2次服,连服5-7天为1疗程,成人总剂量一般为17.5g。本药代谢及排泄慢,有一定副作用和延迟反应,个别病人可出现肝功损害,中毒性精神病及溶血反应,故有上述病史及严重神经官能症及血红蛋白病者忌服,硝硫氰胺与六氯对二甲苯现已少用。

【预防】

加强粪便管理,禁吃未熟鱼类,积极治疗病员。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消化病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消化病学》书籍目录
  1. 肝吸虫病《消化病学》
  2. 肝胃郁热咯血《轩岐救正论》
  3. 肝系《中医词典》
  4. 肝胃气痛秘方《华佗神方》
  5. 肝系病先兆《中医疾病预测》
  6. 肝胃气痛《中医词典》
  7. 肝细胞的异质性《组织学与胚胎学》
  8. 肝胃不和《中医词典》
  9. 肝细胞的正常代谢功能《临床生物化学》
  10. 肝胃《凌临灵方》
  11. 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12. 肝痿《中医词典》
  13. 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胆汁分泌综合性障碍《病理生理学》
  14. 肝为泪《中医词典》
  15. 肝细胞对胆红素的转化作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16. 肝为刚脏《中医词典》
  17. 肝细胞对胆红素分泌障碍《病理生理学》
  18. 肝为刚脏《中医名词词典》
  19. 肝细胞对胆红素摄取障碍,《病理生理学》
  20. 肝外感生风《小儿药证直诀》
  21. 肝细胞瘤《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22. 肝外胆道《人体解剖学》
  23. 肝细胞膜抗体(Antibodyto the hepatocyte membrane, HMA)的检测《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24. 肝体阴用阳《中医词典》
  25. 肝细胞内胆红素结合障碍《病理生理学》
  26. 肝所生病《幼科发挥》
  27. 肝细胞损伤时的代谢障碍《临床生物化学》
  28. 肝损《中医词典》
  29. 肝细胞损伤时的肝功能检验指标(表10-18)《临床生物化学》
  30. 肝素类《医院药学》
  31. 肝细胞腺瘤《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消化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