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中寒

《证治准绳·杂病》书籍目录

中寒之症,身体强直,口噤不语,或四肢战掉,或洒洒恶寒,或翕翕发热,或卒然眩晕,身无汗者,此寒毒所中也。其异于伤寒何也?曰∶伤寒发热,而中寒不发热也。仲景于伤寒详之,而中寒不成热者,未之及何也?曰∶阳动阴静,动则变生,静则不变,寒虽阴邪,既郁而成热,遂从乎阳动,传变不一,靡有定方,故极推其所之之病,不得不详也。其不成热者,则是邪中于阴形之中,一定而不移,不移则不变,不变则止在所中寒处而生病,是故略而不必详也。治之先用酒调苏合香丸,轻则五积散香附一钱,麝香少许;重则用姜附汤。若人渐苏,身体回暖,稍能言语,须更问其别有何证。寒脉迟紧,挟气带洪,攻刺作痛,附子理中汤木香半钱。挟风带浮,眩晕不仁,加防风一钱。挟湿带濡,肿满疼痛,加白术一钱。筋脉牵急,加木瓜一钱。肢节疼痛,加桂一钱。亦可灸丹田穴,以多为妙。大抵中在皮肤则为浮,中在肉则为苛为重,为聚液分裂而痛,或痛在四肢,或痛在胸胁,或痛在胫背,或痛在小腹引睾。或经脉引注脏腑之膜原为心腹痛。或注连于脏腑则痛死不知人。中于筋骨为筋挛骨痛屈伸不利。中入六腑五脏,则仲景述在《金匮要略》中。所以肺中寒者,吐浊涕。肝中寒者,两臂不能举,舌本燥,喜太息,胸中痛而不得转侧,则吐而汗出也。心中寒者,其人苦心中如啖蒜状,剧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譬如虫注,其脉浮者,自吐乃愈。不言脾肾二脏中寒者缺文也。然所谓中脏者,乃中五脏所居畔界之郭内,阻隔其经,脏气不得出入故病,若真中脏则死矣。《永类钤方》云∶肝中寒,其脉人迎并左关紧而弦,其证恶寒,发热面赤,如有汗,胸中烦,胁下挛急,足不得伸。心中寒者,其脉人迎并左寸紧而洪,其证如HT韭,甚则心痛掣背,恶寒,四肢厥,自吐,昏塞不省。脾中寒,其脉人迎并右关紧而沉,其证心腹胀,四肢挛急,嗳噫不通,脏气不传,或秘或泄。肺中寒,其脉人迎并右寸紧而涩,其证善吐浊,气短不能报息,洒洒而寒,吸吸而咳。肾中寒,其脉人迎并左尺紧而滑,其证色黑气弱,吸吸少气,耳聋腰痛,膝下拘疼,昏不知人。治当审微甚,甚则以姜附汤为主,微则不换金正气散附子附子五积散。脐腹痛,四肢厥,附子理中汤姜附汤。入肝加木瓜,入肺加桑白皮,入脾加术,入心加茯苓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证治准绳·杂病》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证治准绳·杂病》书籍目录
  1. 中寒《证治准绳·杂病》
  2. 中寒《证治准绳·类方》
  3. 中寒《寿世保元》
  4. 中寒《杂病广要》
  5. 中寒《医碥》
  6. 中寒《续名医类案》
  7. 中寒《医碥》
  8. 中寒《医学传灯》
  9. 中寒《古今医鉴》
  10. 中寒《中医词典》
  11. 中寒《万病回春》
  12. 中寒《时病论歌括新编》
  13. 中寒《古今医案按》
  14. 中寒《圣济总录》
  15. 中寒《证治汇补》
  16. 中寒《中医名词词典》
  17. 中寒《明医指掌》
  18. 中寒《时病论歌括新编》
  19. 中寒《急救广生集》
  20. 中寒《医学集成》
  21. 中寒《仁术便览》
  22. 中果毒《外科证治全书》
  23. 中寒《脉症治方》
  24. 中国医药学院的中医系学生,为什么都做西医而不做中医呢?《中医之钥》
  25. 中寒《时病论》
  26. 中国药典(90)效期药品品种及期限表《医院药学》
  27. 中寒《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28.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简况《医学心理学》
  29. 中寒《校注医醇剩义》
  30.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医饮食营养学》
  31. 中寒《也是山人医案》

《证治准绳·杂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