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逆冲上
逆气,五脏皆有。一曰心、小肠。经云∶诸逆冲上,皆属于火。又云∶少腹控睾,引腰脊,上冲心,邪在小肠,取之肓原以散之,刺太阳以予之,取厥阴以下之,取巨虚、下廉以去之,按其所过之经以调之是也。二曰胃。经云∶胃为气逆是也。
胃逆有呕有吐有哕,故刺呕吐取中脘、三里也。刺哕取乳下黑根尽处,及脐下三寸,皆大验也。治各见本门。三曰肺、大肠。经云∶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又云∶腹中常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邪在大肠,刺肓之原,巨虚、下廉是也。其肺逆曰咳喘,取天突、人迎泄之也。治亦各有门。四曰肝。经云∶肝气逆则耳聋不聪,肿,取血是也。五曰肾。即奔豚气逆、香港脚冲心之类是也。治亦各有门。六曰肾。
经云∶督脉别络生病,从少腹上冲心而痛,不得前后,为冲疝是也。
运气厥逆有三∶一曰风火。经云∶少阳司天,火气下临,风行于地,厥逆,膈不通是也。二曰寒。经云∶水郁之发,善厥逆是也。三曰湿。经云∶太阴司天,湿气下临,厥逆是也。
经云∶逆气象阳。凡气逆必见象阳证,面赤脉洪,当以法降其逆乃愈。若以气象阳盛而用寒药攻之,则不救矣。气上冲心咽不得息,治法见伤寒厥阴病条。东垣云∶如秋冬之月,胃脉四道,为冲脉所逆,并胁下少阳脉二道而反上行,病名曰厥逆。经曰∶逆气上行,满脉去形,七神昏绝,离去其形而死矣。其症气上冲咽不得息,喘息有声不得卧,于调中益气加吴茱萸半钱或一钱,观厥气多少用之。如夏月有此症,为大热也。盖此症随四时为寒热温凉,宜以酒黄连、酒黄柏、酒知母各等分,为细末,熟汤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百丸,空心白汤下,仍多饮汤,服毕少时,便以美饮食压之,使不得胃中停留,直至下焦,以泻冲脉之邪也。戴复庵云∶虚炎之证,阴阳不升降,下虚上盛,气促喘息,宜苏子降气汤去前胡,下黑锡丹或养正丹,气急甚而不能眠卧者,沉附汤或正元散,或四柱散去木香用沉香,并以盐煎,下黑锡丹,或灵砂丹、三炒丹,不效则以前药下朱砂丹。(此多用香燥刚热之剂,若阴虚内热者,误用立殆,医者审之。)

- 诸逆冲上《证治准绳·杂病》
- 诸逆冲上《证治准绳·类方》
- 诸鸟有毒《饮食须知》
- 诸逆冲上《医学纲目》
- 诸鸟有毒《证类本草》
- 诸逆冲上《中医词典》
- 诸疟《保婴撮要》
- 诸内痈《医述》
- 诸疟《卫生易简方》
- 诸内伤《丹台玉案》
- 诸疟《药症忌宜》
- 诸脑柔物《古今医统大全》
- 诸疟统论《圣济总录》
- 诸目疾《丹溪治法心要》
- 诸疟瘴疟辨《瘴疟指南》
- 诸木有毒《证类本草》
- 诸呕吐酸《中医词典》
- 诸米《本经逢原》
- 诸痞候《诸病源候论》
- 诸脉总论《疡科纲要》
- 诸气《圣济总录》
- 诸脉主病歌《古今医统大全》
- 诸气《杂病治例》
- 诸脉主病《医学入门》
- 诸气《重订灵兰要览》
- 诸脉主病《医学传心录》
- 诸气《续名医类案》
- 诸脉主病《医学集成》
- 诸气《证治准绳·杂病》
- 诸脉证诊法《类经》
- 诸气《寿世保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