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
《素问》云∶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其病发惊骇。脾移热于肝,则为惊衄。二阳一阴发病,主惊骇,背痛,善噫,善欠者,名曰风厥。三阳一阴,太阳脉胜,一阴不得止,内乱五脏,外为惊骇。胃足阳明之脉,是动则病,闻木音则惕然而惊,心欲动。阳明所谓甚者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者,阳气与阴气相搏,水火相恶,故惕然而惊也。黄帝问曰∶足阳明之脉病,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钟鼓不为动,闻木音而动何也?岐伯曰∶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土也,故闻木音而惊者,土恶木也。由是观之,肝、胆、心、脾、胃皆有惊证明矣。运气惊悸有三∶一曰肝木不及,金来乘之。经曰∶木不及曰委和,委和之纪,其发惊骇。又云∶阳明之复,甚则入肝,惊骇筋挛是也。二曰火邪助心。经云∶少阳所至为惊恐。又云∶少阳所至为惊躁。又云∶少阳之胜,善惊是也。三曰寒邪伤心。经云∶岁水太过,寒气流行,病烦心躁悸是也。东垣云∶六脉俱大,按之空虚,必面赤善惊上热,乃手少阴心之脉也。此气盛多而亡血,以甘寒镇坠之剂,泻火与气,以坠气浮。以甘辛温微苦峻补其血,熟地黄、生地黄、柴胡、升麻、白芍药、牡丹皮、川芎、黄 之类以补之,以防血溢上竭。(甘寒镇坠之剂,谓丹砂之类。)《三因》云∶五饮停蓄,闭于中脘,最使人惊骇,属饮家。(五饮汤丸)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或梦寐不祥,遂致心惊胆慑,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者,并温胆汤主之。呕则以人参代竹茹。若惊悸眠多异梦随即惊觉者,宜温胆汤加酸枣仁、莲肉各一钱,以金银煎下十四友丸,或镇心丹、远志丸、酒调妙香散、琥珀养心丹、定志丸、宁志丸。卧而多惊魇,真珠母丸、独活汤。羌活胜湿汤,治卧而多惊悸、多魇溲者,邪在少阳厥阴也。加柴胡五分。如淋,加泽泻五分。此下焦风寒二经合病也。经曰∶肾肝之病同一治,为俱在下焦,非风药行经不可也。丹溪云∶病自惊而得者,则神出于舍,舍空得液则成痰矣。
血气入舍,则痰拒其神不得归焉。(寿星丸、或控涎丹,加辰砂、远志。)惊悸因事有所大惊而成者,其脉大动,动脉之状,如豆厥厥动摇、无头尾者是也。东垣云∶外物惊,宜镇平,以黄连安神丸。密陀僧研极细末,茶汤调一钱匕,治惊气入心络不能语者。昔有为野狼及大蛇所惊,皆以此而安。盖惊则气上,故以重剂坠之。热郁有痰,寒水石散。气郁有痰,加味四七汤。虚而有痰,十味温胆汤、养心汤。《金匮》云∶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病皆从惊发得之。经云∶阳气者,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陷脉为 ,留连肉腠,俞气化薄,传为善畏,及为惊骇者,是 疮所为之惊骇也。盖俞则 疮之俞窍,其痛气留连肉腠之间,恐人触着而痛,故化惕惕然之心,内薄而传为善畏惊骇之疾也。
【诊】寸口脉动而弱,动即为惊,弱即为悸。趺阳脉微而浮,浮为胃气虚,微则不能食,如恐怖之脉,忧迫所作也。寸口紧,趺阳浮滑,气虚是以悸。惊主病者,其脉止而复来,其人目睛不转,不能呼气。

- 惊《证治准绳·杂病》
- 惊《证治准绳·类方》
- 惊《临证指南医案》
- 惊《张氏医通》
- 惊《临证指南医案》
- 惊《证治准绳·幼科》
- 惊《医碥》
- 惊《证治准绳·幼科》
- 惊《医碥》
- 惊《医述》
- 惊《古今医案按》
- 惊《推求师意》
- 惊《古今医案按》
- 惊《中医词典》
- 惊《儒门事亲》
- 荆叶《名医别录》
- 惊《明医指掌》
- 荆石茶《茶饮保健》
- 惊《银海指南》
- 荆三棱《本草乘雅半偈》
- 惊《也是山人医案》
- 荆三棱《中药学》
- 惊怖《中医词典》
- 荆三棱《得配本草》
- 惊产《中医词典》
- 荆三棱《本草从新》
- 惊产《竹林女科证治》
- 荆三棱《本经逢原》
- 惊瘛《中医词典》
- 荆三棱《本草备要》
- 惊搐《景岳全书》
《证治准绳·杂病》
- 作者:王肯堂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自叙
- 第一册·诸中门
- 第一册·诸伤门
- 第一册·寒热门
- 第二册·诸气门
- 第三册·诸呕逆门
- 第三册·诸血门
- 第四册·诸痛门
- 第四册·痿痹门
- 第五册·诸风门
- 第五册·神志门
- 第五册·杂门
- 第六册·大小腑门
- 第七册·七窍门上
- 目总论
- 目痕
- 目赤
- 目肿
- 目痒
- 目翳
- 睛里昏暗,与不患之眼相似,唯瞳神里有隐隐青白者,无隐隐青白者亦有之
- 瞳子散大
- 瞳子渐渐细小如簪脚,甚则小如针
- 瞳神歪斜不正
- 目昏
- 倏然盲而不见
- 目内外并无障翳气色等病,只自不见者
- 夜盲
- 白晕
- 目珠子觉低陷而不鲜绽也
- 视珠外神水干涩而不莹润
- 神珠不待人转,而自蓦然察上,蓦然察下,下之不能上,上之不能下,或左或右,倏易无时。
- 目珠偏斜,视亦不正
- 目珠不正,人虽要转而目不能转
- 珠斜翻侧转,白向外而黑向内也
- 风轮破碎,内中膏汁叠出也
- 视瞳神深处,有气一道,隐隐袅袅而动,状若明镜远照一缕清烟也
- 眼睫毛倒卷入眼中央是也
- 眼楞紧急缩小,乃倒睫拳毛之渐也
- 目内睥之肉,与气轮相粘不开,难于转运
- 两睥腻沫,粘合难开,夜卧尤甚
- 睥翻转贴在外睑之上,如舌舐唇之状
- 目睥不待人之开合,而自牵拽振跳也
- 睥内之肉紫淤浮泛,如臭血坏泛之状,其色紫晕泛起,甚则细细如泡,无数相连成片
- 目睥浮肿如球状也
- 目赤烂
- 目泪
- 目疮疡
- 目漏
- 能远视不能近视
- 能近视不能远视者
- 目
- 筋纵目不开
- 视物而目睛不转动者
- 戴眼
- 外伤
- 伤寒
- 其他
- 第八册·七窍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