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中寒

《医学传灯》书籍目录

中寒者.寒邪不从阳经传入.直中阴经.故曰中寒.其症有轻有重.重者.脉来沉微.一息三至.腹痛唇青.四肢厥冷.此因先有房事.胃气衰微.口食寒物.鼻吸冷气.中宫不能担当.直入少阴肾脏.气冷而血不流.顷刻死矣.治是症者.只以回阳为主.虽有他症.不必兼治.宜用附子理中汤.大剂救之.此症有兼自利.无脉者.生气已绝.似不可治.然寒极则伏.生机尚存一线.当以前药浸冷与之.一周时许.自然脉出而解.盖厥利无脉.阴盛格阳.热药入口.格绝而不入.惟以前药冷服.直达病所.自无格拒之患.内经所谓.寒因寒用者是也.但脉出之时.又要徐徐浮大.不宜暴出.暴出则气从外脱.非其所宜.故仲景云.微续者生.暴出者死.旨哉言乎.又云.下利清谷.里寒外热.面赤烦躁.其脉即出者愈.似与前说相背.不知前症无热.故脉不宜暴出.此症热浮于外.全要脉之速出.阳通于阴.豁然解矣.阴症如此变幻.奈何不体古训.执一方以司人命耶.最可笑者.庸工动用吴萸.以为其性大热.可以回阳.不知吴萸气热而味大辛.辛能散气.阳未回而气已脱.较之挺刃杀人.特一间耳.至若舌卷囊缩.自汗多出.断致不起.里寒阴症.古言之矣.又有非时暴寒.从口鼻而入.或食生冷凉物.以致呕吐痰水.微寒微热.甚则昏晕不醒.二便皆遗.亦名中寒.诸家未之详也.盖里寒阴症.先因欲事伤肾.先天命门真火.不可守邪.故令外邪斩关而入.此则胃气虚衰.不能胜寒.命门全然无恙.故可一温而愈.脉虽沉细.一息四至.与前之三至者不同.宜用香砂六君子汤.少加炮姜为妙.切不可兼用辛散之药.患是症者.又有轻重.轻者.脉来洪缓.按之无力.寒为标而热为本.先用香砂六君子汤.止其吐逆.后以杏仁玄明粉.加入柴陈剂中.无不获痊.重者.脉沉细缓.香砂六君子为丸.久服桂八味丸.亦不可少也.(按辛能散气吴萸味辛故不可妄用以及寒为标热为本始用香砂六君子汤以止呕逆继用杏仁明粉加柴陈之治皆历练见道之言尤宜三复勿失)

附子理中汤

人参 白术 炮姜 甘草 肉桂 附子

桂附炮姜.俱为热药.但炮姜温肺之功居多.肉桂温脾之功居多.附子温肾之功居多.里寒症重.故三味合用也.有汗宜加五味.自利宜加茯苓.更加丹参为妙.以其活血故也.

灸法

用葱一大把.以带轻束.切去两头.留白二寸.以一面熨热置于脐上.用熨斗盛炭火葱上熨之.取其热气从脐入腹.甚者连熨二三饼.

香砂六君子汤

陈皮 半夏 白茯 甘草 白术 人参 香附 砂仁 藿香 炮姜

中寒多有胸中不宽.宜加浓朴.若滞重者.宜去参术(按随机应变智者之能事岂可执一以误人哉)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学传灯》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学传灯》书籍目录
  1. 中寒《医学传灯》
  2. 中寒《中医词典》
  3. 中寒《续名医类案》
  4. 中寒《时病论歌括新编》
  5. 中寒《杂病广要》
  6. 中寒《圣济总录》
  7. 中寒《证治准绳·类方》
  8. 中寒《中医名词词典》
  9. 中寒《证治准绳·杂病》
  10. 中寒《时病论歌括新编》
  11. 中寒《寿世保元》
  12. 中寒《医学集成》
  13. 中寒《医碥》
  14. 中果毒《外科证治全书》
  15. 中寒《医碥》
  16. 中国医药学院的中医系学生,为什么都做西医而不做中医呢?《中医之钥》
  17. 中寒《古今医鉴》
  18. 中国药典(90)效期药品品种及期限表《医院药学》
  19. 中寒《万病回春》
  20.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简况《医学心理学》
  21. 中寒《古今医案按》
  22.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医饮食营养学》
  23. 中寒《证治汇补》
  24. 中国和利手评定方法和分类《医学心理学》
  25. 中寒《明医指掌》
  26. 中国餐馆综合征《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27. 中寒《急救广生集》
  28. 中国部分市前十位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死亡原因构成[/b]《医学心理学》
  29. 中寒《仁术便览》
  30. 中管《中医词典》
  31. 中寒《脉症治方》

《医学传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