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膈气总论

《证治准绳·杂病》书籍目录

《洁古家珍》,吐证有三,气、积、寒也。皆从三焦论之,上焦在胃口,上通于天气,主内而不出。中焦在中脘,上通天气,下通地气,主腐熟水谷。下焦在脐下,下通于地气,主出而不纳。是故上焦吐者,皆从于气。气者、天之阳也。其脉浮而洪。其症食已暴吐,渴欲饮水,大便燥结,气上冲胸而发痛。其治当降气和中。中焦吐者,皆从于积,有阴有阳,食与气相假为积而痛。其脉浮而弦。其证或先痛而后吐,或先吐而后痛。法当以小毒药去其积,槟榔木香和其气。下焦吐者,皆从于寒,地道也,其脉大而迟。其证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小便清利,大便秘而不通。

治法宜毒药通其闭塞,温其寒气,大便渐通,复以中焦药和之,不令大腑秘结而自愈也。《此事难知》,问呕吐哕,胃所主,各有经乎?答曰∶胃者总司也,内有太阳、阳明、少阳三经之别,以其气血多少,而为声物有无之不同。即吐属太阳,有物无声,乃血病也。有食入即吐,食已则吐,食久则吐之别。呕属阳明,有物有声,气血俱病也。仲景云∶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下,哕属少阳,无物有声,乃气病也。(此以干呕为哕也。)医家大法∶食刹则吐为之呕,生姜半夏汤。食入则吐为之暴吐,生姜橘皮汤。食已则吐为之呕吐,橘皮半夏汤。食久则吐为之反胃,水煮金花丸。食再则吐为之翻胃,易老紫沉丸。旦食不能暮食。则吐、食不下,脉实而滑,半夏生姜大黄汤下之。洁古论吐分三焦,其说盖本于黄帝,所谓气为上膈,食饮入而远出为下膈,食时乃反出之。其上焦食已暴吐者,今世谓之呕吐也。中下二焦食久而吐,食再而吐者,今世谓之膈气反胃也。分呕吐、膈气为二门。赵以德云∶夫阴阳气血,随处有定分,独脾胃得之,则法天地人而三才之道备。故胃有上、中、下三脘,上脘法天为阳,下脘法地为阴,中脘法气交之分。阳清而阴浊,故阳所司者气,阴所司者血。然阳中亦有阴,阴中亦有阳,于是上脘气多血少,则体干道之变化动也。下脘血多气少,则体坤道之资生静也。中脘气血相半,故运上下动静升降之气行。由是物之入胃,各从其类聚。水饮者,物之清。谷食者,物之浊。然清中有浊,浊中有清,故饮之清者,必先上输于司气之肺,而后四布为津为液。清中之浊者,则下输膀胱为便溺出焉。食之清者,亦必先淫精于司血之心肝,以养筋骨经脉,更化荣卫,流注百骸。浊中之浊者,则自下脘变糟粕,传送下大肠出焉。若邪在上脘之阳则气停,气停则水积,故饮之清浊混乱,则为痰、为饮、为涎、为唾、变而成呕。邪在下脘之阴则血滞,血滞则谷不消,故食之清浊不分,而为噎塞、为痞满、为痛为胀、变而成吐。邪在中脘之气交者,尽有二脘之病。是故呕从气病,法天之阳,动而有声,与饮俱出,犹雷震必雨注也。吐从血病,法地之阴,静而无声,与食俱出,象万物之吐出于地也。气血俱病,法阴阳之气交,则呕吐并作,饮食皆出。然在上脘,非不吐食也,设阳中之阴亦病,则食入即吐,不得纳于胃也。非若中脘之食已而后吐,下脘之食久而方出。其下脘,非不呕也,设阴中之阳亦病,则吐与呕齐作,然呕少于吐,不若上脘之呕多于吐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证治准绳·杂病》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证治准绳·杂病》书籍目录
  1. 呕吐膈气总论《证治准绳·杂病》
  2. 呕吐膈气总论《医学纲目》
  3. 呕吐黑血《正骨心法要旨》
  4. 呕吐膈气《证治准绳·类方》
  5. 呕吐黑血《医宗金鉴》
  6. 呕吐干呕哕咳逆辨《医经溯洄集》
  7. 呕吐黑血《证治准绳·疡医》
  8. 呕吐附干呕《医效秘传》
  9. 呕吐候《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
  10. 呕吐反胃《扁鹊心书》
  11. 呕吐候《诸病源候论》
  12. 呕吐二十一《金匮悬解》
  13. 呕吐候《诸病源候论》
  14. 呕吐二十二《金匮悬解》
  15. 呕吐蛔虫《四圣悬枢》
  16. 呕吐二十《金匮悬解》
  17. 呕吐哕《冯氏锦囊秘录》
  18. 呕吐二《金匮悬解》
  19. 呕吐哕《续名医类案》
  20. 呕吐恶心章《医学妙谛》
  21. 呕吐哕《张氏医通》
  22. 呕吐呃逆《卫生宝鉴》
  23. 呕吐哕《丹溪手镜》
  24. 呕吐的急救《现代院外急救手册》
  25. 呕吐哕《丹溪治法心要》
  26. 呕吐虫《医学纲目》
  27. 呕吐哕《医学从众录》
  28. 呕吐部《本草易读》
  29. 呕吐哕《脉因证治》
  30. 呕吐不止《奇效简便良方》
  31. 呕吐哕、呃逆《医学心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