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血

《证治准绳·杂病》书籍目录

夫口鼻出血,皆系上盛下虚,有升无降,血随气上,越出上窍。法当顺其气,气降则血归经矣。宜苏子降气汤,加人参阿胶各一钱,下养正丹。亦有气虚不能摄血者,其脉必微弱虚软,精神疲惫,宜独参汤,或人参饮子、团参丸。上膈壅热吐血,脉洪大弦长,按之有力,精神不倦,或觉胸中满痛,或血是紫黑块者,用生地黄赤芍当归牡丹皮荆芥阿胶滑石大黄玄明粉桃仁泥之属,从大便导之,此釜底抽薪法也。血从下出者顺,从上出者逆,一应血上溢之证,苟非脾虚泄泻,羸瘦不禁者,皆当以大黄醋制,和生地黄汁,及桃仁泥、牡丹皮之属,引入血分,使血下行以转逆而为顺,此妙法也。不知此而日从事于芩、连、栀、柏之属,辅四物而行之,使气血俱伤,脾胃两败。今医治血证,百岂有一生者耶。血既下行之后,用薏苡仁、(多用)百合麦门冬、鲜地骨皮。嗽渴加枇杷叶五味子桑根白皮。有痰加贝母。皆气薄味淡,西方兑金之本药,因其衰而减之,自不再发,于虚劳证为尤宜。急欲止之,用血余灰二钱,以白汤化阿胶二钱,入童便、生藕汁、刺蓟汁、生地黄汁各一杯,仍用好墨磨浓黑,顿温服。胸中烦热,吐血不止,口舌干燥,头疼,石膏散。冒雨着汤,郁于经络,血溢妄行,从鼻则衄。衄行清道,吐行浊道。流入胃脘,令人吐血。用肾着汤,头疼加川芎,最止浴室中发衄。吐血在暑天,病患口渴面垢,头晕干呕,煎茅花灯心麦门冬汤,仍入藕节汁、侧扇柏汁、茅根汁、生姜汁少许、生蜜亦少许、调五苓散。血止用生地黄当归、牡丹皮赤芍药百草霜末,煎服一二帖,却用黄 六一汤调理。怒气伤肝者,唇青面黑,当用鸡苏丸,煎四物汤吞下,并用十四友丸、灯心麦门冬汤吞下,盖其中有理肝之药。

打扑伤损吐血,先以藕节汁、侧扇柏汁、茅根汁、韭汁、童便磨墨汁、化阿胶止之。

却以川芎当归白芍药百合荆芥穗、阿胶、牡丹皮紫金藤、大黄、滑石红花煎汤,调番降香末、白芨末与服。戴复庵先用苏合香丸,却以黑神散小乌沉汤,童便调治。劳心吐血,用莲心五十粒,糯米五十粒,研末温酒调服,及天门冬汤。劳力太过,吐血不止,苏子降气汤人参、阿胶,用猪肝煮熟,蘸白芨末食之。

吐血久不止,松花散、百花煎,并常服大阿胶丸。未效,以伏龙肝二钱,米饮调下,速止。或饮酒之后,闷吐之时,血从吐后出,或因啖辛热而得吐血之证,名曰肺疽。

大蓟散。古方用红枣烧存性,百药煎 等分为末,米饮调服二钱。饮酒伤胃吐血,理中汤加金钩子、干葛、茅花。酒色过度,饥饱吐血效方,枇杷叶、款冬花、北紫菀杏仁鹿茸桑白皮木通、大黄为末,炼蜜丸,噙化。内损吐血下血,或饮酒太过,劳伤于内,其血妄行,出如涌泉,口鼻皆流,须臾不救即死。用侧柏叶蒸焙一两半,荆芥穗烧灰,人参各一两,为细末,入飞罗面一钱,新汲水调如稀糊,不拘时啜服。伤胃吐血,因饮食太饱之后,胃中冷不能消化,便烦闷,强呕吐,使所食之物与气共上冲蹙,因伤裂胃口,吐血色鲜正赤,腹亦绞痛,自汗,其脉紧而数者,为难治也。宜理中汤加川芎、干葛各半钱,或只根据理中本方,加川芎、扁豆尤好,不必干葛。若渴甚用葛,丸则白术丸。《曹氏必用方》云∶吐血须煎干姜甘草作汤与服,或四物理中汤亦可,如此无不愈者。若服生地黄竹茹、藕汁,去生便远。《三因方》云∶理中汤能止伤胃吐血,以其方最理中脘,分利阴阳,安定血脉。按患人果身受寒气,口受冷物,邪入血分,血得冷而凝,不归经络而妄行者,其血必黯黑,其色必白而夭,其脉必微迟,其身必清凉,不用姜桂而用凉血之剂殆矣。临病之工,宜详审焉。有时或吐血两口,随即无事,数日又发,经年累月不愈者,宜黑神散和小乌沉汤常服。吐血人多发渴,名为血渴,十全大补汤,或黄 、人参、五味子、地黄、麦门冬葛根枇杷叶,量胃气虚实用之。吐甚头晕,发为寒热者,降气汤四物汤各半帖,加阿胶一钱。若单发热者,茯苓补心汤。吐血之后有潮热咳嗽,脉洪大而数,五至以上不可治也。《金匮方》,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此正谓心手少阴经之阴气不足,本经之阳亢甚无所辅,肺肝俱受其火而病作,以致阴血妄行而飞越,故用大黄泄去亢甚之火,黄芩救肺,黄连救肝,使之和平,则阴血自复而归经矣。云岐子加生地,名犀角地黄汤。又云∶吐血不止,柏叶汤主之。柏叶干姜各二两,艾三把,以水五升,取马通汁一升,合煮取一升,分温再服。凡吐血不已,则气血皆虚,虚则生寒,是故用柏叶,柏叶生而西向,乃禀兑金之气而生,可制肝木,木主升,金主降,取其升降相配,夫妇之道和则血得以归脏于肝矣,故用是为君。干姜性热,止而不走,用补虚寒之血。艾叶之温,能入内而不炎于上,可使阴阳之气反归于里,以补其寒,用二味为佐。

马通者,为血生于心,心属午,于是用午兽之通,主降火消停血,引领而行为使。仲景治吐血,唯此二方,可以为准绳,触类而长之。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证治准绳·杂病》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证治准绳·杂病》书籍目录
  1. 吐血《证治准绳·杂病》
  2. 吐血《证治准绳·女科》
  3. 吐血《寿世保元》
  4. 吐血《证治准绳·类方》
  5. 吐血《临证指南医案》
  6. 吐血《张氏医通》
  7. 吐血《医碥》
  8. 吐血《证治准绳·幼科》
  9. 吐血《张聿青医案》
  10. 吐血《杂病广要》
  11. 吐血《保婴撮要》
  12. 吐血《医述》
  13. 吐血《证治汇补》
  14. 吐血《医学入门》
  15. 吐血《儒门事亲》
  16. 吐血《续名医类案》
  17. 吐血《明医指掌》
  18. 吐血《幼幼新书》
  19. 吐血《卫生易简方》
  20. 吐血《医宗金鉴》
  21. 吐血《医学摘粹》
  22. 吐血《医宗金鉴》
  23. 吐血《丹溪心法》
  24. 吐血《医学纲目》
  25. 吐血《医学心悟》
  26. 吐血《医学纲目》
  27. 吐血《吴鞠通医案》
  28. 吐血《伤寒捷诀》
  29. 吐血《血证论》
  30. 吐血《备急千金要方》
  31. 吐血《周慎斋遗书》

《证治准绳·杂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