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
唇属足太阴脾经。(《素问》曰∶脾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其华在唇。《灵枢》曰∶脾者主为卫,使之迎粮,视唇舌好恶,以知吉凶。故唇上下好者脾端正,唇偏举者脾偏倾,揭唇者脾高,唇下纵者脾下,唇坚者脾坚,唇大而不坚者脾脆,脾病者唇黄,脾绝者唇四面肿。又曰∶唇舌者,肌肉之本也。
足太阴气绝,则脉不荣肌肉,脉不荣则肌肉软,肌肉软则舌萎、人中满,人中满则唇反,唇反者,肉先死。甲笃乙死,木胜土也)。又属足阳明胃经。(《灵枢》曰∶足阳明所生病者,口 唇胗。注∶所生病者,血也。胗,古疹字,唇疡也。又曰∶阳明气至则啮唇。《中藏》曰∶胃中热则唇黑)。又属手少阴心经。(《玄珠》曰∶上下唇皆赤者,心热也。上唇赤下唇白者,肾虚而心火不降也)。又属手太阴肺经。(钱仲阳曰∶肺主唇白,白而泽者吉,白如枯骨者死。唇白当补脾肺,盖脾者肺之母也,母子皆虚,不能相营,其名曰怯,故当补。若深红色,则当散肺虚热)。侠口统属冲任二脉。
(《灵枢》曰∶冲任二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背里,为经络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右上行,会于咽喉,别而络唇口,故气血盛则充肤热肉,血独盛则澹渗皮肤而生毫毛,妇人数脱血,是气有余血不足,冲任之脉不营唇口,所以无须也)。上唇侠口属手阳明大肠经。下唇侠口属足阳明胃经。燥则干,热则裂,风则 ,寒则揭。若唇肿起白皮皱裂如蚕茧,名曰茧唇。有唇肿重出如茧者,有本细末大、如茧如瘤者。或因七情动火伤血,或因心火传授脾经,或因浓味积热伤脾。大要审本证,察兼证,补脾气,生脾血,则燥自润,火自除,风自息,肿自消。若患者忽略,治者不察,妄用清热消毒之药,或用药线结去,反为翻花败证矣。肾虚唇茧,时出血水,内热口干吐痰,体瘦,宜济阴地黄丸。肝经怒火,风热传脾,唇肿裂,或患茧唇,宜柴胡清肝散。胃火血燥,唇裂为茧,或牙龈溃烂作痛,宜清胃散,或加芍、芎、柴胡,可治脾胃肝胆经热。风热传脾,唇口 皱,或头目眩,或四肢浮肿如风状,宜羌活散。风热客于脾经,唇燥裂无色,宜泻黄饮子。中气伤损,唇口生疮,恶寒发热,肢体倦怠,宜补中益气汤。思虑伤脾,血耗唇皱,宜归脾汤。意思过度,蕴热于脾,沈裂无色,唇燥口干生疮,年久不愈,内服五福化毒丹,外用橄榄烧灰末,猪脂调涂,或用核中仁细研敷之。又,硫黄、白矾灰、朱砂、水银、麝香、黄柏为末,和水银瓷器中,腊月猪脂和如泥。光净拭唇,却以膏涂之。又,八月蓝叶绞汁洗,不过二日瘥。又,诃子肉、五倍子等分为末,干贴。又,黄连一分,干姜半分炮,为细末,敷之。又,大铜钱四文,石上磨以猪脂,磨取汁涂。又,蛇蜕灰、晚蚕蛾末,油调敷。又,以甑上滴下汗敷之,白荷花瓣贴之,皆神效。紧唇,白灯散,或皂角末少许,水调涂。风湿入脾,唇口 动 揭,头目眩痛,结核,浮肿,用薏苡仁炒、防己、赤小豆炒、甘草炙等分,姜煎;《圣惠》独活散,加白蔹、黄、枳壳,或升麻饮。外用松脂半两,大黄、白蔹、赤小豆、胡粉各二钱半,为细末,鸡子清调涂。

- 唇《证治准绳·杂病》
- 唇《证治准绳·类方》
- 唇《医碥》
- 唇《张氏医通》
- 唇《医碥》
- 唇《续名医类案》
- 唇《古今医案按》
- 唇《医宗金鉴》
- 唇《丹台玉案》
- 唇《医学纲目》
- 唇《痘疹心法要诀》
- 唇《经络考》
- 唇、舌和口腔疾病《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唇《中医词典》
- 唇边生疮多年不愈《奇效简便良方》
- 唇《经络全书》
- 唇病《千金翼方》
- 纯紫舌《喉科指掌》
- 唇病《备急千金要方》
- 纯于温补《明医指掌》
- 唇病《急救广生集》
- 纯阴脉症《三指禅》
- 唇病门主论《疡医大全》
- 纯阳祖师救世服药用引节要《急救广生集》
- 唇病证治《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纯阳之体《中医词典》
- 唇部《外科大成》
- 纯阳真人养脏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唇部《医门补要》
- 纯血痢《证治准绳·幼科》
- 唇部经络《重楼玉钥续编》
《证治准绳·杂病》
- 作者:王肯堂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自叙
- 第一册·诸中门
- 第一册·诸伤门
- 第一册·寒热门
- 第二册·诸气门
- 第三册·诸呕逆门
- 第三册·诸血门
- 第四册·诸痛门
- 第四册·痿痹门
- 第五册·诸风门
- 第五册·神志门
- 第五册·杂门
- 第六册·大小腑门
- 第七册·七窍门上
- 目总论
- 目痕
- 目赤
- 目肿
- 目痒
- 目翳
- 睛里昏暗,与不患之眼相似,唯瞳神里有隐隐青白者,无隐隐青白者亦有之
- 瞳子散大
- 瞳子渐渐细小如簪脚,甚则小如针
- 瞳神歪斜不正
- 目昏
- 倏然盲而不见
- 目内外并无障翳气色等病,只自不见者
- 夜盲
- 白晕
- 目珠子觉低陷而不鲜绽也
- 视珠外神水干涩而不莹润
- 神珠不待人转,而自蓦然察上,蓦然察下,下之不能上,上之不能下,或左或右,倏易无时。
- 目珠偏斜,视亦不正
- 目珠不正,人虽要转而目不能转
- 珠斜翻侧转,白向外而黑向内也
- 风轮破碎,内中膏汁叠出也
- 视瞳神深处,有气一道,隐隐袅袅而动,状若明镜远照一缕清烟也
- 眼睫毛倒卷入眼中央是也
- 眼楞紧急缩小,乃倒睫拳毛之渐也
- 目内睥之肉,与气轮相粘不开,难于转运
- 两睥腻沫,粘合难开,夜卧尤甚
- 睥翻转贴在外睑之上,如舌舐唇之状
- 目睥不待人之开合,而自牵拽振跳也
- 睥内之肉紫淤浮泛,如臭血坏泛之状,其色紫晕泛起,甚则细细如泡,无数相连成片
- 目睥浮肿如球状也
- 目赤烂
- 目泪
- 目疮疡
- 目漏
- 能远视不能近视
- 能近视不能远视者
- 目
- 筋纵目不开
- 视物而目睛不转动者
- 戴眼
- 外伤
- 伤寒
- 其他
- 第八册·七窍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