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总论
《素问》云∶阳气有余,为身热无汗,阴气有余,为多汗身寒,阴阳有余,则无汗而寒。又云∶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
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凡眠熟而汗出,醒则倏收者,曰盗汗,亦曰寝汗。不分寤寐,不由发表而自然汗出者,曰自汗。若劳役因动汗出,非自汗也。伤寒脉紧,麻黄、葱、豉发之,汗出于卫。伤寒脉缓,白术、桂枝止之,汗出于荣。往来寒热,眩,柴胡、连翘和之,汗出于少阳。
体若燔炭,地骨皮、秦艽解之,汗出于三焦。厥而抑郁,柴胡、麻黄发之,汗出于血。热聚于胃,大黄、芒硝下之,汗出于足阳明。阴毒大汗,附子、干姜温之,汗出于三阳。

- 汗总论《证治准绳·杂病》
- 汗之则疮已《外科理例》
- 旱莲草《药笼小品》
- 汗之则疮已《卫生宝鉴》
- 旱莲草《玉楸药解》
- 汗之而热不退歌《伤寒百证歌》
- 旱莲草《本草备要》
- 汗症章《医学妙谛》
- 旱莲草《本草蒙筌》
- 汗症门(五则)《辨证录》
- 旱莲草《冯氏锦囊秘录》
- 汗症脉候《类证治裁》
- 旱莲草《顾松园医镜》
- 汗症论治《类证治裁》
- 旱莲草《本草求真》
- 汗症《灸法秘传》
- 旱莲草《本草新编》
- 汗症《幼科折衷》
- 旱莲草《得配本草》
- 汗症《寿世保元》
- 旱莲草《中药学》
- 汗症《寿世保元》
- 旱莲草《本草便读》
- 汗证总括《幼科心法要诀》
- 旱莲草《本草分经》
- 汗证总括《医宗金鉴》
- 旱莲草《本草撮要》
- 汗证门《幼科指南》
- 旱莲草《药性切用》
- 汗证简便方《幼幼集成》
- 旱莲草《滇南本草》
《证治准绳·杂病》
- 作者:王肯堂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自叙
- 第一册·诸中门
- 第一册·诸伤门
- 第一册·寒热门
- 第二册·诸气门
- 第三册·诸呕逆门
- 第三册·诸血门
- 第四册·诸痛门
- 第四册·痿痹门
- 第五册·诸风门
- 第五册·神志门
- 第五册·杂门
- 第六册·大小腑门
- 第七册·七窍门上
- 目总论
- 目痕
- 目赤
- 目肿
- 目痒
- 目翳
- 睛里昏暗,与不患之眼相似,唯瞳神里有隐隐青白者,无隐隐青白者亦有之
- 瞳子散大
- 瞳子渐渐细小如簪脚,甚则小如针
- 瞳神歪斜不正
- 目昏
- 倏然盲而不见
- 目内外并无障翳气色等病,只自不见者
- 夜盲
- 白晕
- 目珠子觉低陷而不鲜绽也
- 视珠外神水干涩而不莹润
- 神珠不待人转,而自蓦然察上,蓦然察下,下之不能上,上之不能下,或左或右,倏易无时。
- 目珠偏斜,视亦不正
- 目珠不正,人虽要转而目不能转
- 珠斜翻侧转,白向外而黑向内也
- 风轮破碎,内中膏汁叠出也
- 视瞳神深处,有气一道,隐隐袅袅而动,状若明镜远照一缕清烟也
- 眼睫毛倒卷入眼中央是也
- 眼楞紧急缩小,乃倒睫拳毛之渐也
- 目内睥之肉,与气轮相粘不开,难于转运
- 两睥腻沫,粘合难开,夜卧尤甚
- 睥翻转贴在外睑之上,如舌舐唇之状
- 目睥不待人之开合,而自牵拽振跳也
- 睥内之肉紫淤浮泛,如臭血坏泛之状,其色紫晕泛起,甚则细细如泡,无数相连成片
- 目睥浮肿如球状也
- 目赤烂
- 目泪
- 目疮疡
- 目漏
- 能远视不能近视
- 能近视不能远视者
- 目
- 筋纵目不开
- 视物而目睛不转动者
- 戴眼
- 外伤
- 伤寒
- 其他
- 第八册·七窍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