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寒

《校注医醇剩义》书籍目录

一阴一阳之谓道,天地万物,莫之能外。阳主发舒,阴主收敛;阳主生长,阴主肃杀。人受二气之中以生,阴阳调和,康强寿考。次则阳气胜者,虽不无少偏,犹足自立。至阴气一盛,则阳气渐消,疾病夭折,不可究诘矣。寒者阴气也,即肃杀之气也。寒气中人,为祸最烈。仲景欲利济万世,着伤寒、中寒为二论。《伤寒论》十卷,炳如日星,后世奉为科律。《卒病论》六卷,自晋以来,久已散失,无可稽考。然其分为二门之意,则可揣而知也。伤寒者,传变之症,多由发热而起,经所谓凡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阳气,未至大衰,虽感冒风寒,一时阳为阴掩,究竟真阳尚在,则阳回气复,而病变亦旋瘳。自有《伤寒论》以来,后之注释者,若程氏、柯氏、吴氏,代有发明。至喻氏《尚论篇》,更畅其说。学人融会贯通,可以泛应各当,故此编于伤寒门中,概不置喙,非阙也,实亦无庸更赞一词也。今于中寒门,分列数条,盖恐人不知传经直中之分,仍以治伤寒之法治中寒,则大不可耳。伤寒者,寒从外来;中寒者,寒从内发。伤寒多发热之候,中寒则但有厥冷,而无发热之候,此必其人之真阳先亏,坎中之火渐为水淹;又必有澄寒痼冷,伏于脏腑,一遇寒气,积病猝发,极为危险。故非气雄力浓之温剂,不能斩关夺门,以回真阳于俄顷,非如伤寒传经之症,可以按部就班也。其见症列后。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校注医醇剩义》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校注医醇剩义》书籍目录
  1. 中寒《校注医醇剩义》
  2. 中寒《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3. 中寒《也是山人医案》
  4. 中寒《时病论》
  5. 中寒便血《中医词典》
  6. 中寒《脉症治方》
  7. 中寒病《症因脉治》
  8. 中寒《仁术便览》
  9. 中寒二(附伤寒、伤风)《丹溪心法》
  10. 中寒《急救广生集》
  11. 中寒方论《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12. 中寒《明医指掌》
  13. 中寒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14. 中寒《证治汇补》
  15. 中寒门《石室秘录》
  16. 中寒《古今医案按》
  17. 中寒门(论一首 法十三条 律三条 比类法六十九条)《医门法律》
  18. 中寒《万病回春》
  19. 中寒门(七则)《辨证录》
  20. 中寒《古今医鉴》
  21. 中寒门方《医门法律》
  22. 中寒《医碥》
  23. 中寒色脉六则《医门法律》
  24. 中寒《医碥》
  25. 中寒泻《中医词典》
  26. 中寒《寿世保元》
  27. 中寒泻《医宗金鉴》
  28. 中寒《证治准绳·杂病》
  29. 中寒泻《儿科萃精》
  30. 中寒《证治准绳·类方》
  31. 中寒泻《幼科心法要诀》

《校注医醇剩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