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嚏
肾主欠嚏。经云∶肾为欠为嚏是也。运气欠嚏有三∶一曰寒。经云∶太阳司天,寒气下临,心气上从,寒清时举,鼽嚏,喜悲,数欠是也。二曰火。经云∶少阳司天之政,三之气,炎暑至,民病嚏欠是也。三曰湿郁其火。经云∶阳明司天之政,初之气,阴始凝,民病中热,嚏欠是也。
【欠伸】经云∶二阳一阴发病,主惊骇背痛,善噫善欠。王注云∶气郁于胃,故欠生焉。运气欠伸皆属风。经云∶厥阴在泉,风淫所胜,病善伸数欠,治以辛是也。《灵枢》口问篇,黄帝曰∶人之欠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阳者主上,阴者主下,故阴气积于下,阳气未尽,阳引而上,阴引而下,阴阳相引故数欠。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阳气盛,则寤矣。泻足少阴,补足太阳。针灸欠伸有二法∶此其一也。其二取胃。经云∶胃足阳明之脉,是动则病振寒,善伸数欠,视盛、虚、热、寒、陷下调之也。仲景云∶中寒家,善欠。
【嚏】《灵枢》口问篇,黄帝曰∶人之嚏者,何气使然?岐伯曰∶阳气和利,满于心,出于鼻,故为嚏。补足太阳荥、眉本。一曰眉上也。运气嚏有三∶一曰热火。经云∶少阴司天之政,热病生于上,民病血溢,鼽嚏。又云∶少阴司天,热气下临,肺气上从,病嚏鼽衄。又云∶少阴之复,燠热内作,烦躁鼽嚏。又云∶少阳所至为鼽嚏。又云∶少阳司天,火气下临,肺气上从,咳嚏鼽衄。治以诸寒是也。二曰金不及火乘之。经曰∶金不及曰从革,从革之纪,其病嚏咳鼽衄,从火化者是也。三曰燥金。经云∶阳明所至,为鼽嚏是也。
刘河间云∶嚏,鼻中因痒而气喷作于声也。鼻为肺窍,痒为火化,心火邪热干于阳明,发于鼻而痒则嚏也。或故以物扰之痒而嚏者,扰痒属火故也。或视日而嚏者,由目为五脏神华,太阳真火晃曜于目,心神躁乱而热发于上,则鼻中痒而嚏也。仲景云∶其人清涕出,发热色和者善嚏。

- 欠嚏《证治准绳·杂病》
- 欠嚏《张氏医通》
- 欠嚏《医碥》
- 欠嚏《医学纲目》
- 芡实《本草纲目》
- 欠伸《医学纲目》
- 芡实《雷公炮制药性解》
- 欠舌风《中医词典》
- 芡实《药笼小品》
- 欠哕唏振寒噫嚏泣出太息HT下耳鸣啮舌善忘善饥《针灸甲乙经》
- 芡实《玉楸药解》
- 欠《针灸素难要旨》
- 芡实《中药炮制》
- 欠《中医词典》
- 芡实《本草备要》
- 浅治法《石室秘录》
- 芡实《本草易读》
- 浅血管《人体解剖学》
- 芡实《饮食须知》
- 浅谈新生儿溶血性贫血《免疫与健康》
- 芡实《医学入门》
- 浅谈慢性胃炎的辨证施护《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芡实《顾松园医镜》
- 浅深上下所宜《针灸素难要旨》
- 芡实《本草新编》
- 浅深部位现证《灵素节注类编》
- 芡实《本经逢原》
- 浅深辩《景岳全书》
- 芡实《本草从新》
- 浅淋巴管和浅淋巴结《人体解剖学》
- 芡实《得配本草》
《证治准绳·杂病》
- 作者:王肯堂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自叙
- 第一册·诸中门
- 第一册·诸伤门
- 第一册·寒热门
- 第二册·诸气门
- 第三册·诸呕逆门
- 第三册·诸血门
- 第四册·诸痛门
- 第四册·痿痹门
- 第五册·诸风门
- 第五册·神志门
- 第五册·杂门
- 第六册·大小腑门
- 第七册·七窍门上
- 目总论
- 目痕
- 目赤
- 目肿
- 目痒
- 目翳
- 睛里昏暗,与不患之眼相似,唯瞳神里有隐隐青白者,无隐隐青白者亦有之
- 瞳子散大
- 瞳子渐渐细小如簪脚,甚则小如针
- 瞳神歪斜不正
- 目昏
- 倏然盲而不见
- 目内外并无障翳气色等病,只自不见者
- 夜盲
- 白晕
- 目珠子觉低陷而不鲜绽也
- 视珠外神水干涩而不莹润
- 神珠不待人转,而自蓦然察上,蓦然察下,下之不能上,上之不能下,或左或右,倏易无时。
- 目珠偏斜,视亦不正
- 目珠不正,人虽要转而目不能转
- 珠斜翻侧转,白向外而黑向内也
- 风轮破碎,内中膏汁叠出也
- 视瞳神深处,有气一道,隐隐袅袅而动,状若明镜远照一缕清烟也
- 眼睫毛倒卷入眼中央是也
- 眼楞紧急缩小,乃倒睫拳毛之渐也
- 目内睥之肉,与气轮相粘不开,难于转运
- 两睥腻沫,粘合难开,夜卧尤甚
- 睥翻转贴在外睑之上,如舌舐唇之状
- 目睥不待人之开合,而自牵拽振跳也
- 睥内之肉紫淤浮泛,如臭血坏泛之状,其色紫晕泛起,甚则细细如泡,无数相连成片
- 目睥浮肿如球状也
- 目赤烂
- 目泪
- 目疮疡
- 目漏
- 能远视不能近视
- 能近视不能远视者
- 目
- 筋纵目不开
- 视物而目睛不转动者
- 戴眼
- 外伤
- 伤寒
- 其他
- 第八册·七窍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