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寒
中寒一症,时令过寒,突受寒淫杀厉之气(注)而成。其症:突然腹痛,面青吐泻,四肢逆冷,手足挛踡,或昏闭身凉,或微热不渴等。但三阴脉症各有不同。太阴中寒则脘中作痛,脉沉缓;少阴则脐腹作痛,脉沉细;厥阴则少腹作痛,脉沉迟。宜细别之。治法:三阴中寒,皆以甘热祛寒法治之。寒中太阴以干姜为君,少阴以附子为君,厥阴以吴萸为君。吐甚加藿香、豆蔻,泻甚加苍术、木香,筋挛加木瓜、橘皮,呃逆加柿蒂、丁香。如脉微欲绝,昏不知人,问之不能答,难辨经络者,可遵丹溪温补之剂,用挽正回阳之法积极救治。
(歌括)
寒邪直中中寒称,突受寒侵杀厉成。
腹痛肢踡吐泻逆,昏闭身凉面色青。
或有微热口不渴,三阴脉症应区分。
太阴脘痛脉沉缓,少阴脐痛脉细沉。
厥阴沉迟少腹痛,甘热祛寒治三阴。
太阴干姜少阴附,厥阴吴萸各有君。
(注释)寒淫:即寒邪。杀厉:即凶猛。寒淫杀厉:指凶猛刚悍的寒邪。

- 中寒《时病论歌括新编》
- 中寒《医学集成》
- 中寒《中医名词词典》
- 中果毒《外科证治全书》
- 中寒《圣济总录》
- 中国医药学院的中医系学生,为什么都做西医而不做中医呢?《中医之钥》
- 中寒《时病论歌括新编》
- 中国药典(90)效期药品品种及期限表《医院药学》
- 中寒《中医词典》
-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简况《医学心理学》
- 中寒《医学传灯》
-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医饮食营养学》
- 中寒《续名医类案》
- 中国和利手评定方法和分类《医学心理学》
- 中寒《杂病广要》
- 中国餐馆综合征《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中寒《证治准绳·类方》
- 中国部分市前十位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死亡原因构成[/b]《医学心理学》
- 中寒《证治准绳·杂病》
- 中管《中医词典》
- 中寒《寿世保元》
- 中关《中医词典》
- 中寒《医碥》
- 中瓜毒《奇效简便良方》
- 中寒《医碥》
- 中瓜毒《外科证治全书》
- 中寒《古今医鉴》
- 中蛊证治《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中寒《万病回春》
- 中蛊下血《医学纲目》
- 中寒《古今医案按》
《时病论歌括新编》
- 作者:周选堂 制作:“E书时空”
- 作者周选堂简介
- 序一:李序
- 序二:章序
- 序三:徐序
- 编者的话
- 正文
- 卷一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大意
- 卷二 春伤于风大意
- 卷三 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大意
- 一、概述
- 二、分述
- (一)飧泄
- (二)洞泄
- (三)寒泻
- (四)火泻
- (五)暑泻
- (六)湿泻
- (七)痰泻
- (八)食泻(附:饮泻)
- (九)风痢
- (十)寒痢
- (十一)热痢(附:暑痢)
- (十二)湿痢
- (十三)噤口痢
- (十四)水谷痢
- (十五)休息痢
- (十六)五色痢
- 选按
- 三、拟用诸法
- 四、备用成方(计十二方)
- 卷四 夏伤于暑大意
- 卷五 夏伤于暑秋必痎疟大意
- 一、概述
- 二、分述
- (一)风疟
- (二)暑疟
- (三)寒疟
- (四)湿疟
- (五)温疟
- (六)瘴疟
- (七)瘅疟
- (八)牝疟
- (九)痰疟
- (十)食疟
- (十一)疫疟
- (十二)虚疟
- (十三)劳疟
- (十四)疟母
- (十五)三日疟
- (十六)伏暑
- (十七)秋暑(附:秋凉)
- 选按
- 三、拟用诸法
- 四、备用成方(计十六方)
- 卷六 秋伤于湿大意
- 卷七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大意
- 卷八 冬伤于寒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