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杂病》书籍目录

癫病,俗谓之失心风。多因抑郁不遂, 傺无聊而成。精神恍惚,言语错乱,喜怒不常,有狂之意,不如狂之甚。狂者暴病,癫则久病也。宜星香散石菖蒲人参各半钱,和竹沥姜汁,下寿星丸。或以涌剂,涌去痰涎后,服宁神之剂。因惊而得者,抱胆丸

思虑伤心而得者,酒调天门冬地黄膏,多服取效。有心经蓄热,发作不常,或时烦躁,鼻眼觉有热气,不能自由,有类心风,稍定复作,清心汤加石菖蒲。有病癫人,专服四七汤而愈。盖痰迷为癫,气结为痰故也。四川真蝉肚郁金七两,明矾三两,细末,薄荷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汤水任下。此病由七情得之,痰涎包络心窍,此药能去郁痰。孙兆治相国寺僧充,忽患癫疾半年,名医皆不效,召孙疗之。孙曰∶但有咸物,尽与食之,但待云渴,可来取药,今夜睡着,明日便愈也。至夜僧果渴,孙乃与酒一角,调药一服与之,有顷,再索酒,与之半角,其僧遂睡两昼夜,乃觉人事如故。僧谢之,问其治法,曰,众人能安神矣,而不能使神昏得睡,此乃灵苑方中朱砂酸枣仁乳香散也,人不能用耳。

陈良甫治一女人,眼见鬼物,言语失常,循衣直视,医用心药不效,投养正丹二帖,煎乳香汤送下,以三生饮佐之,立愈。滑伯仁治一僧,病发狂谵妄,视人皆为鬼,诊其脉累累如薏苡子,且喘且搏。

曰,此得之阳明胃实。《素问》云∶阳明主内,其经血气俱多,甚则弃衣,升高逾垣妄骂,遂以三化汤三四下,复进以火剂即愈。一妓心 ,狂歌痛哭,裸裎妄骂,瞪视默默,脉之沉坚而结。曰,得之忧愤沉郁,食与痰交积胸中,涌之皆积痰裹血,复与火剂、清上膈而愈。一人方饭间,坐甫定,即搏炉中灰杂饭猛噬,且喃喃骂人,令左右掖而脉之,皆弦直上下行,而左手寸口尤浮滑。盖风痰留心胞证也。法当涌其痰而凝其神,涌出痰沫四五升即熟睡,次日乃寤,寤则病已去矣。徐以治神之剂调之如旧。若脉乍大乍小,乍有乍无,忽六部一息四至如常,忽如雀啄、如屋漏、如虾游鱼戏,此鬼祟之征也。宜以针灸治之。扁鹊曰∶百邪所病者,针有十三穴也。凡针之体,先从鬼宫起,次针鬼信,便至鬼垒,又至鬼心,末必须并针,止五六穴即可知矣。若是邪蛊之精,便自言说,论其由来,往验有实,立得其精邪,必须尽其命求去治之。

男从左起针,女从右起针,若数处不言,便遍穴针也。根据诀而行,针灸等处,并宜主之,仍须根据法治之,万不失一。黄帝掌诀,别是术家秘要,缚鬼禁劫,五岳四渎,山精鬼魅,并悉禁之,有在人两手中十指节间。第一针人中,名鬼宫。(从左边下针,上边出之。)第二针手大指爪甲下,名鬼信(入肉三分。)第三针足大指爪甲下,名鬼垒。(入肉二分。)第四针掌后横纹,名鬼心。(针入半寸,即太渊穴。)第五针外踝下白肉际,足太阳,名鬼路。(火针七 三下,即申脉穴。)第六针大椎上入发际一寸,名鬼枕。(火针七 三下。)第七针耳前发际宛宛中,耳垂下五分,名鬼床。(火针七 三下。)

第八针承浆,名鬼市。从左出右。第九针手横纹上三寸两筋间,名鬼路。(即劳宫穴。)第十针直鼻上入发际一寸,名鬼堂。(即上星穴。火针七 三下。)十一针阴下缝,灸三壮。女人即玉门头,名鬼脏。十二针尺泽横纹外头接白肉际,名鬼臣。(即曲池穴。火针七 三下。)十三针舌头一寸,当舌中下缝,刺贯出舌上,名鬼封。仍以一板横口吻,先针头令舌不得动。已前若是手足皆相对,针两穴。若是孤穴,即单针之。秦承祖灸鬼法,以病者两手大拇指相并,用细麻绳扎缚定,以大艾炷骑缝灸之,甲及两指角肉,四处着火,一处不着即无效,灸七壮神验。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证治准绳·杂病》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证治准绳·杂病》书籍目录
  1. 《证治准绳·杂病》
  2. 《证治准绳·类方》
  3. 癫病《备急千金要方》
  4. 《张氏医通》
  5. 癫病《中医内科学》
  6. 《杂病广要》
  7. 癫病《灸法秘传》
  8. 《中医词典》
  9. 癫风《解围元薮》
  10. 巅上《中医词典》
  11. 癫疯狗咬伤效方《奇效简便良方》
  12. 巅疾《中医词典》
  13. 癫狗咬方《回生集》
  14. 巅疾《中医名词词典》
  15. 癫蛊《中医词典》
  16. 巅顶痛《中医词典》
  17. 癫疾《黄帝内经太素》
  18. 巅顶骨《正骨心法要旨》
  19. 癫疾《类经》
  20. 巅顶风证《中医词典》
  21. 癫疾《普济方·针灸》
  22. 巅顶《经络全书》
  23. 癫疾《灵素节注类编》
  24. 《中医词典》
  25. 癫疾(余论见风痫)《针灸资生经》
  26. 《中医名词词典》
  27. 癫狂《中医名词词典》
  28. 颠犬伤《孙真人海上方》
  29. 癫狂《医法圆通》
  30. 颠扑胀满《外科大成》
  31. 癫狂《灵枢悬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