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热
潮热有作有止,若潮水之来,不失其时,一日一发。若日三五发,即是发热,非潮热也。有虚有实,惟伤寒日晡发热,乃胃实,别无虚证。其余有潮热者,当审其虚实,若大便坚涩,喜冷畏热,心下 然,睡卧不着,此皆气盛,所谓实而潮热者也。轻宜参苏饮,重则小柴胡汤。若气消乏,精神憔悴,饮食减少,日渐 羸,虽病暂去而五心常有余热,此属虚证。宜茯苓补心汤、十全大补汤、养荣汤之类。
病后欠调理者,八珍散主之。有潮热似虚,胸膈痞塞,背心疼痛,服补药不效者,此乃饮证随气而潮,故热随饮而亦潮,宜于痰饮门求之。外有每遇夜身发微热,病人不觉,早起动作无事,饮食如常,既无别证可疑,只是血虚阴不济阳,宜润补之。
茯苓补心汤。候热稍减,继以养荣汤、十全大补汤。脉滑,肠有宿食,常暮发热,明日复止者,于伤饮食门求之。湿痿夜热,以黄芩、黄柏、黄连、白芍药为末粥丸。
- 潮热《证治准绳·杂病》
- 潮热《证治准绳·类方》
- 潮热《医碥》
- 潮热《张氏医通》
- 潮热《医碥》
- 潮热《证治准绳·幼科》
- 潮热《保婴撮要》
- 潮热《医述》
- 潮热《医学心悟》
- 潮热《幼幼新书》
- 潮热《明医杂着》
- 潮热《医学纲目》
- 潮热《伤寒大白》
- 潮热《医学纲目》
- 潮热《周慎斋遗书》
- 潮热《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 潮热《伤寒六书》
- 潮热《中医名词词典》
- 潮热《伤寒六书》
- 朝真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潮热《麻科活人全书》
- 朝鲜医学发展概况《中国医学通史》
- 潮热《丹溪手镜》
- 朝廷对于医者之医方《医医医》
- 潮热《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 朝食暮吐《女科百问》
- 潮热《伤寒寻源》
- 朝生暮落花《证类本草》
- 潮热《医学启源》
- 巢氏论针眼候《秘传眼科龙木论》
- 潮热《医效秘传》
《证治准绳·杂病》
- 作者:王肯堂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自叙
- 第一册·诸中门
- 第一册·诸伤门
- 第一册·寒热门
- 第二册·诸气门
- 第三册·诸呕逆门
- 第三册·诸血门
- 第四册·诸痛门
- 第四册·痿痹门
- 第五册·诸风门
- 第五册·神志门
- 第五册·杂门
- 第六册·大小腑门
- 第七册·七窍门上
- 目总论
- 目痕
- 目赤
- 目肿
- 目痒
- 目翳
- 睛里昏暗,与不患之眼相似,唯瞳神里有隐隐青白者,无隐隐青白者亦有之
- 瞳子散大
- 瞳子渐渐细小如簪脚,甚则小如针
- 瞳神歪斜不正
- 目昏
- 倏然盲而不见
- 目内外并无障翳气色等病,只自不见者
- 夜盲
- 白晕
- 目珠子觉低陷而不鲜绽也
- 视珠外神水干涩而不莹润
- 神珠不待人转,而自蓦然察上,蓦然察下,下之不能上,上之不能下,或左或右,倏易无时。
- 目珠偏斜,视亦不正
- 目珠不正,人虽要转而目不能转
- 珠斜翻侧转,白向外而黑向内也
- 风轮破碎,内中膏汁叠出也
- 视瞳神深处,有气一道,隐隐袅袅而动,状若明镜远照一缕清烟也
- 眼睫毛倒卷入眼中央是也
- 眼楞紧急缩小,乃倒睫拳毛之渐也
- 目内睥之肉,与气轮相粘不开,难于转运
- 两睥腻沫,粘合难开,夜卧尤甚
- 睥翻转贴在外睑之上,如舌舐唇之状
- 目睥不待人之开合,而自牵拽振跳也
- 睥内之肉紫淤浮泛,如臭血坏泛之状,其色紫晕泛起,甚则细细如泡,无数相连成片
- 目睥浮肿如球状也
- 目赤烂
- 目泪
- 目疮疡
- 目漏
- 能远视不能近视
- 能近视不能远视者
- 目
- 筋纵目不开
- 视物而目睛不转动者
- 戴眼
- 外伤
- 伤寒
- 其他
- 第八册·七窍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