颊
( 也,俗呼颧骨)。属手足少阳三焦胆,手太阳小肠经之会,又属手少阴心经。
(《灵枢》曰∶心病者颧赤。乔岳曰∶心绝则虚阳上发,面赤如脂。○按∶如脂者,如女人以粉敷面,以丹敷颧也。夫白者肺之候,丹者心之候,《发明》谓之火克金,是从所不胜来者,为贼邪,其病不治。故《脉诀》云∶面赤如妆,不久居也)。又属足少阴肾经。(《灵枢》曰∶肾病者,颧与颜黑)。
颊(面旁也)。属手足少阳三焦胆,手太阳小肠,足阳明胃经之会。(《素问》曰∶少阳之脉色荣颊前,热病也。注∶足少阳部在颊,色,赤色也;前,当根据《甲乙经》作筋。《灵枢》曰∶邪气中于颊,则下少阳。又曰∶少阳气至则啮颊。《素问》又曰∶少阳之厥,则暴聋颊肿而热。又曰∶上部地,两颊之动脉。注∶在鼻孔下两旁,近于巨 穴之分,动应于手足阳明脉气之所行也。巨 直两目瞳子)。又属足厥阴肝经。(《素问》曰∶肝病气逆则颊肿)。其在小儿面部。左颊属足厥阴肝经。(《素问》曰∶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右颊属手太阴肺经。(《素问》曰∶肺热病者,右颊先赤)。颊侧(蕃也)。属足少阳胆,阳明胃经之会。颐(本作臣 中也)。属足阳明胃经。(《素问》曰∶阳明虚则寒栗鼓颔,终则口耳动作。注∶口耳动作,谓目 而鼓颔也)。又属足少阴肾经。(《素问》曰∶肾热病者颐先赤)。侠颐属足阳明胃经。(《素问》曰∶病上冲喉者,治其渐,渐者上侠颐也。注∶阳明之脉渐上颐而环唇,故名侠颐为渐,即大迎穴也,在曲颔下一寸三分,骨陷中动脉)。《内经》取治面颊肿痛有三法∶其一,取手阳明。经云∶ 痛,刺足阳明曲周动脉见血,立已。不已,按人迎于经,立已。又云∶厥胸满面肿,唇漯漯然,暴言难,甚则不能言,取足阳明。又云∶厥头痛,面若肿起而烦心,取之足阳明、太阴,为烦心也。又云∶ 痛,刺手阳明与 之盛脉出血是也。其二,取手太阳。经云∶手太阳之脉,是动则颔肿不可以顾。所生病者,目黄颊痛。视盛、虚、热、寒、陷下取之也。其三,取手足少阳。经云∶三焦手少阳之脉,所生病者,颊痛。又云∶胆足少阳之脉,所生病者,颔肿。视盛、虚、热、寒、陷下取之也。又云∶肝气逆则头痛,耳聋,颊痛,取血者。盖取足少阳之血也。丹溪治朱奶,两腮热肿,膈壅之病也。用干葛、桔梗一钱半,升麻一钱,苏叶一钱半,甘草炙七分,薄荷一钱,姜一片,水煎服。东垣云∶咽痛颔肿,脉洪大面赤者,羌活胜湿汤,加黄芩、桔梗、甘草各半钱治之。如耳鸣目黄,颊颔肿,颈、肩、 、肘、臂外后廉痛,面赤,脉洪大者,以羌活、防风、甘草、本通其经血,加黄芩、黄连消其肿,以人参、黄 益其元气,而泻其火邪。两腮肿,以细辛、草乌等分为末,入蚌粉,以猪脂调敷肿处。或用醋调赤小豆末,敷之亦妙。口含白梅,置腮边良久,肿退出涎,患消矣。消时肿必先向下。 腮用柏叶、车前草、柏子仁杵碎,热敷患处。或用鸡子清调赤小豆末。(详见疡科)。平江陈氏,因惊惧后,常用手指甲拄掐两颊,遂两颊破损,心中懊不安,脉数而实,诸药不愈,用《活幼口议》牛黄清心凉膈丸,数服如失。《三因方》,凡伸欠颊车蹉,但开不能合,以酒饮之,令大醉,睡中吹皂角末,搐其鼻,嚏透即自止。

- 颊《证治准绳·杂病》
- 颊《经络全书》
- 颊1《中医名词词典》
- 荚膜多糖抗原分子大小测定(琼聚糖4B柱层析法)《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 颊2《中医名词词典》
- 荚(音迷)《证类本草》
- 颊车《中医名词词典》
- 荚《新修本草》
- 颊车《中医词典》
- 荚《千金翼方》
- 颊车《针灸学》
- 夹竹桃中毒《中医词典》
- 颊车(一名机关,一名曲牙)《针灸大成》
- 夹竹桃中毒《家庭医学百科-自救互救篇》
- 颊车病《医学纲目》
- 夹钟《中医词典》
- 颊车蹉《中医词典》
- 夹纸膏《外科传薪集》
- 颊车蹉闪《幼幼新书》
- 夹纸膏《冯氏锦囊秘录》
- 颊车蹉闪《证治准绳·幼科》
- 夹肢痈《证治准绳·疡医》
- 颊车风《中医词典》
- 夹证兼证论《时病论》
- 颊车骨《中医词典》
- 夹疹痢《中医词典》
- 颊车骨《正骨心法要旨》
- 夹疹夹丹《冯氏锦囊秘录》
- 颊车骨《医宗金鉴》
- 夹疹痘《保婴撮要》
- 颊车骨错《中医词典》
《证治准绳·杂病》
- 作者:王肯堂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自叙
- 第一册·诸中门
- 第一册·诸伤门
- 第一册·寒热门
- 第二册·诸气门
- 第三册·诸呕逆门
- 第三册·诸血门
- 第四册·诸痛门
- 第四册·痿痹门
- 第五册·诸风门
- 第五册·神志门
- 第五册·杂门
- 第六册·大小腑门
- 第七册·七窍门上
- 目总论
- 目痕
- 目赤
- 目肿
- 目痒
- 目翳
- 睛里昏暗,与不患之眼相似,唯瞳神里有隐隐青白者,无隐隐青白者亦有之
- 瞳子散大
- 瞳子渐渐细小如簪脚,甚则小如针
- 瞳神歪斜不正
- 目昏
- 倏然盲而不见
- 目内外并无障翳气色等病,只自不见者
- 夜盲
- 白晕
- 目珠子觉低陷而不鲜绽也
- 视珠外神水干涩而不莹润
- 神珠不待人转,而自蓦然察上,蓦然察下,下之不能上,上之不能下,或左或右,倏易无时。
- 目珠偏斜,视亦不正
- 目珠不正,人虽要转而目不能转
- 珠斜翻侧转,白向外而黑向内也
- 风轮破碎,内中膏汁叠出也
- 视瞳神深处,有气一道,隐隐袅袅而动,状若明镜远照一缕清烟也
- 眼睫毛倒卷入眼中央是也
- 眼楞紧急缩小,乃倒睫拳毛之渐也
- 目内睥之肉,与气轮相粘不开,难于转运
- 两睥腻沫,粘合难开,夜卧尤甚
- 睥翻转贴在外睑之上,如舌舐唇之状
- 目睥不待人之开合,而自牵拽振跳也
- 睥内之肉紫淤浮泛,如臭血坏泛之状,其色紫晕泛起,甚则细细如泡,无数相连成片
- 目睥浮肿如球状也
- 目赤烂
- 目泪
- 目疮疡
- 目漏
- 能远视不能近视
- 能近视不能远视者
- 目
- 筋纵目不开
- 视物而目睛不转动者
- 戴眼
- 外伤
- 伤寒
- 其他
- 第八册·七窍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