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热下寒上寒下热
《脉经》云∶热病所谓阳附阴者,腰以下至足热,腰以上寒,阴气下争还心腹满者死。所谓阴附阳者,腰以上至头热,腰以下寒,阴气上争还得汗者生。《灵枢经》云∶上寒下热,先刺其项太阳,久留之,已刺则熨项与肩胛,令热下合乃止,此所谓推而上之者也。上热下寒,视其虚脉而陷之于经络者取之,气下乃止,此所谓引而下之者也。东垣云∶另有上热下寒。经曰∶阴病在阳,当从阳引阴,必须先去络脉经隧之血。若阴中火旺,上腾于天,致六阳反不衰而上充者,先去五脏之血络,引而下行,天气降下,则下寒之病自去矣。慎勿独泻其六阳,此病阳亢,乃阴火之邪滋之,只去阴火,只损血络经隧之邪,勿误也。圣人以上热下寒,是有春夏无秋冬也。当从天外引阳下降入地中,此症乃上天群阴火炽,而反助六阳不能衰退,先于六阳中决血络出血,使气下降,三阴虽力微,能逐六阳下行,以阴血自降故也。亦可谓老阳变阴之象也。故经云∶上热下寒,视其虚脉下陷于经络者取之,此所谓引而下之也。但言络脉皆是也。病大者,三棱针决血,去阳中之热,热者,手太阳小肠中留火热之邪,致此老阳不肯退化为阴而下,故先决去手太阳之热血,使三阴得时之用而下降,以行秋令,奉收道下入地中而举藏也。乃泻老阳在天不肯退化行阴道者也。至元戊辰春,中书参政杨公正卿,年逾七十,病面颜郁赤,若饮酒状,痰稠粘,时眩晕,如在风雾中,一日会都堂,此症忽来,复加目瞳不明,遂归。命予诊候,两寸脉洪大,尺脉弦细无力,此上热下寒明矣。欲药之,为高年气弱不任。记先师所论,凡上热譬犹鸟巢高颠,射而取之,即以三棱针于颠前发际,疾刺二十余,出紫黑血约二合许,实时头目清利,诸苦皆去,自后不复作。中书左丞姚公茂六旬有七,宿有暗风,至元戊申末,因酒病发,头面赤肿而痛,耳前后肿尤甚,胸中烦闷,嗌咽不利,身半以下皆寒,足胫尤甚,由是以床相接作坑,身半以上常卧于床,饮食减少,精神困倦而体痛。命予治之,诊得脉浮数,按之弦细,上热下寒明矣。《内经》云∶热胜则肿。又曰∶春气者,病在头。《难经》云∶蓄则肿热,砭射之也。盖取其易散,故遂于肿上约五十余刺,出血紫黑约一杯数,顷时疼痛消散。
又于气海中大艾灸百壮,乃助下焦阳虚,退其阴寒。次于三里二穴各灸三七壮,治足下寒,引导阳气下行故也。遂制一方,名曰既济解毒汤,以热者寒之。然病有高下,治有远近,无越于此。以黄芩、黄连苦寒,酒制为引,用泻其上热。桔梗、甘草辛甘温升,佐诸苦药治其热。柴胡、升麻苦平,味薄者也,阳中之阳,散发上热。连翘苦辛平,散结消肿。当归辛温,和血止痛。酒煨大黄苦寒,引苦性上行止烦热。投剂之后,肿散痛减,大便利。再服,减大黄。慎言语,节饮食,不旬日良愈。

- 上热下寒上寒下热《证治准绳·杂病》
- 上热下寒上寒下热《医学纲目》
- 上热下寒证《中医词典》
- 上热下寒,上寒下热《证治准绳·类方》
- 上热下寒治验《卫生宝鉴》
- 上热下寒《中医词典》
- 上日游在内产妇宜在外别于月空处安帐产吉《外台秘要》
- 上热下寒《傅青主男科》
- 上舍近洲胸膈胀痛(有发明)《孙文垣医案》
- 上热下寒《中医名词词典》
- 上生疮门主论《疡医大全》
- 上热衄血《中医词典》
- 上盛《中医词典》
- 上取《中医词典》
- 上盛下虚《药症忌宜》
- 上清丸《奇方类编》
- 上石疽《中医词典》
- 上清丸《仁术便览》
- 上石疽《医宗金鉴》
- 上清丸《重订囊秘喉书》
- 上石疽《外科心法要诀》
- 上清散《仁术便览》
- 上石类《本草经集注》
- 上清散《仁术便览》
- 上实下虚《中医名词词典》
- 上清散《仁术便览》
- 上实下虚《中医词典》
- 上清防风散《仁术便览》
- 上士《中医词典》
- 上窍《中医词典》
- 上手医《中医词典》
《证治准绳·杂病》
- 作者:王肯堂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自叙
- 第一册·诸中门
- 第一册·诸伤门
- 第一册·寒热门
- 第二册·诸气门
- 第三册·诸呕逆门
- 第三册·诸血门
- 第四册·诸痛门
- 第四册·痿痹门
- 第五册·诸风门
- 第五册·神志门
- 第五册·杂门
- 第六册·大小腑门
- 第七册·七窍门上
- 目总论
- 目痕
- 目赤
- 目肿
- 目痒
- 目翳
- 睛里昏暗,与不患之眼相似,唯瞳神里有隐隐青白者,无隐隐青白者亦有之
- 瞳子散大
- 瞳子渐渐细小如簪脚,甚则小如针
- 瞳神歪斜不正
- 目昏
- 倏然盲而不见
- 目内外并无障翳气色等病,只自不见者
- 夜盲
- 白晕
- 目珠子觉低陷而不鲜绽也
- 视珠外神水干涩而不莹润
- 神珠不待人转,而自蓦然察上,蓦然察下,下之不能上,上之不能下,或左或右,倏易无时。
- 目珠偏斜,视亦不正
- 目珠不正,人虽要转而目不能转
- 珠斜翻侧转,白向外而黑向内也
- 风轮破碎,内中膏汁叠出也
- 视瞳神深处,有气一道,隐隐袅袅而动,状若明镜远照一缕清烟也
- 眼睫毛倒卷入眼中央是也
- 眼楞紧急缩小,乃倒睫拳毛之渐也
- 目内睥之肉,与气轮相粘不开,难于转运
- 两睥腻沫,粘合难开,夜卧尤甚
- 睥翻转贴在外睑之上,如舌舐唇之状
- 目睥不待人之开合,而自牵拽振跳也
- 睥内之肉紫淤浮泛,如臭血坏泛之状,其色紫晕泛起,甚则细细如泡,无数相连成片
- 目睥浮肿如球状也
- 目赤烂
- 目泪
- 目疮疡
- 目漏
- 能远视不能近视
- 能近视不能远视者
- 目
- 筋纵目不开
- 视物而目睛不转动者
- 戴眼
- 外伤
- 伤寒
- 其他
- 第八册·七窍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