蛊毒

《证治准绳·杂病》书籍目录

凡蛊毒有数种,曰蛇毒、蜥蜴毒、虾蟆毒、蜣 、草毒等,皆是变乱元气,人有故造作之者,即谓之蛊也。多因饮食内行之,与人祸患,祸患于他则蛊主吉利,所以人畜事之,中其毒者,心腹绞痛,如有物啮,或吐下血皆如烂肉,或好卧暗室不欲光明,或心性反常乍嗔乍喜,或四肢沉重百节酸疼,或乍寒乍热,身体习习而痹,胸中满闷,或头目痛,或吐逆不定,或目面青黄,甚者十指俱黑,诊其脉缓大而散,皆其候也。然其毒有缓有急,急者仓卒或数日便死,缓者延引岁月,游走肠内,蚀五脏尽则死。凡入蛊乡,见人家门限屋梁绝无尘埃洁净者,其家必畜蛊,当用心防之,如不得已吃其饮食,即潜地于初下箸时,收脏一片在手,尽吃不妨,少顷却将手脏之物,埋于人行十字路下,则蛊反于本家作闹,蛊主必反来求。或食时让主人先动箸,或明问主人云,莫有蛊么,以箸筑卓而后食,如是则蛊皆不能为害。南方有蛊毒之乡,于他家饮食,即以犀角搅之,白沫起即为有毒,无沫者即无毒也。欲知蛊主姓名者,以败鼓皮烧作末,令病患饮服方寸匕,须臾自呼蛊家姓名,可语之令呼唤将去则愈,治之亦有方。验蛊法,令病患唾于水内,沉者是蛊,浮者即非。或令含黑豆验之,若豆胀皮脱者是蛊,豆不胀皮不脱即非。又初虞世方云∶嚼黑豆不腥,嚼白矾味甜,皆中毒之候也。凡国中蛊在膈上者,用归魂散吐之。以下膈者,雄朱丸下之。吐利后,犹觉前后心刺痛拘急,咽中如茅刺者,此是取利后气之候也,更不须再服吐利药,但服桔梗散,自然平复。《西溪丛话》云∶泉州一僧能治金蚕蛊毒,如中毒者,先以白矾末令尝不涩,次食黑豆不腥,乃中毒也。即浓煎石榴皮汁饮之,即吐出有虫皆活,无不愈者。李晦之云,凡中毒以白矾、茶芽捣为末,冷水服。

广南挑生杀人,以鱼肉延客,对之行厌胜法,鱼肉能反生于人腹中,而人以死,相传谓人死阴役于其家。昔雷州推官符昌言于干道五年,亲勘一公事,买肉置之盘中,俾囚作法以验其术,有顷肉果生毛,何物淫鬼乃能尔也。然解之亦甚易,但觉有物在胸膈,则急服升麻以吐之;觉在腹中,急服郁金以下之。雷州镂板印行者,盖得之于囚也。《夷坚志》云∶陈可大知肇庆腑肋下忽肿起如状,顷之大如碗。识者云,此中挑生毒也。俟五更以绿豆嚼试,若香甘则是,已而果然。使捣川升麻,取冷熟水调二大盏服之,遂洞下泻出生葱数茎,根茎皆具,肿即消,续煎平胃散调补,且食白粥,经旬复常。雷州康财妻,为蛮巫用鸡挑生,值商人杨一者,善医,与药服之,食顷,吐积肉一块,剖开筋膜中有生肉,鸡形已具。康诉于州,捕巫置狱,而呼杨令具疾证,及所用药,略云∶凡吃肉瓜果汤茶皆可挑,国中毒觉胸腹稍痛,明日渐加搅刺,满十日则内物能动,腾上则胸痛,沉下则腹痛,积而瘦悴其候也。在上鬲则取之,法用热茶一瓯,投胆矾半钱于中,候矾化尽,通口呷服,良久,以鸡翎探喉中,即吐出毒物。在下鬲则泻之,以米饮下郁金末三钱,毒即泻下。乃以人参白术各半两为末,同无灰酒半升纳瓶内,慢火熬半日许,度酒熟,取出温服之,日一杯,五日乃止。佛说解蛊毒神 ,凡在旅中饮食,先默念七遍,其毒不行。 曰∶姑苏琢,磨耶琢,吾知蛊毒生四角,父是穹隆穷,母是耶舍女,眷属百千万,吾今悉知汝,摩诃萨摩诃。凡见饮食上有蛛丝,便莫吃。又法,每遇所到处,念药王万福七遍,亦验。

灸蛊毒法,当足小指尖灸三炷,即有物出,酒上得者、酒出,肉果上得者、肉果上出, 上得者、出,余如方。

【诊】《脉诀》云∶凡脉尺寸紧数形,又似钗直吐转增,此患蛊毒急须救,脉逢数软病延生。经云∶脉浮涩而疾者生,微细者死,洪大而速者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证治准绳·杂病》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证治准绳·杂病》书籍目录
  1. 蛊毒《证治准绳·杂病》
  2. 蛊毒《证治准绳·类方》
  3. 蛊毒《寿世保元》
  4. 蛊毒《医学纲目》
  5. 蛊毒《普济方·针灸》
  6. 蛊毒《圣济总录》
  7. 蛊毒《卫生易简方》
  8. 蛊毒《千金翼方》
  9. 蛊毒《针灸资生经》
  10. 蛊毒《千金翼方》
  11. 蛊毒《扁鹊心书》
  12. 蛊毒《中医名词词典》
  13. 蛊毒(各种蛊毒)《奇效简便良方》
  14. 蛊虫《证类本草》
  15. 蛊毒(射工溪毒诸中毒)《张氏医通》
  16. 《医学真传》
  17. 蛊毒病《中医词典》
  18. 《医述》
  19. 蛊毒第四论《备急千金要方》
  20. 《续名医类案》
  21. 蛊毒候《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
  22. 《冯氏锦囊秘录》
  23. 蛊毒候《诸病源候论》
  24. 《中医词典》
  25. 蛊毒痢候《诸病源候论》
  26. 羖羊角《神农本草经》
  27. 蛊毒门《张氏医通》
  28. 《临床营养学》
  29. 蛊毒叙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30. 骨组织的结构《组织学与胚胎学》
  31. 蛊毒杂疗方五首《外台秘要》

《证治准绳·杂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