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叙
余发始燥,则闻长老道说范文正公未逢时,祷于神以不得为良相,愿为良医。因叹古君子之存心济物,如此其切也。当是时,颛蒙无所知顾,读岐黄家言,辄心开意解,若有夙契者。嘉靖丙寅母病阽危,常润名医,延致殆遍,言人人殊,罕得要领,心甚陋之,于是锐志学医。既起亡妹于垂死,渐为人知,延诊求方,户屣恒满。先君以为妨废举业,常严戒之,遂不复穷究。无何举于乡,又十年成进士,选读中秘书,备员史馆,凡四年,请急归,旋被口语,终已不振。因伏自念受圣主作养浓恩,见谓储相材,虽万万不敢望文正公,然其志不敢不立,而其具不敢不勉,以庶几无负父师之教,而今已矣。定省之余,颇多暇日,乃复取岐黄家言而肆力焉。二亲笃老善病,即医非素习,固将学之,而况乎轻车熟路也。于是闻见日益广,而艺日益精,乡曲有抱沉 ,医技告穷者,叩阍求方,亡弗立应,未尝敢萌厌心,所全活者,稍稍众矣。而又念所济仅止一方,孰若着为书,传之天下万世耶。偶嘉善高生隐从余游,因遂采取古今方论,参以鄙见,而命高生次第录之,遂先成杂病论与方各八巨 。高生请名,余命之曰《证治准绳》。高生曰∶何谓也?余曰∶医有五科七事,曰脉、曰因、曰病、曰证、曰治为五科,因复分为三,曰内、曰外、曰亦内亦外,并四科为七事。如阴阳俱紧而浮脉也,伤寒因也,太阳病也,头痛发热身痛恶寒无汗证也,麻黄汤治也。派析支分,毫不容滥,而时师皆失之不死者,幸而免耳。自陈无择始发明之,而其为《三因极一方》,复语焉不详。李仲南为《永类钤方》,枝分派析详矣,而入理不精,比附未确。此书之所以作也。曰五科皆备焉,而独名证治何也?曰以言证治独详故也。是书出,而不知医不能脉者,因证检书而得治法故也。虽然,大匠之所取,平与直者准绳也。而其能用准绳者,心目明也。倘守死句而求活人,以准绳为心目,则是书之刻,且误天下万世,而余之罪大矣。家贫无赀,假贷为之,不能就其半,会侍御周鹤阳公以接鹾行县至金坛,闻而助成之,遂行于世。
时万历三十年岁次壬寅夏五月朔旦念西居士王肯堂宇泰识

- 自叙《证治准绳·杂病》
- 自叙《医学传灯》
- 自叙《古今医案按》
- 自叙《医医医》
- 自叙《外科大成》
- 自叙《麻疹阐注》
- 自叙《医学摘粹》
- 自叙《竹泉生女科集要》
- 自叙《医学摘粹》
- 自叙《白喉全生集》
- 自叙《医学摘粹》
- 自叙《医学源流论》
- 自叙《医学摘粹》
- 自叙《仿寓意草》
- 自叙《丹台玉案》
- 自叙《玉楸药解》
- 自叙《脉诀汇辨》
- 自叙《长沙药解》
- 自叙《本草思辨录》
- 自叙《四圣悬枢》
- 自叙《幼科释谜》
- 自叙《四圣心源》
- 自叙《温疫论》
- 自叙《伤寒说意》
- 自叙《一得集》
- 自叙《金匮悬解》
- 自叙《重楼玉钥续编》
- 自叙《旧德堂医案》
- 自叙《医学指归》
- 自叙《评琴书屋医略》
- 自悬疮《幼幼新书》
《证治准绳·杂病》
- 作者:王肯堂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自叙
- 第一册·诸中门
- 第一册·诸伤门
- 第一册·寒热门
- 第二册·诸气门
- 第三册·诸呕逆门
- 第三册·诸血门
- 第四册·诸痛门
- 第四册·痿痹门
- 第五册·诸风门
- 第五册·神志门
- 第五册·杂门
- 第六册·大小腑门
- 第七册·七窍门上
- 目总论
- 目痕
- 目赤
- 目肿
- 目痒
- 目翳
- 睛里昏暗,与不患之眼相似,唯瞳神里有隐隐青白者,无隐隐青白者亦有之
- 瞳子散大
- 瞳子渐渐细小如簪脚,甚则小如针
- 瞳神歪斜不正
- 目昏
- 倏然盲而不见
- 目内外并无障翳气色等病,只自不见者
- 夜盲
- 白晕
- 目珠子觉低陷而不鲜绽也
- 视珠外神水干涩而不莹润
- 神珠不待人转,而自蓦然察上,蓦然察下,下之不能上,上之不能下,或左或右,倏易无时。
- 目珠偏斜,视亦不正
- 目珠不正,人虽要转而目不能转
- 珠斜翻侧转,白向外而黑向内也
- 风轮破碎,内中膏汁叠出也
- 视瞳神深处,有气一道,隐隐袅袅而动,状若明镜远照一缕清烟也
- 眼睫毛倒卷入眼中央是也
- 眼楞紧急缩小,乃倒睫拳毛之渐也
- 目内睥之肉,与气轮相粘不开,难于转运
- 两睥腻沫,粘合难开,夜卧尤甚
- 睥翻转贴在外睑之上,如舌舐唇之状
- 目睥不待人之开合,而自牵拽振跳也
- 睥内之肉紫淤浮泛,如臭血坏泛之状,其色紫晕泛起,甚则细细如泡,无数相连成片
- 目睥浮肿如球状也
- 目赤烂
- 目泪
- 目疮疡
- 目漏
- 能远视不能近视
- 能近视不能远视者
- 目
- 筋纵目不开
- 视物而目睛不转动者
- 戴眼
- 外伤
- 伤寒
- 其他
- 第八册·七窍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