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寒
【脉】
六脉沉微而伏.重按至骨乃见.或迟而涩.挟风则带浮.眩运不仁.兼湿则带濡.而四脉多沉细而微.四肢厥.而手足爪甲青.
【症】
集成云.中寒者.寒邪直中三阴也.非比伤寒.邪从外循经而入.以麻桂辈微表而安.寒则仓猝感受.因其腠理疏豁.一身受邪.难分经络.无热可散.温补自为寒所中.则昏不知人事.口噤失音.四肢僵直.及脐腹疼痛.此皆中寒之候
【治】
蕴要云寒中太阴.则中脘疼痛.宜理中汤.加附子.寒中少阴.则脐腹疼痛.宜五积散脉沉足冷者.四逆加吴茱萸.厥阴则小腹疼痛.宜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脉浓缩药.急用茱萸一合.煎浓汤灌下亦妙.大抵寒者温之.治宜姜附等药.以不治.
【方】
附子理中汤治中寒及一切寒症.随症加减用.
人参(二钱) 白术(二钱) 甘草(五分) 干姜(炮二钱) 附子(面包煨二钱)
上用水一钟半.煎至八分.食远服.
寒中太阴.根据本方.
寒中少阴.加吴茱萸(二钱).
寒中厥阴.加当归、芍药、桂枝(各一钱五分)、吴茱萸(二钱).
心腹冷痛.加官桂、吴茱萸、白芍药、玄胡索(各一钱五分)、木香(一钱).
妇人血虚寒.加当归、官桂、艾叶、吴茱萸(各一钱五分)、益志(一钱).
男妇下元冷极.久不孕育.加鹿茸、官桂、茱萸(各一钱五分)、蕲艾(一钱)、沉香(一钱).
小儿冷泻.加肉豆蔻(一钱五分)、丁香(七分).

- 中寒《脉症治方》
- 中寒《仁术便览》
- 中寒《时病论》
- 中寒《急救广生集》
- 中寒《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 中寒《明医指掌》
- 中寒《校注医醇剩义》
- 中寒《证治汇补》
- 中寒《也是山人医案》
- 中寒《古今医案按》
- 中寒便血《中医词典》
- 中寒《万病回春》
- 中寒病《症因脉治》
- 中寒《古今医鉴》
- 中寒二(附伤寒、伤风)《丹溪心法》
- 中寒《医碥》
- 中寒方论《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 中寒《医碥》
- 中寒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 中寒《寿世保元》
- 中寒门《石室秘录》
- 中寒《证治准绳·杂病》
- 中寒门(论一首 法十三条 律三条 比类法六十九条)《医门法律》
- 中寒《证治准绳·类方》
- 中寒门(七则)《辨证录》
- 中寒《杂病广要》
- 中寒门方《医门法律》
- 中寒《续名医类案》
- 中寒色脉六则《医门法律》
- 中寒《医学传灯》
- 中寒泻《中医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