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证治准绳·杂病》书籍目录

《内经》谓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胜者为行痹。(行痹者,行而不定也,称为走注疼痛及历节之类是也。)寒气胜者为痛痹。(痛痹者,疼痛苦楚,世称为痛风及白虎、飞尸之类是也。)

湿气胜者为着痹。(着痹者,着而不移,世称为麻木不仁之类是也。痹者闭也,五脏六腑正气为邪气所闭,则痹而不仁。《灵枢》云∶病患一臂不遂,时复移在一臂者,痹也,非风也。《要略》曰∶风病当半身不遂,若但臂不遂者,痹也。)以冬遇此为骨痹,以春遇此为筋痹,以夏遇此为脉痹,以至阴遇此为肌痹,以秋遇此为皮痹。(凡风寒湿所为行痹、痛痹、着痹之病,又以所遇之时,所客之处而命其名,非此行痹、痛痹、着痹之外,又别有骨痹、筋痹、脉痹、肌痹、皮痹也。)陈无择云∶三气袭人经络,入于骨则重而不举,入于脉则血凝不流,入于筋则屈而不伸,入于肉则不仁,入于皮则寒。久不已则入五脏,烦满喘呕者,肺也。上气嗌干,厥胀者,心也。多饮数溲,夜卧则惊者,肝也。

尻以代踵,脊以代头者,肾也。四肢懈惰,发咳呕沫者,脾也。大抵显脏证则难治矣。又有肠痹、胞痹,及六腑各有俞,风寒湿所中,治之随其腑俞以施针灸之法,仍服发散等剂,则病自除。又有血痹、周痹、支饮作痹,皆以类相从也。风痹者,游行上下,随其虚邪与血气相搏,聚于关节,筋脉弛纵而不收,宜防风汤。寒痹者,四肢挛痛,关节浮肿,宜五积散。湿痹者,留而不移,汗多,四肢缓弱,皮肤不仁,精神昏塞,宜茯苓川芎汤热痹者,脏腑移热,复遇外邪客搏经络,留而不行,阳遭其阴,故痹, 然而闷,肌肉热极,体上如鼠走之状,唇口反裂,皮肤色变,宜升麻汤。三气合而为痹,则皮肤顽浓,或肌肉酸痛,此为邪中周身,搏于血脉,积年不已,则成瘾疹风疮,搔之不痛,头发脱落,宜疏风凉血之剂。肠痹者,数饮而小便不通,中气喘争,时作餐泄,宜五苓散桑皮木通麦门冬,或吴茱萸散。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宜肾着汤肾沥汤。血痹者,邪入于阴血之分,其状,体常如被风所吹,骨弱劳瘦,汗出,卧则不时摇动,宜当归汤。周痹者,在血脉之中,上下游行,周身俱痛也。宜蠲痹汤。支饮者,手足麻痹,臂痛不举,多睡眩冒,忍尿不便,膝冷成痹,宜茯苓汤。五脏痹,宜五痹汤。肝痹,加酸枣仁柴胡。心痹,加远志茯苓麦门冬犀角。脾痹,加浓朴枳实砂仁神曲。肺痹,加半夏紫菀杏仁麻黄。肾痹,加独活官桂杜仲牛膝、黄 、萆 。痹在五脏之合者可治,其入藏者死。

【诊】粗理而肉不坚者,善病痹。关中薄泽为风,冲浊为痹。浮络多青则痛,黑则痹。络脉暴黑者,留久痹也。脉大而涩,为痹。脉来急,亦为痹。肺脉微大为肺痹,引胸背起,恶日光。心脉微为心痹,引背善泪出。右寸沉而迟涩,为皮痹。

左寸结不流利,为血痹。右关脉举按皆无力而涩,为肉痹。左关弦紧而数,浮沉有力,为筋痹。迟为寒。数为热。濡为湿。滑为痰。豁大、弦小为虚。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证治准绳·杂病》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证治准绳·杂病》书籍目录
  1. 《证治准绳·杂病》
  2. 《证治准绳·类方》
  3. 《临证指南医案》
  4. 《张氏医通》
  5. 《医碥》
  6. 《杂病广要》
  7. 《医碥》
  8. 《杂病治例》
  9. 《顾松园医镜》
  10. 《中医词典》
  11. 《古今医案按》
  12. 《中医词典》
  13. 《医经原旨》
  14. 蓖麻籽中毒《家庭医学百科-自救互救篇》
  15. 《儒门事亲》
  16. 蓖麻子拔毒法《中医词典》
  17. 《吴鞠通医案》
  18. 蓖麻子《药性切用》
  19. 《丹溪手镜》
  20. 蓖麻子《外科全生集》
  21. 《友渔斋医话》
  22. 蓖麻子《本草撮要》
  23. 《友渔斋医话》
  24. 蓖麻子《本草择要纲目》
  25. 《校注医醇剩义》
  26. 蓖麻子《本草分经》
  27. 《脉因证治》
  28. 蓖麻子《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29. 《时方妙用》
  30. 蓖麻子《本草便读》
  31. 《叶天士医案精华》

《证治准绳·杂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