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湿

《证治准绳·杂病》书籍目录

湿有天之湿,雾露雨是也。天本乎气,故先中表之荣卫。有地之湿,水泥是也。

地本乎形,故先伤皮肉筋骨血脉。有饮食之湿,酒水奶酪之类是也。胃为水谷之海,故伤于脾胃。有汗液之湿,汗液亦气也,止感于外。有人气之湿,太阴湿土之所化也,乃动于中。治天之湿,当同司天法,湿上甚而热者,平以苦温,佐以甘辛,以汗为效而止。如《金匮要略》诸条之谓,风湿相搏,身上疼痛者是也。治地之湿,当同在泉法,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治饮食之湿,在中夺之,在上吐之,在下引而竭之。汗液之湿,同司天者治。虽人气属太阴脾土所化之湿者,在气交之分也,与前四治有同有异。何者?土兼四气,寒热温凉,升降浮沉,备在其中。脾胃者,阴阳异位,更实更虚,更逆更从,是故阳盛则木胜,合为风湿;至阳盛则火胜,合为湿热,阴盛则金胜,合为燥湿;至阴盛则水胜,合为阴湿。为兼四气,故淫 上下中外,无处不到。大率在上则病呕吐,头重胸满,在外则身重肿,在下则足胫 肿,在中腹胀中满痞塞,当分上下中外而治,随其所兼寒热温凉以为佐使。至若先因乘克,以致脾虚津积而成湿者,则先治胜克之邪。或脾胃本自虚而生湿者,则用补虚为主。或郁热而成湿者,则以发热为要。或脾胃之湿淫 流于四脏,筋骨皮肉血脉之间者,大概湿主乎痞塞,以致所受之脏,涩不得通疏,本脏之病因而发焉。其筋骨皮肉血脉受之则发为痿痹,缓弱痛重,不任为用,所治之药,各有所入,能入于此者,不能入于彼,且湿淫为病,《内经》所论,叠出于各篇,本草治湿,亦不一而见,凡切于治功者,便是要药。今丹溪书乃止归重苍术一味,岂理也哉。伤湿为病,发热恶寒,身重自汗,骨节疼痛,小便秘涩,大便多泄,腰脚痹冷,皆因坐卧卑湿,或冒雨露,或着湿衣所致,并除湿汤。具前诸症,而腰痛特甚,不可转侧,如缠五六贯重者。湿气入肾,肾主水,水流湿,从其类也。

肾着汤渗湿汤。小便秘,大便溏,雨淫腹疾故也。五苓散戊己丸。戊己属土,土克水,因以得名。五苓乃湿家要药,所谓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伤湿而兼感风者,既有前项证,而又恶风不欲去衣被,或额上微汗,或身体微肿,汗渍衣湿,当风坐卧,多有此证。宜除湿汤桂枝汤各半帖和服,令微发汗。若大发其汗,则风去湿在。已得汗而发热不去者,败毒散苍术一钱,防己半钱。伤湿又兼感寒,有前诸症,但无汗惨惨烦痛,宜五积散和除湿汤半帖,和五苓散半帖。伤湿而兼感风寒者,汗出身重,恶风喘满,骨节烦疼,状如历节风,脐下连脚冷痹不能屈伸,所谓风寒湿合而成痹。宜防己黄 汤,或五痹汤。若因浴出,未解裙衫,身上未干,忽尔熟睡,攻及肾经,外肾肿痛,腰背挛曲,只以五苓散一帖,入真坏少许,下青木香丸,如此三服,脏腑才过,肿消腰直,其痛自止。湿热相搏者,清热渗湿汤。其证肩背沉重疼痛,上热胸膈不利,及遍身疼痛者,拈痛汤。酒面乳酪停滞不能运化,而湿自内盛者,除湿散苍白二陈汤,加消息之药燥之。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证治准绳·杂病》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证治准绳·杂病》书籍目录
  1. 伤湿《证治准绳·杂病》
  2. 伤湿《证治准绳·类方》
  3. 伤湿《医碥》
  4. 伤湿《中医词典》
  5. 伤湿《医碥》
  6. 伤湿《傅青主男科》
  7. 伤湿《推拿抉微》
  8. 伤湿《时病论歌括新编》
  9. 伤湿《时病论》
  10. 伤湿《时病论歌括新编》
  11. 伤湿《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12. 伤生冷果菜《中医词典》
  13. 伤湿《校注医醇剩义》
  14. 伤娠《中医词典》
  15. 伤湿《慈幼便览》
  16. 伤山《中医词典》
  17. 伤湿《伤寒括要》
  18. 伤乳吐《幼科心法要诀》
  19. 伤湿(附痞脾香港脚)《脉症治方》
  20. 伤乳吐《儿科萃精》
  21. 伤湿腹痛《中医词典》
  22. 伤乳吐《证治准绳·幼科》
  23. 伤湿咳《中医词典》
  24. 伤乳吐《医宗金鉴》
  25. 伤湿咳嗽《中医词典》
  26. 伤乳吐《中医词典》
  27. 伤湿咳嗽《症因脉治》
  28. 伤乳食泻《幼科心法要诀》
  29. 伤湿条辨十四条《六因条辨》
  30. 伤乳食泻《儿科萃精》
  31. 伤湿头运《中医词典》

《证治准绳·杂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