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痹
张 食进脘中难下。大便气塞不爽。肠中收痛。此为肠痹。(肺气不开降)
夏(二十) 食下 胀。旬日得一更衣。肠胃皆腑。以通为用。丹溪每治肠痹。必开肺气。
谓表里相应治法。
又 肠痹开肺不效。用更衣丸三钱。
吴 身重不能转移。尻髀板着。必得抚摩少安。大便不通。小溲短少。不饥少饮。此时序湿邪。蒸郁化热。阻于气分。经腑气隧皆阻。病名湿痹。
木防己(一钱) 杏仁(二钱) 川桂枝(一钱) 石膏(三钱研) 桑叶(一钱) 丹皮(一钱)
又 舌白。不渴不饥。大便经旬不解。皮肤麻痒。腹中鸣动。皆风湿化热。阻遏气分。诸经脉络皆闭。昔丹溪谓肠痹。宜开肺气以宣通。以气通则湿热自走。仿此论治。
沈(二五) 湿结在气。二阳之痹。丹溪每治在肺。肺气化。则便自通。
蒋(三一) 肺痹。鼻渊。胸满。目痛。便阻。用辛润自上宣下法。
紫菀 杏仁 栝蒌皮 山栀 香豉 白蔻仁
董 高年疟后。内伤食物。腑气阻痹。浊攻腹痛。二便至今不通。诊脉右部弦搏。渴思冷冻饮料。昔丹溪大小肠气闭于下。每每开提肺窍。内经谓肺主一身气化。天气降。斯云雾清。而诸窍皆为通利。若必以消食辛温。恐胃口再伤。滋扰忧症。圣人以真气不可破泄。老年当遵守。
紫菀 杏仁 栝蒌皮 郁金 山栀 香豉
又 舌赤咽干。阳明津衰。但痰多不饥不食。小溲不爽。大便尚秘。仿古人以九窍不利。咸推胃中不和论治。
叶(女) 二便不通。此阳痹。当治在肺。
紫菀 杏仁 蒌皮 郁金 黑山栀 桔梗
又 威喜丸。
某 瘅疟肺病。未经清理。致热邪透入营中。遂有瘀血暴下。今诊舌白不渴。不能纳食。大便九日不通。乃气痹为结。宗丹溪上窍闭。则下窍不出矣。
又 用手太阴药。即思纳谷。阳明气痹无疑。
紫菀 杏仁 枇杷叶 栝蒌皮 郁金 黑山栀
肠痹本与便闭同类。今另分一门者。欲人知腑病治脏。下病治上之法也。盖肠痹之便闭。
较之燥屎坚结欲便不通者稍缓。故先生但开降上焦肺气。上窍开泄。下窍自通矣。若燥屎坚闭。则有三承气。润肠丸。通幽汤。及温脾汤之类主之。然余谓便闭之症。伤寒门中。当急下之条无几。余皆感六淫之邪。病后而成者为多。斯时胃气未复。元气已虚。若遽用下药。于理难进。莫若外治之法为稳。用蜜煎导法。设不通爽。虚者间二三日再导。余见有渐导渐去燥粪五六枚。或七八枚。直至二旬以外第七次。导去六十余枚而愈者。
此所谓下不嫌迟也。学人不可忽诸。(华玉堂)

- 肠痹《临证指南医案》
- 肠痹《中医词典》
- 肠痹《症因脉治》
- 肠痹《圣济总录》
- 肠痹《金匮翼》
- 肠痹《中医名词词典》
- 肠痹《也是山人医案》
- 肠癌《自我调养巧治病》
- 肠痹胞痹《灵素节注类编》
- 肠癌《自我调养巧治病》
- 肠便红下白沫脓血《灵素节注类编》
- 肠癌《中医之钥》
- 肠促胰液素,胰泌素《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肠癌《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肠道《中医词典》
- 肠癌《基因与疾病》
- 肠道病毒感染《传染病》
- 肠阿米巴病《病理学》
- 肠道病毒和轮状病毒《医学微生物学》
- 肠(疒^颓)《中医词典》
- 肠道传染病《家庭医学百科·预防保健篇》
- 肠《针灸资生经》
- 肠道杆菌《医学微生物学》
- 肠《医经原旨》
- 肠道淋巴管扩张症《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肠《古今医鉴》
- 肠的发生及其系膜改建《人体解剖学》
- 肠《普济方·针灸》
- 肠毒发斑《经验麻科》
- 肠《类经》
- 肠度《黄帝内经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