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风
肠风泄泻,血出于脾,浓朴丸。心火乘脾,血出于心,归脾汤。因酒湿热,黄芩汤加川黄连丸。内伤劳碌,补中益气汤加地榆。阴结下血,渐渐至多,腹痛不已,地榆汤。久风入中,秦艽丸。久患肠风,十全大补汤。真肠风,风入中而化火也,地榆、槐花对证之药。肠风下血不止,白芷、乌梅二味煎服,以肝藏血,脾统血也。
浓朴丸
浓朴 生姜(各四两同捣,炒焦黄色) 白术 神曲 麦芽(各一两)共末米糊丸,空心米汤下百丸。兼治五痔下血,永不再发。
地榆(四两) 砂仁(七枚,炒) 甘草(三两,半生半炙)共末,每服五钱,煎服。
秦艽丸
川芎(二两) 白芍(四两) 归身(四两) 香附(四两醋炒) 秦艽(四两) 槐花(四两,炒) 蜜丸服。
验案
一人患肠风,下血不止,头目眩晕,三、四年不愈,皆云不治。予诊脉,左手沉细,右手豁大。此因内伤寒凉太过,致阳不鼓,故左脉沉细;血不归络,火浮于中,故右脉豁大。用补中益气汤十帖,再用荆芥四两、川乌一两,醋面糊丸,空心服愈。
一妇年四十八,八月患痢,所服清凉消导,以致脾胃受伤,血无所统,日下数碗,或住一二日,遇有所触,即下不止,至十月肌肉渐瘦。欲补血而脾胃寒冷,欲引血归经,而血枯待尽。只宜温养中气,阳生阴长,用理中汤一二帖,后以补中益气汤加防风三分、炮姜八分
一人大便去血盈盆,血来即晕,此饮食劳碌所伤。血脱补气,用人参、炮姜、黄 各一钱、甘草七分,腹胀加白芍,水煎服。后用补中益气汤调之。

- 肠风《周慎斋遗书》
- 肠风《针灸资生经》
- 肠风《丹溪治法心要》
- 肠风《明医指掌》
- 肠风《金匮钩玄》
- 肠风《普济方·针灸》
- 肠风便血《中医名词词典》
- 肠风《中医词典》
- 肠风便血不同怯症《理虚元鉴》
- 肠度《黄帝内经太素》
- 肠风黑散《冯氏锦囊秘录》
- 肠毒发斑《经验麻科》
- 肠风黑散《妇人大全良方》
- 肠的发生及其系膜改建《人体解剖学》
- 肠风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肠道淋巴管扩张症《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肠风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肠道杆菌《医学微生物学》
- 肠风门主方《疡医大全》
- 肠道传染病《家庭医学百科·预防保健篇》
- 肠风门主论《疡医大全》
- 肠道病毒和轮状病毒《医学微生物学》
- 肠风下血《圣济总录》
- 肠道病毒感染《传染病》
- 肠风下血《中医词典》
- 肠道《中医词典》
- 肠风下血《奇方类编》
- 肠促胰液素,胰泌素《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肠风下血《经验丹方汇编》
- 肠便红下白沫脓血《灵素节注类编》
- 肠风下血粪前粪后《奇方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