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溶部真菌
溶部真菌是侵犯皮下组织和内脏,引起全身性感染s的真菌,包括下列四大类(表20-4)。其中3类为致病性真菌,能感染正常人,有地域性;孢子丝菌在我国先后有数例报告,球孢子菌和荚膜组织胞浆菌国内个别病例报告都为归国华侨。1、2、4类为条件致病性真菌,常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菌群失调等特殊状态患者,近年来因广谱抗生素、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大量应用,本类真菌感染有所增多。且临床上恶性肿瘤、糖尿病、血液病、严重营养不良,大面积烧伤及器官移植等也常继发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因此已成为医学实践中一个重要问题。
表20-4 侵害人体深部真菌的种类及侵害部位
侵害人体部位 | ||||||||||||||
菌类 | 菌属 | 菌种名称 | 肺 | 肝 | 脾 | 肠 | 心 | 脑膜 | 淋巴结 | 骨 | 口鼻粘膜 | 阴道 | 皮肤 | 指甲 |
1.类酵母菌 | 念珠菌属 | (1)白色念珠菌(Monilia albicans) | + | + | + | + | + | + | + | + | ||||
2.酵母菌类 | 隐球菌属 | (2)新型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 | + | + | + | + | + | |||||||
3.二相真菌 | 球孢子菌属 | (3)厌酷球孢子菌(Coccidioides immitis) | + | + | + | + | ||||||||
组织胞浆菌属 | (4)荚膜组织胞浆菌(Histoplasma capsulatum) | + | + | + | + | + | + | + | + | + | ||||
孢子丝菌属 | (5)申克氏孢子丝菌(Sporotrichum schenckii) | + | + | + | ||||||||||
芽生菌属 | (6)皮炎芽生菌(Blastomyces dermatitidis) | + | + | + | + | + | + | + | + | |||||
地丝菌属 | (7)白色地丝菌(Geotrichum candidum) | + | + | + | ||||||||||
4.霉菌类(丝状菌) | 曲霉菌属 | (8)烟色曲霉菌(Aspergillus fumigatus) | + | + | + | + | + | |||||||
毛霉菌属 | (9)丛生毛霉菌(Mucor corymbifer) | + | + | |||||||||||
青霉菌属 | (10)某些青霉菌(Penicillium,sp.) | + |

- 溶部真菌《医学微生物学》
- 容主《中医词典》
- 溶度积《医用化学》
- 容积性泻药《药理学》
- 溶骨作用与脱钙《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容成《中医词典》
- 溶胶《医用化学》
-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溶胶的性质《医用化学》
-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减肥新法与技巧》
- 溶解度《医用化学》
- 绒毛膜癌《妇产科学》
- 溶菌酶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特点《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绒毛膜癌《病理学》
- 溶菌酶的研究的临床意义《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绒癌《百病自测》
- 溶菌酶在胃肠道的分布《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狨兽《证类本草》
- 溶酶体《病理学》
- 荣养髭发《圣济总录》
- 溶溶《中医词典》
- 荣穴《中医名词词典》
- 溶血反应《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荣卫四穴《中医词典》
- 溶血反应测定补体法《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荣卫清浊升降论《经络汇编》
- 溶血反应的检测试剂《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荣卫气《养生导引秘籍》
- 溶血实验《医院药学》
- 荣卫论《疡医大全》
- 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球菌《急诊医学》
《医学微生物学》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 第一章 细菌的繁殖与代谢
- 第二章 细菌的分布与外界环境对细菌的影响
- 第三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 第四章 细菌的致病性和抗细菌感染的免疫
- 第一节 细菌的致病性
- 第二节 抗细菌感染的免疫
- 第三节 感染的发生、发展和结局
- 第五章 细菌感染的诊断和特异防治
- 第一节 细菌感染的诊断
- 第二节 特异性防治
- 第六章 病原性球菌
- 第七章 肠道杆菌
- 第八章 弧菌和弯曲菌
- 第十一章 白喉杆菌
- 第十二章 分枝杆菌
- 第十三章 动物疫源菌
- 第十四章 厌氧性细菌
- 第一节 厌氧芽胞杆菌
- 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
- 一、厌氧性球菌
- 二、革兰氏阴性无芽胞厌氧杆菌
- 三、革兰氏阳性无牙胞厌氧杆菌
- 四、无芽胞厌氧菌感染防治原则
- 第三节 厌氧菌的检验
- 第十五章 其他病原性细菌
- 第十六章 螺旋体
- 第十七章 立克次体
- 第十八章 衣原体
- 第十九章 支原体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主要病原性支原体
- 第二十章 病原性真菌
- 第二十一章 病毒的一般性状
- 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 第二节 病毒的增殖
- 第三节 抵抗力与变异
- [附]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 第二十二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 第一节 病毒对机体的致病作用
- 一、病毒感染细胞的类型
- 二、病毒感染机体的类型
- 三、病毒与癌症
- 四、病毒的致病机理
- 第二节 机体抗病毒免疫
- 第二十三章 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与防治原则
- 第二十四章 呼吸道病毒
- 第二十五章 肠道病毒和轮状病毒
- 第一节 肠道病毒的共同特性
- 第二节 脊髓灰质炎病毒
- 第三节 柯萨奇病毒 埃可病毒新型肠道病毒
- 第四节 轮状病毒
- 第二十六章 肺炎病毒
- 第二十七章 出血热病毒
- 第二十八章 脑炎病毒
- 第二十九章 疱疹病毒
- 第三十章 其他病毒
- 医学微生物学基本词汇英汉对照(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