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医学微生物学》书籍目录

(一)致病物质

1.侵袭力:志贺氏菌的菌毛能粘附于回肠末端和结肠粘膜的上皮细菌表面,继而在侵袭蛋白作用下穿入上皮细胞内,一般在粘膜固有层繁殖形成感染灶。此外,凡具有K抗原的痢疾杆菌,一般致病力较强。

2.内毒素:各型痢疾杆菌都具有强烈的内毒素。内毒素作用于肠壁,使其通透性增高,促进内毒素吸收,引起发热,神志障碍,甚至中毒性休克等。内毒素能破坏粘膜,形成炎症、溃汤,出现典型的脓血粘液便。内毒素还作用于肠壁植物神经系统,至肠功能紊乱、肠蠕动失调和氢挛,尤其直肠括约肌痉挛最为明显,出现腹痛里急后重(频繁便意)等症状。

3.外毒素:志贺氏菌A群Ⅰ型及部分2型菌株还可产生外毒素,称志贺氏毒素。为蛋白质,不耐热,75~80℃1小时被破坏。该毒素具有三种生物活性:①神经毒性,将毒素注射家兔或小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四肢麻痹、死亡;②细胞毒性,对人肝细胞、猴肾细胞和HeLa细胞均有毒性;③肠毒性,具有类似大肠杆菌、霍乱弧菌肠毒素的活性,可以解释疾病早期出现的水样腹泻

(二)所致疾病

细菌性痢疾是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夏秋两季患者最多。传染源主要为病人和带菌者,通过污染了痢疾杆菌的食物、饮水等经口感染。人类对志贺氏菌易感,10~200个细菌可使10~50%志愿者致病。一般说来,志贺氏菌所致菌痢的病情较重;宋内氏菌引起的症状较轻;福氏菌介于二者之间,但排菌时间长,易转为慢性。

1.急性细菌性痢疾:分为典型菌痢、非典型菌痢和中毒性菌痢三型。中毒性菌痢多见于小儿,各型痢疾杆菌都可引起。发病急,常在腹痛、腹泻未出现,呈现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

2.慢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菌痢治疗不彻底,或机体抵抗力低、营养不良或伴有其他慢性病时,易转为慢性。病程多在二个月以上,迁延不愈或时愈时发。

部分患者可成为带菌者,带菌者不能从事饮食业、炊事及保育工作。

(三)免疫性

病后免疫力不牢固,不能防止再感染。但同一流行期中再感染者较少,即具有型特异性免疫。痢疾杆菌菌型多,各型间无交叉免疫。机体对菌痢的免疫主要依靠肠道的局部免疫,即肠道粘膜细胞吞噬能力的增强和SlgA的作用。SlgA可阻止痢疾杆菌粘附到肠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病后三天左右即出现,但维持时间短,由于痢疾杆菌不侵入血液,故血清型抗体(lgM、lgG)不能发挥作用。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学微生物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学微生物学》书籍目录
  1. 致病性与免疫性《医学微生物学》
  2. 致病性免疫《医学微生物学》
  3. 致病性与免疫性《医学微生物学》
  4. 致病性和免疫性《医学微生物学》
  5. 致病性与免疫性《医学微生物学》
  6. 致病性和免疫性《医学微生物学》
  7. 致病性与免疫性《医学微生物学》
  8. 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快速检查法《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9. 致病性与免疫性《医学微生物学》
  10. 致病性《医学微生物学》
  11. 致病性与免疫性《医学微生物学》
  12. 致病性《医学微生物学》
  13. 致病性与免疫性《医学微生物学》
  14. 致病性《医学微生物学》
  15. 致病性与免疫性《医学微生物学》
  16. 致病性《医学微生物学》
  17. 致病性与免疫性《医学微生物学》
  18. 致癌物质的生物转化《临床生物化学》
  19. 致病性与免疫性《医学微生物学》
  20. 致癌烃《医用化学》
  21. 致病性与免疫性《医学微生物学》
  22. 《中医词典》
  23. 致病性与免疫性《医学微生物学》
  24. 桎羽《中医词典》
  25. 致病性与免疫性《医学微生物学》
  26. 桎(zhì,音至)《中医词典》
  27. 致病性与免疫性《医学微生物学》
  28. 陟厘丸《备急千金要方》
  29. 致病性与免疫性《医学微生物学》
  30. 陟厘(音离)《证类本草》
  31. 致病性与免疫性《医学微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