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感染的类型

《医学微生物学》书籍目录

(一)隐性感染(Inapparent infection)

当机体有较强的免疫力,或入侵的病原菌数量不多,毒力较弱时,感染后对人体损害较轻,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称隐性感染。通过隐性感染,机体仍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在防止同种病原菌感染上有重要意义。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大多由隐性感染而获得免疫力。

(二)显性感染(Apparent infection)

当机体免疫力较弱,或入侵的病原菌毒力较强,数量较多时,则病原微生物可在机体内生长繁殖,产生毒性物质,经过一定时间相互作用(潜伏期),如果病原微生物暂时取得了优势地位,而机体又不能维护其内部环境的的相对稳定性时,机体组织细胞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称为显性感染,即一般所谓传染病。显性感染的过程在体可分为潜伏期、发病期及恢复期。这是机体与病原菌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所造成的,也反映了感染与免疫的发生与发展。

显性感染临床上按病情缓急分为感染和慢性感染;按感染的部位分为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

1.局部感染(Local infection)局部感染是指病原菌侵入机体后,在一定部位定居下来,生长繁殖,产生毒性产物,不断侵害机体的感染过程。这是由于机体动员了一切免疫功能,将入侵的病原菌限制于局部,阻止了它们的蔓延扩散。如化脓性球菌引起的痛等。

2.全身感染(Systemic infection)机体与病原菌相互作用中,由于机体的免疫功能薄弱,不能将病原菌限于局部,以致病原菌及其毒素向周围扩散,经淋巴道或直接侵入血流,引起全身感染。在全身感染过程中可能出现下列情况:

(1)菌血症(Bacteremia)这是病原菌自局部病灶不断地侵入血流中,但由于受到体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作用,病原菌不能在血流中大量生长繁殖。如伤寒早期的菌血症、布氏杆菌菌血症。

(2)毒血症(Toxemia)这是病原菌在局部生长繁殖过程中,细菌不侵入血流,但其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流,引起独特的中毒症状,如白喉破伤风等。

(3)败血症(Septicemia)这是在机体的防御功能犬为减弱的情况下,病原菌不断侵入血流,并在血流中大量繁殖,释放毒素,造成机体严重损害,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如不规则高热,有时有皮肤、粘膜出血点,肝、脾肿大等。

(4)脓毒血症(Pyosepticemia)化脓性细菌引起败血症时,由于细菌随血流扩散,在全身多个器官(如肝、肺、肾等)引起多发性化脓病灶。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严重感染时引起的脓毒血症。

(三)带血状态

在隐性感染或传染痊愈后,病菌在体内继续存在,并不断排出体外,形成带菌状态。处于带菌状态的人称带菌者(Carrier)。带菌者是体内带有病原,但无临床症状。这种人不断排出病原菌,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常成为传染病流行的重要传染源。健康人(包括隐性感染者)体内带有病原菌,叫健康带菌者。例如,在流行性脑脊膜炎或白喉的流行期间,不少健康人的鼻咽腔内可带有脑膜炎球菌或白喉杆菌。医护工作者常与病人接触,很容易成为带菌者,在病人之间互相传播,造成交叉感染。病愈之后,体内带有病原菌的人,叫恢复期带菌者。痢疾、伤寒、白喉恢复期带菌者都比较常见。因此,及时查出带菌者,有效地加以隔闻治疗,这在防止传染病的流行上是重要的手段之一。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学微生物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学微生物学》书籍目录
  1. 感染的类型《医学微生物学》
  2. 感染的来源《医学微生物学》
  3. 感染对机体的影响《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4. 感染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医学微生物学》
  5. 感染对营养与代谢的影响《临床营养学》
  6. 感染《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7. 感染和外伤病人的营养治疗原则《临床营养学》
  8. 感冒药《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9. 感染可致免疫紊乱《免疫与健康》
  10. 感冒胁痛《症因脉治》
  11. 感染伤口《外科学总论》
  12. 感冒胁痛《中医词典》
  13. 感染是如何发生的《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4. 感冒头痛《中医词典》
  15. 感染途径《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16. 感冒嗽喘《卫生易简方》
  17. 感染细胞的损伤和死亡《医学微生物学》
  18. 感冒四气《育婴家秘》
  19. 感染型食物中毒《预防医学》
  20. 感冒诗《医学实在易》
  21. 感染性疾病《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22. 感冒伤风《文堂集验方》
  23. 感染性疾病《病理学》
  24. 感冒门《医方考》
  25. 感染性疾病《临床肝移植》
  26. 感冒门《幼科切要》
  27. 感染性疾病的生物学《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28. 感冒兼疫《温疫论》
  29. 感染性胃肠炎《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30. 感冒夹食《幼科心法要诀》
  31. 感染性心内膜炎《默克家庭诊疗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