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药物治疗
(一)化学疗剂
病毒性疾病目前尚缺少特效治疗药物,原因是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凡能杀死病毒的药物,同时多对宿主细胞也有损害。随着分子病毒学研究的进展,目前能对药物抑制作用的确切靶位作出鉴定。理论上,病毒复制的任何环节均是抗病毒治疗的作用靶位。现已发现一些药物有治疗价值,允许使用的有无环鸟苷,金刚胺、碘苷、三氟尿苷、腺苷、病毒唑、叠氮胸苷等,使用范围有一定局限性,且或多或少有细胞毒性作用。
1.
无环鸟苷(Acycloguanosine, Acyclovir)为脱氧鸟苷的类似物,该药被病毒编码的胸苷激酶(TK)磷酸化,借助病毒DNA多聚酶,掺入病毒DNA中,阻断DNA链的延伸。对编码TK的单纯疱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有治疗作用,而对不编码TK的巨细胞病毒、EB病毒不敏感。磷酸化的无环鸟苷对宿主细胞DNA多聚酶亲和力较低,较少影响宿主细胞。已用于治疗原发性疱疹性角膜炎,但对复发性疱疹损伤治疗效不佳;全身用药可预防潜伏感染的复燃,对处于免疫抑制状态病人的活动性疱疹感染也有治疗作用。此外,与无环鸟苷类似的甲基鸟嘌呤衍生物丙氧鸟苷(Ganciclovir ,dihydroxypropoxymethyl guanine, DHPG),体外实验表明对巨细胞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在巨细胞病毒严重感染的病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机理不详。
叠氮胸苷 (Azidodeoxythymidine, AZT) 为合成胸腺嘧啶核苷的类似物,阻断前病毒DNA合成,从而抑HIV的复制。HIV逆转录酶对该药的敏感性较细胞DNA多聚酶高100倍,对AIDS病人有治疗作用,但该药有较多毒付作用,包括骨髓抑制,停药后可恢复。
阿糖腺苷 (Adenine arabinoside, ara-A) 为腺嘌呤的衍生物,作用机理不详,可能是抑制病毒多聚酶,阻断病毒DNA合成对细胞的毒性较阿糖胞苷小。用于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局部治疗,静脉给药对单纯疱疹和水痘带状疱疹感染疗效明显,疱疹性脑炎如能早期诊断早期使用ara-A 效果明显。主要副作用为恶心、呕吐、血像不正常、静脉炎。允许在体内使用是因为在治疗剂量和毒性剂量之间存在一个相当宽的范围。每日每公斤体重10mg ara-A静脉滴注,未发生严重的毒性和免疫抑制作用。
碘苷 (Iododeoxyuridine,IDU ) 又称疱疹净,为尿嘧啶的类似物,抑制疱疹病毒TK并可掺入病毒DNA中,同时也影响宿主细胞DNA合成。临床上用于HSV角膜损伤的局部治疗,是最早使用的抗病毒药物。
三氟尿苷 (Trifluridine)作用机理同磺苷。局部用药治疗疱疹性角膜炎,对耐碘苷的疱疹病毒株有效。
病毒唑 (Ribovirin virozole) 又称三氮唑核苷,结构与鸟苷类似,是一种强的单磷酸次黄嘌呤核苷脱氢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该酶活性,阻碍病毒核酸的合成。体外试验表明对多种DNA和RNA病毒有抑制作用。小颗粒气溶胶施放装置用于治疗流感,也允许以气溶胶形式治疗婴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静脉用药已证明对拉沙病毒感染有效。主要副作用是贫血,停药后可恢复。
2.其他类型抗病毒药物
金刚胺(Amantadine) 一种合成胺,阻断甲型流感病毒吸附或脱壳。预防性用药后有明显保护作用,但对乙型流感及其他病毒无效。金刚乙胺(Rimantadine)为金刚胺的衍生物,活性相似,但较少出现失眠、眩晕等神经系统症状。
(一)干扰素及其诱生剂(见病毒的感染与免疫一章)
(二)中草药的抗病毒作用
许多中草药对病毒性疾病有预防或治疗作用,或直接抑制病毒增殖,或通过增强机体特异和非特异性免疫力而发挥抗病毒作用。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草药各类较多,如:板兰根、穿心莲、大青叶、金银花、黄芩、紫草、贯众、大黄、菌陈、虎杖等,有待深入研究与开发。

- 药物治疗《医学微生物学》
- 药物在体内的基本过程《临床生物化学》
- 药物治疗《骨科学》
- 药物预防《核、化学武器损伤》
- 药物治疗的依从性《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药物与药理学的发展史《药理学》
- 药物中毒《中医词典》
- 药物与衰老《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药物与受体《药理学》
- 药物作用机制《药理学》
- 药物因素《预防医学》
-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药理学》
- 药物遗传学《医学遗传学基础》
- 药误不即死论《医学源流论》
- 药物依赖和成瘾《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药线《外科十三方考》
- 药物养生的应用原则《中医养生学》
- 药线引流《中医名词词典》
- 药物养生的机理《中医养生学》
- 药线引流《中医词典》
- 药物养生《中医养生学》
- 药相反歌《普济方·针灸》
- 药物研究室工作制度《医院药学》
- 药效学和药物动力学《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药物学的迅速发展《中国医学通史》
- 药效学研究《医院药学》
- 药物学的发展《中国医学通史》
- 药效学原因《临床生物化学》
- 药物学《中国医学通史》
- 药性《经验麻科》
《医学微生物学》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 第一章 细菌的繁殖与代谢
- 第二章 细菌的分布与外界环境对细菌的影响
- 第三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 第四章 细菌的致病性和抗细菌感染的免疫
- 第一节 细菌的致病性
- 第二节 抗细菌感染的免疫
- 第三节 感染的发生、发展和结局
- 第五章 细菌感染的诊断和特异防治
- 第一节 细菌感染的诊断
- 第二节 特异性防治
- 第六章 病原性球菌
- 第七章 肠道杆菌
- 第八章 弧菌和弯曲菌
- 第十一章 白喉杆菌
- 第十二章 分枝杆菌
- 第十三章 动物疫源菌
- 第十四章 厌氧性细菌
- 第一节 厌氧芽胞杆菌
- 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
- 一、厌氧性球菌
- 二、革兰氏阴性无芽胞厌氧杆菌
- 三、革兰氏阳性无牙胞厌氧杆菌
- 四、无芽胞厌氧菌感染防治原则
- 第三节 厌氧菌的检验
- 第十五章 其他病原性细菌
- 第十六章 螺旋体
- 第十七章 立克次体
- 第十八章 衣原体
- 第十九章 支原体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主要病原性支原体
- 第二十章 病原性真菌
- 第二十一章 病毒的一般性状
- 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 第二节 病毒的增殖
- 第三节 抵抗力与变异
- [附]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 第二十二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 第一节 病毒对机体的致病作用
- 一、病毒感染细胞的类型
- 二、病毒感染机体的类型
- 三、病毒与癌症
- 四、病毒的致病机理
- 第二节 机体抗病毒免疫
- 第二十三章 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与防治原则
- 第二十四章 呼吸道病毒
- 第二十五章 肠道病毒和轮状病毒
- 第一节 肠道病毒的共同特性
- 第二节 脊髓灰质炎病毒
- 第三节 柯萨奇病毒 埃可病毒新型肠道病毒
- 第四节 轮状病毒
- 第二十六章 肺炎病毒
- 第二十七章 出血热病毒
- 第二十八章 脑炎病毒
- 第二十九章 疱疹病毒
- 第三十章 其他病毒
- 医学微生物学基本词汇英汉对照(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