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细菌的营养物质
各类细菌对营养物质的要求差别很大。包括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等。其主要营养元素及其生理功能见表1。
表3-1 细菌的主要营养元素及功能
营养元素 | 生理功能 |
氢 | 组成细胞水分及有机物 |
氧 | 参与细胞水分及有机物合成;细胞呼吸中的电子受体 |
碳 | 细胞有机物的组成,提供能量来源 |
氮 | 蛋白质、核酸和辅酶的组成 |
硫 | 蛋白质组分、某些辅酶的组分(如辅酶A) |
磷 | 合成菌体结构成分(如核酸、磷脂、核蛋白、辅酶) |
贮存成转运能量(ATP高能磷酸键) | |
钾 | 细胞内重要的无机阳离子,某些酶的辅因子 |
镁 | 多种酶反应的辅因子,稳定核蛋白体及细胞膜的作用 |
锰 | 微量营养物质,参与某些酶的辅基 |
钙 | 芽胞成分之一,某些酶的辅因子 |
铁 | 细胞色素和过氧化氢,维生素B12及其辅酶组分 |
1.水:细菌湿重的80~90%为水。细菌代谢过程中所有的化学反应、营养的吸收和渗透、分泌、排泄均需有水才能进行。
2.碳源:各种无机或有机的含碳化合物(CO2、碳酸盐、糖、脂肪等)都能被细菌吸收利用,作为合成菌体所必需的原料,同时也作为细菌代谢的主要能量来源。致病性细菌主要从糖类中获得碳,己糖是组成细菌内多糖的基本成分,戊糖参与细菌核酸组成。
3.氮源:从分子态氮到夏杂的含氮化合物都可被不同的细菌利用。但多数病原菌是利用有机氮化物如氨基酸、蛋白胨作为氮源。少数细菌(如固氮菌)能以空气中的游离氮或无机氮如硝酸盐、铵盐等为氮源,主要用于合成菌体细胞质及其他结构成分。
4.无机盐:钾、钠、钙、镁、硫、磷、铁、锰、锌、钴、铜、钼等是细菌生长代谢中所需的无机盐成份。除磷、钾、钠、镁、硫、铁需要量较多外,其他只需微量。各类无机盐的作用为:①构成菌体成份;②调节菌体内外渗透压;③促进酶的活性或作为某些辅酶组分;④某些元素素与细菌的生长繁殖及致病作用密切相关。如白喉杆菌产毒株其毒素产量明显受培养基中铁含量的影响。培养基中铁浓度降至7mg/L时,可显著增加毒素的产量,故在培养产毒株白喉杆菌PW2制备类毒素的生产中,多采用含铁很少的培养基,其毒素产量可达细菌产生蛋白量的5%以上,约占细菌外分泌总蛋白的75%以上,使培养基含毒素量达500ug/L研究认为低铁可影响细胞壁的通透性,利于毒素释放。亦有人认为宿主含铁蛋白可抑制白喉毒素基因,故低铁时可导致白喉毒素产量增高。
5.生长因子:很多细菌在其生长过程中还必需一些自身不能合成的化合物质,称为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生长因子必须从外界得以补充,其中包括维生素、某些氨基酸、脂类、嘌呤、嘧啶等。
各种细菌对生长因子的要求不同,如大肠杆菌很少需要生长因子,而有些细菌如肺炎球菌则需要胱氨酸、谷氨酸、色氨酸、天冬酰胺、核黄素、腺嘌呤、尿嘧啶、泛酸、胆碱等多种生长因子。致病菌合成能力差,生长繁殖过程必需供复杂的营养物质以使其获得相应的生长因子。有些生长因子仅为少数细菌所需,如流行性感冒杆菌需V、X两种因子,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过程可合成较多的V因子。

- 细菌的营养物质《医学微生物学》
- 细菌的营养《医学微生物学》
- 细菌的致病性和抗细菌感染的免疫《医学微生物学》
-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医学微生物学》
-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传染病》
-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医学微生物学》
- 细菌感染《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细菌的新陈代谢《医学微生物学》
- 细菌感染《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细菌的突变《医学微生物学》
- 细菌感染的诊断和特异防治《医学微生物学》
- 细菌的生长繁殖《医学微生物学》
- 细菌感染性疾病《急诊医学》
- 细菌的能量代谢《医学微生物学》
- 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医院药学》
- 细菌的耐药性《药理学》
- 细菌侵入的数量和适当的侵入部位《医学微生物学》
- 细菌的结构《医学微生物学》
- 细菌染色体《医学微生物学》
- 细菌的分布《医学微生物学》
- 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与速度《医学微生物学》
- 细菌的繁殖与代谢《医学微生物学》
- 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医学微生物学》
- 细菌的毒力《医学微生物学》
- 细菌素《医学微生物学》
- 细菌的代谢产物《医学微生物学》
- 细菌性传染性疾病《眼科学》
-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医学微生物学》
- 细菌性疾病《病理学》
- 细菌的变异现象《医学微生物学》
- 细菌性痢疾《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医学微生物学》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 第一章 细菌的繁殖与代谢
- 第二章 细菌的分布与外界环境对细菌的影响
- 第三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 第四章 细菌的致病性和抗细菌感染的免疫
- 第一节 细菌的致病性
- 第二节 抗细菌感染的免疫
- 第三节 感染的发生、发展和结局
- 第五章 细菌感染的诊断和特异防治
- 第一节 细菌感染的诊断
- 第二节 特异性防治
- 第六章 病原性球菌
- 第七章 肠道杆菌
- 第八章 弧菌和弯曲菌
- 第十一章 白喉杆菌
- 第十二章 分枝杆菌
- 第十三章 动物疫源菌
- 第十四章 厌氧性细菌
- 第一节 厌氧芽胞杆菌
- 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
- 一、厌氧性球菌
- 二、革兰氏阴性无芽胞厌氧杆菌
- 三、革兰氏阳性无牙胞厌氧杆菌
- 四、无芽胞厌氧菌感染防治原则
- 第三节 厌氧菌的检验
- 第十五章 其他病原性细菌
- 第十六章 螺旋体
- 第十七章 立克次体
- 第十八章 衣原体
- 第十九章 支原体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主要病原性支原体
- 第二十章 病原性真菌
- 第二十一章 病毒的一般性状
- 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 第二节 病毒的增殖
- 第三节 抵抗力与变异
- [附]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 第二十二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 第一节 病毒对机体的致病作用
- 一、病毒感染细胞的类型
- 二、病毒感染机体的类型
- 三、病毒与癌症
- 四、病毒的致病机理
- 第二节 机体抗病毒免疫
- 第二十三章 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与防治原则
- 第二十四章 呼吸道病毒
- 第二十五章 肠道病毒和轮状病毒
- 第一节 肠道病毒的共同特性
- 第二节 脊髓灰质炎病毒
- 第三节 柯萨奇病毒 埃可病毒新型肠道病毒
- 第四节 轮状病毒
- 第二十六章 肺炎病毒
- 第二十七章 出血热病毒
- 第二十八章 脑炎病毒
- 第二十九章 疱疹病毒
- 第三十章 其他病毒
- 医学微生物学基本词汇英汉对照(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