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防治原则
丙型肝炎的预防方法基本与乙型肝炎的相同。目前,我国预防丙型肝炎的重点应放在对献血员的管理,加强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医源性传播。
国外报告,对献血员进行抗HCV筛查,可排除85%具有HCV传染性的献血员,从而明显降低输血后丙型肝炎的发病率。由于献血员抗HCV阳性率与ALT水平和抗-HBc是否阳性有关,ALT(丙氨酸转移酶)异常和抗HBc阳性者抗HCV阳性率明显高于ALT正常和抗HBc阴性者(44%:0.5%),因此,在目前尚无条件进行抗HCV筛查的地区,可对献血员作ALT和抗HBc筛查。据报道,排除ALT异常的献血员后,输血后丙型肝炎发病率可下降47.4%;排除抗HBc阳性的献血员后,输血后丙型肝炎发病率下降33%;如上述两项指标异常的献血员均被排除,则输血后丙型肝炎发病率可下降61.2%。
最近,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告,经皮肤感染丙型肝炎病人血液者,于暴露后立即注射免疫蛋白(0.06ml/kg)可能有预防作用。
本病的最终控制将取决于疫苗预防。HCV分子克隆的成功,为本病的疫苗预防提供了可能性,未来的丙型肝炎疫苗应包括各种不同重组的HCV毒株,或根据各地流行的HCV毒株来构建丙型肝炎疫苗。
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可缓解病情,防止约1/2急性丙型肝炎向慢性化发展,慢性丙型肝炎用IFN治疗后有效率为50%,但有半数复发,维持有效率为20-25%。

- 防治原则《医学微生物学》
- 防治原则《医学微生物学》
- 防治原则《医学微生物学》
- 防治原则《医学微生物学》
- 防治原则《医学微生物学》
- 防治原则《医学微生物学》
- 防治原则《医学微生物学》
- 防治原则《医学微生物学》
- 防治原则《医学微生物学》
- 防治原则《医学微生物学》
- 防治原则《医学微生物学》
- 防治原则《医学微生物学》
- 肪《本草经集注》
- 防治原则《医学微生物学》
- 肪《新修本草》
- 防治原则《医学微生物学》
- 肪《吴普本草》
- 防治原则《医学微生物学》
- 房黄《中医词典》
- 防治原则《医学微生物学》
- 房间隔缺损《放射诊断学》
- 防治原则《医学微生物学》
- 房间隔缺损《病理学》
- 防治原则《医学微生物学》
- 房葵《吴普本草》
- 防治原则《医学微生物学》
- 房劳《中医名词词典》
- 防治原则《医学微生物学》
- 房劳《中医词典》
- 防治原则《医学微生物学》
- 房劳复《中医词典》
《医学微生物学》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 第一章 细菌的繁殖与代谢
- 第二章 细菌的分布与外界环境对细菌的影响
- 第三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 第四章 细菌的致病性和抗细菌感染的免疫
- 第一节 细菌的致病性
- 第二节 抗细菌感染的免疫
- 第三节 感染的发生、发展和结局
- 第五章 细菌感染的诊断和特异防治
- 第一节 细菌感染的诊断
- 第二节 特异性防治
- 第六章 病原性球菌
- 第七章 肠道杆菌
- 第八章 弧菌和弯曲菌
- 第十一章 白喉杆菌
- 第十二章 分枝杆菌
- 第十三章 动物疫源菌
- 第十四章 厌氧性细菌
- 第一节 厌氧芽胞杆菌
- 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
- 一、厌氧性球菌
- 二、革兰氏阴性无芽胞厌氧杆菌
- 三、革兰氏阳性无牙胞厌氧杆菌
- 四、无芽胞厌氧菌感染防治原则
- 第三节 厌氧菌的检验
- 第十五章 其他病原性细菌
- 第十六章 螺旋体
- 第十七章 立克次体
- 第十八章 衣原体
- 第十九章 支原体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主要病原性支原体
- 第二十章 病原性真菌
- 第二十一章 病毒的一般性状
- 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 第二节 病毒的增殖
- 第三节 抵抗力与变异
- [附]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 第二十二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 第一节 病毒对机体的致病作用
- 一、病毒感染细胞的类型
- 二、病毒感染机体的类型
- 三、病毒与癌症
- 四、病毒的致病机理
- 第二节 机体抗病毒免疫
- 第二十三章 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与防治原则
- 第二十四章 呼吸道病毒
- 第二十五章 肠道病毒和轮状病毒
- 第一节 肠道病毒的共同特性
- 第二节 脊髓灰质炎病毒
- 第三节 柯萨奇病毒 埃可病毒新型肠道病毒
- 第四节 轮状病毒
- 第二十六章 肺炎病毒
- 第二十七章 出血热病毒
- 第二十八章 脑炎病毒
- 第二十九章 疱疹病毒
- 第三十章 其他病毒
- 医学微生物学基本词汇英汉对照(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