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细菌感染的诊断和特异防治
细菌性疾病的诊断,除个别因有特殊临床症状不需细菌学诊断外(如破伤风引起的典型挛等)一般均需进行细菌学诊断以明确病因。然而自标本中分离到细菌并不一定意味该菌为疾病的病原,因此应根据病人的临床情况、采集标本的部位、获得的细菌种类进行综合分析。例如自脑脊液中分离出脑膜炎球菌与自鼻咽部可存在脑膜炎球菌的意义即有不同。因脑脊液正常应无菌存在,而5~10%正常人的鼻咽部分可存在脑膜炎球菌,为健康带菌者。又如自血培养中分离到表皮葡萄球菌则应根据患者免疫状态以及有无因采血时污染皮肤上存在的正常菌群进行分析,或再次作血培养,作血浆凝固酶测定,以确定其病原性。分离到的细菌常需做药物敏感试验,以供选用适当的药物。有时尚需做毒力试验以确定该菌株的致病性。由于细菌及其代谢产物具有抗原性,细菌性感染还可通过检测抗体进行诊断。此外,近年来还发展起来通过检测细菌的遗传物质对细菌的遗传物质对细菌进行诊断的新方法—基因诊断方法。细菌可能过变异株制备活菌苗,也可杀死细菌保存其抗原性以制备死菌苗。产生外毒素菌制备的类毒素、抗毒素等均有特异性防治的应用价值。

- 细菌感染的诊断和特异防治《医学微生物学》
- 细菌感染《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细菌感染性疾病《急诊医学》
- 细菌感染《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医院药学》
-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传染病》
- 细菌侵入的数量和适当的侵入部位《医学微生物学》
- 细菌的致病性和抗细菌感染的免疫《医学微生物学》
- 细菌染色体《医学微生物学》
- 细菌的营养物质《医学微生物学》
- 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与速度《医学微生物学》
- 细菌的营养《医学微生物学》
- 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医学微生物学》
-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医学微生物学》
- 细菌素《医学微生物学》
-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医学微生物学》
- 细菌性传染性疾病《眼科学》
- 细菌的新陈代谢《医学微生物学》
- 细菌性疾病《病理学》
- 细菌的突变《医学微生物学》
- 细菌性痢疾《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细菌的生长繁殖《医学微生物学》
- 细菌性痢疾《自我调养巧治病》
- 细菌的能量代谢《医学微生物学》
- 细菌性痢疾《地震灾后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治疗手册》
- 细菌的耐药性《药理学》
- 细菌性痢疾《病理学》
- 细菌的结构《医学微生物学》
- 细菌性痢疾《传染病》
- 细菌的分布《医学微生物学》
- 细菌性痢疾(小儿痢疾)《小儿常见病单验方》
《医学微生物学》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 第一章 细菌的繁殖与代谢
- 第二章 细菌的分布与外界环境对细菌的影响
- 第三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 第四章 细菌的致病性和抗细菌感染的免疫
- 第一节 细菌的致病性
- 第二节 抗细菌感染的免疫
- 第三节 感染的发生、发展和结局
- 第五章 细菌感染的诊断和特异防治
- 第一节 细菌感染的诊断
- 第二节 特异性防治
- 第六章 病原性球菌
- 第七章 肠道杆菌
- 第八章 弧菌和弯曲菌
- 第十一章 白喉杆菌
- 第十二章 分枝杆菌
- 第十三章 动物疫源菌
- 第十四章 厌氧性细菌
- 第一节 厌氧芽胞杆菌
- 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
- 一、厌氧性球菌
- 二、革兰氏阴性无芽胞厌氧杆菌
- 三、革兰氏阳性无牙胞厌氧杆菌
- 四、无芽胞厌氧菌感染防治原则
- 第三节 厌氧菌的检验
- 第十五章 其他病原性细菌
- 第十六章 螺旋体
- 第十七章 立克次体
- 第十八章 衣原体
- 第十九章 支原体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主要病原性支原体
- 第二十章 病原性真菌
- 第二十一章 病毒的一般性状
- 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 第二节 病毒的增殖
- 第三节 抵抗力与变异
- [附]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 第二十二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 第一节 病毒对机体的致病作用
- 一、病毒感染细胞的类型
- 二、病毒感染机体的类型
- 三、病毒与癌症
- 四、病毒的致病机理
- 第二节 机体抗病毒免疫
- 第二十三章 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与防治原则
- 第二十四章 呼吸道病毒
- 第二十五章 肠道病毒和轮状病毒
- 第一节 肠道病毒的共同特性
- 第二节 脊髓灰质炎病毒
- 第三节 柯萨奇病毒 埃可病毒新型肠道病毒
- 第四节 轮状病毒
- 第二十六章 肺炎病毒
- 第二十七章 出血热病毒
- 第二十八章 脑炎病毒
- 第二十九章 疱疹病毒
- 第三十章 其他病毒
- 医学微生物学基本词汇英汉对照(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