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淋球菌
淋球菌(N. gonorrhoeae)为严格的人体寄生菌,常存在于急性尿道炎与阴道炎的脓性分泌物的白细胞中,形态染色类似于脑膜炎球菌。本菌培养要求高,一般不易培养,需在培养基中加入腹水或血液。抵抗力弱,不耐干燥和寒冷,对一般消毒剂敏感,对磺胺、青霉素较敏感,但易产生耐药性。
淋球病的致病机理复杂,其毒力与菌毛、荚膜、脂多糖和外膜蛋白的某些成份有关。淋球菌产生的lgA1蛋白酶能裂解人lgA1 ,因此也是不可忽视的毒力因子。淋球菌lgA1蛋白酶产生的抗体具有中和该酶的活性,并能中和脑膜炎双球菌和部分流感杆菌lgA1蛋白酶的活性。
人类是淋球菌唯一的自然宿主,淋病主要由性接触而传播。淋球菌侵入泌尿生殖系统繁殖,男性发生尿道炎,女性引起尿道炎和子宫颈炎。如治疗不彻底,可扩散至生殖系统。胎儿可经产道感染造成新生儿淋病性急性结膜炎。
人类对淋球菌无自然免疫力,均易感,病后免疫力不强,不能防止再感染。
微生物学检查主要是采取尿道脓性分泌物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如在中性粒细胞中发现革兰氏阴性双球菌时,就有诊断价值,必要时进行分离培养。对患者应早期用药,彻底治疗。

- 淋球菌《医学微生物学》
- 淋秘《中医词典》
- 淋球菌的遗传学《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淋门《养生导引法》
- 淋球菌性结膜炎《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淋门《养生导引秘籍》
- 淋泉《中医词典》
- 淋门《张氏医通》
- 淋涩《丹溪治法心要》
- 淋露《中医词典》
- 淋涩门《医方考》
- 淋癃(淋沥 余见小便不通)《针灸资生经》
- 淋涩门《幼科推拿秘书》
- 淋癃《医学摘粹》
- 淋石《证类本草》
- 淋癃《普济方·针灸》
- 淋四《金匮悬解》
- 淋沥根原《四圣心源》
- 淋溲《中医词典》
- 淋沥《竹林女科证治》
- 淋痛《奇效简便良方》
- 淋沥《中医词典》
- 淋痛《灸法秘传》
- 淋漓不断《沈氏女科辑要》
- 淋痛治验《卫生宝鉴》
- 淋渴《备急千金要方》
- 淋五《金匮悬解》
- 淋渴《千金翼方》
- 淋洗《证治准绳·疡医》
- 淋菌性结膜炎《眼科学》
- 淋洗灸疮法《普济方·针灸》
《医学微生物学》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 第一章 细菌的繁殖与代谢
- 第二章 细菌的分布与外界环境对细菌的影响
- 第三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 第四章 细菌的致病性和抗细菌感染的免疫
- 第一节 细菌的致病性
- 第二节 抗细菌感染的免疫
- 第三节 感染的发生、发展和结局
- 第五章 细菌感染的诊断和特异防治
- 第一节 细菌感染的诊断
- 第二节 特异性防治
- 第六章 病原性球菌
- 第七章 肠道杆菌
- 第八章 弧菌和弯曲菌
- 第十一章 白喉杆菌
- 第十二章 分枝杆菌
- 第十三章 动物疫源菌
- 第十四章 厌氧性细菌
- 第一节 厌氧芽胞杆菌
- 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
- 一、厌氧性球菌
- 二、革兰氏阴性无芽胞厌氧杆菌
- 三、革兰氏阳性无牙胞厌氧杆菌
- 四、无芽胞厌氧菌感染防治原则
- 第三节 厌氧菌的检验
- 第十五章 其他病原性细菌
- 第十六章 螺旋体
- 第十七章 立克次体
- 第十八章 衣原体
- 第十九章 支原体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主要病原性支原体
- 第二十章 病原性真菌
- 第二十一章 病毒的一般性状
- 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 第二节 病毒的增殖
- 第三节 抵抗力与变异
- [附]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 第二十二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 第一节 病毒对机体的致病作用
- 一、病毒感染细胞的类型
- 二、病毒感染机体的类型
- 三、病毒与癌症
- 四、病毒的致病机理
- 第二节 机体抗病毒免疫
- 第二十三章 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与防治原则
- 第二十四章 呼吸道病毒
- 第二十五章 肠道病毒和轮状病毒
- 第一节 肠道病毒的共同特性
- 第二节 脊髓灰质炎病毒
- 第三节 柯萨奇病毒 埃可病毒新型肠道病毒
- 第四节 轮状病毒
- 第二十六章 肺炎病毒
- 第二十七章 出血热病毒
- 第二十八章 脑炎病毒
- 第二十九章 疱疹病毒
- 第三十章 其他病毒
- 医学微生物学基本词汇英汉对照(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