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结构
病毒体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90~110nm,有囊膜,囊膜上有突起。HFRS病毒的核酸为单股负链RNA,分为L、M、S三个片段。分子量分别为2.7×106、1.4×106和0.6×106道尔顿。三个片段的硷基序列互不相同,但都具有同样的3′末端,为“3′AUCAUCAUCUG”,这一序列不同于布尼亚病毒科的其他属病毒。HFRS病毒具有四种蛋白组成,即N、G1、G2和L。N为核蛋白,由S片段编码,其主要功能是包裹病毒RNA的三个片段,该蛋白免疫原性强。G1和G2均为糖蛋白,由M片段编码,上面有中和抗原位点和血凝活位点。这二种抗原位点是独立存在的,但也可部分重叠。L为RNA多聚酶,由L片段编码,在病毒复制中起重要作用。HFRS病毒的成熟方式为芽生成熟,其成熟过程与细胞的高尔基氏体和内质网有关。病毒在pH5.6~6.4时可凝集鹅红细胞。
(二)培养特性
多种传代、原代及二倍体细胞均对HFRS病毒敏感,实验室常用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E6)、人肺癌传代细胞(A549)等来分离培养该病毒。病毒在细胞内一般不引起可见的细胞病变,通常需采用免疫学方法检测证实。易感动物有多种,如黑线姬鼠、长爪沙鼠、小白鼠、大白鼠等,但除了小白鼠乳鼠感染后可发病及致死外,其余均无明显症状。
(三)病毒型别
已证实HFRS病毒与其他出血热病毒无关,与布尼亚病毒科其他4个属的病毒也无血清学关系。采用血清学方法(主要是空斑减少中和试验)以及RT—PCR技术和酶切分析方法,可将HFRS病毒分为不同型别,即汉滩病毒(Ⅰ型,又称野鼠型)、汉城病毒(Ⅱ型,又称家鼠型)、普马拉病毒(Ⅲ型,又称棕背鼠型)、希望山病毒(Ⅳ型,又称草原田鼠型)、泰国病毒(Ⅴ型)、Dobrava病毒(Ⅵ型)、Thottapalaym病毒(Ⅶ型)以及1993年在美国西南部暴发的汉坦病毒肺综合征的病原。其中前4型经世界卫生组织汉坦病毒参考中心认定的,而后4型则尚未最后认定。从我国不同疫区、不同动物及病人分离出的HFRS病毒,分属于Ⅰ型和Ⅱ型,两型病毒的抗原性有交叉。
(四)抵抗力
HFRS病毒抵抗力强。对酸(pH3)和丙酮、氯仿、乙醚等脂溶剂敏感。一般消毒剂如来苏尔、新洁尔灭等也能灭活病毒。病毒对热的抵抗力较弱,56~60℃30分钟可灭活病毒。紫外线照射(50cm、30分钟)也可灭活病毒。

- 生物学性状《医学微生物学》
- 生物学性状《医学微生物学》
- 生物学性状《医学微生物学》
- 生物学性状《医学微生物学》
- 生物学性状《医学微生物学》
- 生物学性状《医学微生物学》
- 生物学性状《医学微生物学》
- 生物学性状《医学微生物学》
- 生物学性状《医学微生物学》
- 生物学性状《医学微生物学》
- 生物学性状《医学微生物学》
- 生物学性状《医学微生物学》
- 生物学诊断《医学微生物学》
- 生物学性状《医学微生物学》
- 生物氧化的基本概念《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生物学性状《医学微生物学》
- 生物氧化酶类《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生物学性状《医学微生物学》
- 生物药剂学的实验设计《医院药学》
- 生物学性状《医学微生物学》
- 生物医学的研究中的应用《实验动物科学》
- 生物学性状《医学微生物学》
- 生物医学研究的基本途径《实验动物科学》
- 生物学性状《医学微生物学》
- 生物医学研究的选择与应用《实验动物科学》
- 生物学性状《医学微生物学》
- 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实验动物科学》
- 生物学性状《医学微生物学》
- 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实验动物科学》
- 生物学性状《医学微生物学》
- 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实验动物科学》
《医学微生物学》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 第一章 细菌的繁殖与代谢
- 第二章 细菌的分布与外界环境对细菌的影响
- 第三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 第四章 细菌的致病性和抗细菌感染的免疫
- 第一节 细菌的致病性
- 第二节 抗细菌感染的免疫
- 第三节 感染的发生、发展和结局
- 第五章 细菌感染的诊断和特异防治
- 第一节 细菌感染的诊断
- 第二节 特异性防治
- 第六章 病原性球菌
- 第七章 肠道杆菌
- 第八章 弧菌和弯曲菌
- 第十一章 白喉杆菌
- 第十二章 分枝杆菌
- 第十三章 动物疫源菌
- 第十四章 厌氧性细菌
- 第一节 厌氧芽胞杆菌
- 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
- 一、厌氧性球菌
- 二、革兰氏阴性无芽胞厌氧杆菌
- 三、革兰氏阳性无牙胞厌氧杆菌
- 四、无芽胞厌氧菌感染防治原则
- 第三节 厌氧菌的检验
- 第十五章 其他病原性细菌
- 第十六章 螺旋体
- 第十七章 立克次体
- 第十八章 衣原体
- 第十九章 支原体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主要病原性支原体
- 第二十章 病原性真菌
- 第二十一章 病毒的一般性状
- 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 第二节 病毒的增殖
- 第三节 抵抗力与变异
- [附]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 第二十二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 第一节 病毒对机体的致病作用
- 一、病毒感染细胞的类型
- 二、病毒感染机体的类型
- 三、病毒与癌症
- 四、病毒的致病机理
- 第二节 机体抗病毒免疫
- 第二十三章 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与防治原则
- 第二十四章 呼吸道病毒
- 第二十五章 肠道病毒和轮状病毒
- 第一节 肠道病毒的共同特性
- 第二节 脊髓灰质炎病毒
- 第三节 柯萨奇病毒 埃可病毒新型肠道病毒
- 第四节 轮状病毒
- 第二十六章 肺炎病毒
- 第二十七章 出血热病毒
- 第二十八章 脑炎病毒
- 第二十九章 疱疹病毒
- 第三十章 其他病毒
- 医学微生物学基本词汇英汉对照(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