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医学微生物学》书籍目录

(一)致病性

我国乙脑病毒的传播媒介主要为三带喙库蚊。蚊感染病毒后,中肠细胞为最初复制部位,经病毒血症侵犯唾液腺和神经组织,并再次复制,终身带毒并可经卵传代,成为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在热带和亚热带,蚊终年存在,蚊和动物宿主之间构成病毒持久循环。在温带,鸟类是自然界中的重要贮存宿主。病毒每年或通过候鸟的迁栖而传入,或病毒在流行区存活过冬。有关病毒越冬的方式可为:①越冬蚊再感染鸟类,建立新的鸟—蚊—鸟循环;②病毒可在鸟、哺乳动物、节肢动物体潜伏越冬。实验表明,自然界中蚊与蝙蝠息息相关,蚊将乙脑病毒传给蝙蝠,受染蝙蝠在10℃,不产生病毒血症,可持续存在达3个月之外,当蝙蝠返回室温环境3天后,出现病毒血症,构成蚊—蝙蝠—蚊的循环;③冷血脊椎动物为冬季贮存宿主(如蛇、蛙、晰蜴等),可分离出病毒。

家畜和家禽在流行季节感染乙脑病毒,一般为隐性感染,但病毒在其体内可增殖,侵入血流,引起短暂的病毒血症,成为乙脑病毒的暂时贮存宿主,经蚊叮咬反复传播,成为人类的传染源。特别是当年生仔猪最为重要,对乙脑病毒易感,构成猪—蚊—猪的传播环节,故在人群流行前检查猪的病毒血症和蚊带毒率,可预测当年人群的流行程度,并通过猪的免疫预防,可控制本病在猪及人群中的流行。

当带毒雌蚊叮咬人时,病毒随蚊虫唾液传入人体皮下。先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局部淋巴结等处的细胞中增殖,随后有少量病毒进入血流成为短暂的第一次病毒血症,此时病毒随血循环散布到肝、脾等处的细胞中继续增殖,一般不出现明显症状或只发生轻微的前驱症状。约经4~7日潜伏期后,在体内增殖的大量病毒,再侵入血流成为第二次病毒血症,引起发热寒战及全身不适等症状,若不再继续发展者,即成为顿挫感染,数日后可自愈;但少数患者(0.1%)体内的病毒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增殖,引起脑膜及脑组织发炎,造成神经元细胞变性坏死、毛细血管栓塞、淋巴细胞浸润,甚至出现局灶性坏死和脑组织软化。临床上表现为高烧、意识障碍抽搐、颅内压升高以及脑膜刺激症。重症患者可能死于呼吸循环衰竭,部分患者病后遗留失语、强直性痉挛、精神失常等后遗症。

(二)免疫性

人受乙脑病毒感染后,大多数为隐性感染及部分顿挫感染,仅少数发生脑炎(0.01%),这与病毒的毒力,侵入机体内数量及感染者的免疫力有关。流行区成人大多数都有一定免疫力,多为隐性感染,10岁以下儿童及非流行区成人缺乏免疫力,感染后容易发病。

本病病后4~5天可出现血凝抑制抗体,2~4周达高峰,可维持一年左右。补体给合抗体在发病2~3周后方可检出,约存在半年。中和抗体约在病后1周出现,于5年内维持高水平,甚至维持终生。流行区人群每年不断受到带病毒的蚊叮咬,逐渐增强免疫力,抗体阳性率常随年龄而增高,例如北京市20岁以上成年人90%血清中含有中和抗体。因此本病多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但近些年来乙脑发病年龄有增高趋势,值得重视。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学微生物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学微生物学》书籍目录
  1. 致病性与免疫性《医学微生物学》
  2. 致病性与免疫性《医学微生物学》
  3. 致病性与免疫性《医学微生物学》
  4. 致病性与免疫性《医学微生物学》
  5. 致病性自生生活阿米巴《人体寄生虫学》
  6. 致病性与免疫性《医学微生物学》
  7. 致病因素《中医外科学》
  8. 致病性与免疫性《医学微生物学》
  9. 致读者《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0. 致病性与免疫性《医学微生物学》
  11. 致和丸《外科传薪集》
  12. 致病性与免疫性《医学微生物学》
  13. 致幻剂滥用《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4. 致病性与免疫性《医学微生物学》
  15. 致疾性与免疫性《医学微生物学》
  16. 致病性与免疫性《医学微生物学》
  17. 致理《中医词典》
  18. 致病性与免疫性《医学微生物学》
  19. 致密《中医词典》
  20. 致病性与免疫性《医学微生物学》
  21. 致密结缔组织《组织学与胚胎学》
  22. 致病性与免疫性《医学微生物学》
  23. 致密性髂骨炎《中医伤科按摩学》
  24. 致病性与免疫性《医学微生物学》
  25. 致热原的作用部位《病理生理学》
  26. 致病性与免疫性《医学微生物学》
  27. 致热原和激活物的概念《病理生理学》
  28. 致病性与免疫性《医学微生物学》
  29. 致伤原因《眼科学》
  30. 致病性免疫《医学微生物学》
  31. 致伤原因和伤情判断《外科学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