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基因的转称与重组
遗传型变异还可通过两个不同性质细菌之间发生遗传物质的转移和重组而实现.在基因转移中,提供DNA的细菌为供体,而接受DNA的细菌是受体。基因转移后获得重组的子代,即具有供体与受体菌二者的主要特性。实现基因转移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全部或部分供体菌的基因相应进入受体菌;二是在受体菌中形成重组(杂交)的基因组。一般在亲缘关系相近,供、受体菌间容易发生重组,而无亲缘性的细菌间因基因组缺乏同源序列,不能或不易发生重组。重组子代菌产生的率很低,因此一般需要有选择条件使重组子代菌生长繁殖基因转移的方式和机理有几种不同形式。两个细菌细胞间可通过暂时的沟通(如接合);也可根本不接触,通过供体菌释放的DNA片段进入受体菌(如转化);也可通过噬菌体作媒介将供体菌的DNA片段包裹在其头部转移至受体菌(转导)。

- 基因的转称与重组《医学微生物学》
- 基因的一般的特性《医学遗传学基础》
- 基因定位《医学遗传学基础》
- 基因的类别《医学遗传学基础》
- 基因定位的方法《医学遗传学基础》
- 基因的概念《医学遗传学基础》
- 基因定位的应用《医学遗传学基础》
- 基因的复制与表达《医学遗传学基础》
- 基因工程的常用工具《临床生物化学》
- 基因的表达《医学遗传学基础》
- 基因工程抗体《医学免疫学》
- 基因表达调控是生命的必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基因工程药物与疫苗《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基因表达适应环境的变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基因工程疫苗《医学微生物学》
- 基底细胞癌《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基因工程载体《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基底细胞癌《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基因及基因产物分析《医学遗传学基础》
- 基底神经节《生理学》
- 基因技术《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基底膜的振动和行波理论《生理学》
- 基因结构《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基底膜带《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基因结构《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基础生命支持《外科学总论》
- 基因库的建立《临床生物化学》
- 基础生命抢救手法《急诊医学》
- 基因扩增技术《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与发展《中国医学通史》
- 基因类肿瘤标志物的进展及其临床应用《临床生物化学》
《医学微生物学》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 第一章 细菌的繁殖与代谢
- 第二章 细菌的分布与外界环境对细菌的影响
- 第三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 第四章 细菌的致病性和抗细菌感染的免疫
- 第一节 细菌的致病性
- 第二节 抗细菌感染的免疫
- 第三节 感染的发生、发展和结局
- 第五章 细菌感染的诊断和特异防治
- 第一节 细菌感染的诊断
- 第二节 特异性防治
- 第六章 病原性球菌
- 第七章 肠道杆菌
- 第八章 弧菌和弯曲菌
- 第十一章 白喉杆菌
- 第十二章 分枝杆菌
- 第十三章 动物疫源菌
- 第十四章 厌氧性细菌
- 第一节 厌氧芽胞杆菌
- 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
- 一、厌氧性球菌
- 二、革兰氏阴性无芽胞厌氧杆菌
- 三、革兰氏阳性无牙胞厌氧杆菌
- 四、无芽胞厌氧菌感染防治原则
- 第三节 厌氧菌的检验
- 第十五章 其他病原性细菌
- 第十六章 螺旋体
- 第十七章 立克次体
- 第十八章 衣原体
- 第十九章 支原体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主要病原性支原体
- 第二十章 病原性真菌
- 第二十一章 病毒的一般性状
- 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 第二节 病毒的增殖
- 第三节 抵抗力与变异
- [附]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 第二十二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 第一节 病毒对机体的致病作用
- 一、病毒感染细胞的类型
- 二、病毒感染机体的类型
- 三、病毒与癌症
- 四、病毒的致病机理
- 第二节 机体抗病毒免疫
- 第二十三章 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与防治原则
- 第二十四章 呼吸道病毒
- 第二十五章 肠道病毒和轮状病毒
- 第一节 肠道病毒的共同特性
- 第二节 脊髓灰质炎病毒
- 第三节 柯萨奇病毒 埃可病毒新型肠道病毒
- 第四节 轮状病毒
- 第二十六章 肺炎病毒
- 第二十七章 出血热病毒
- 第二十八章 脑炎病毒
- 第二十九章 疱疹病毒
- 第三十章 其他病毒
- 医学微生物学基本词汇英汉对照(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