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与T细胞识别、粘附、活化有关的CD分子
T细胞是一类重要的免疫活性细胞,除直接介导细胞免疫功能外,对机体免疫应答的调节起关键作用。T淋巴细胞本身的识别活化及效应功能的发挥,不仅与外来抗原、丝裂原和多种细胞因子密切相关,而且有赖于T细胞相互之间、T细胞与抗原提呈细胞(APC)之间以及T细胞与靶细胞之间的直接接触。T淋巴细胞识别抗原的受体是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TCR)与CD3所组成的复合物(TCR/CD3)。在识别过程中还有赖于抗原非特异性的其它细胞表面分子的辅助,这些辅助分子(accessory molecules)主要包括CD4、CD8,MHC Ⅰ类分子、Ⅱ类分子,LFA-1(CD11a/CD18)、CD49d、e、f/CD29(VLA-4、VLA-5、VLA-6)、CD28、CD44、CD45、ICAM-1(CD54),LFA-2(CD2)和LFA-3(CD58)等。
有关MHCⅠ类、Ⅱ类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在第六章“MHC及其临床应用”中讨论。VLA-4、VLA-5、LFA-6、LFA-1、ICAM-1、CD44见第二章“粘附分子”。有关CD45在第八章“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中阐述。
图1-1 参与T细胞对靶细胞识别的分子(模式图)
T细胞表面的辅助分子有以下特点:
(1)存在于T细胞上的辅助分子可特异地与存在于APC或靶细胞上的某些分子(配体)相结合,如LFA-1和CD2可分别与ICAM-1和LFA-3结合。
(2)辅助分子本身不具有多态性,在一个物种所有个体的所有T细胞的某一种辅助分子的结构基本上是相同的。
(3)辅助分子可加强T细胞与APC或靶细胞结合的程度。
(4)许多辅助分子具有转导信号的功能,如CD2、CD4和CD8等分子。
(5)有些辅助分子如CD2、CD4、CD8、CD28、Thy-1等其编码的基因属于Ig基因超家族;有些辅助分子如LFA-1、VLA-4、VLA-5和VLA-6等编码的基因属于integrin 基因超家族。
(6)T细胞膜表面辅助分子作为膜表面重要的标记已被应用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
(7)细胞因子可调节辅助分子的表达,从而改变细胞间粘附的能力,这是细胞因子免疫调节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 与T细胞识别、粘附、活化有关的CD分子《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髃骨伤《中医词典》
- 与病机并重的条文《思考中医》
- 髃骨骱失《中医词典》
- 与超螺旋松驰有关的酶《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髃骨骱《中医词典》
- 与鬼交通《证治准绳·女科》
- 髃骨《中医词典》
- 与鬼交通《女科证治准绳》
- 髃(yú,音于)《中医词典》
- 与鬼交通候《诸病源候论》
- 愚本庸医,妄论贵疾《医学集成》
- 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医学心理学》
- 虞仲伦《中医词典》
- 与黄我兼世兄书《寓意草》
- 虞痒《中医词典》
- 与神经组织培养技术相结合进行神经生物科学的研究《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虞抟《中医词典》
- 与心律失常有关的心电生理《物理诊断学》
- 虞庶《中医词典》
- 与宿主亲缘相关性《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虞世南(558-638年)《中医词典》
- 与医学有关的节肢动物《人体寄生虫学》
- 虞氏麻疹治法《原要论》
- 与友条论读《伤寒论》法《读医随笔》
- 虞花溪·《医学正传》论暑《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 与预后有关的一些因素《康复医学》
- 虞悰(435-499年)《中医词典》
- 与袁绮香谭医《对山医话》
- 榆仁丸《小儿药证直诀》
- 与院内感染有关的因素《预防医学》
《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第一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
- 第一节 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分类
- 第二节 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应用
- 一、与T细胞识别、粘附、活化有关的CD分子
- 二、与B细胞识别、粘附、活化有关的CD分子
- 三、免疫球蛋白Fc段受体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粘附分子
- 第一节 粘附分子的种类和结构
- 第二节 粘附分子的表达的调节
- 第三节 粘附分子的功能
- 一、炎症过程中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
- 二、粘附分子与淋巴细胞的归巢
- 三、粘附分子参与免疫细胞的识别作用
- 四、粘附分子参与细胞发育、分化、附着及移动
- 五、粘附分子与肿瘤
- 六、 粘附分子与凝血
- 七、粘附分子与细胞内信号传导
- 第四节 可溶性粘附分子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组成和特点
-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基因的结构和多样性
- 第三节 T细胞受体基因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
- 第一节 细胞因子的概念和作用特点
- 第二节 细胞因子的结构和生物学特征
- 一、白细胞介素(IL)
- (一)IL-1
- (二)IL-2
- (三)IL-3
- (四)IL-4
- (五)IL-5
- (六)IL-6
- (七)IL-7
- (八)IL-8
- (九)IL-9
- (十)IL-10
- (十一)IL-11
- (十二)IL-12
- (十三)IL-13
- (十四)IL-14
- (十五)IL-15
- 二、集落刺激因子(CSF)
- 三、肿瘤坏死因子
- 四、干扰素(IFN)
- 五、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 六、趋化因子
- 七、其它细胞因子
- 八、细胞因子的临床应用
- 第三节 细胞因子受体
- 第四节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检测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补体的分子生物学
- 第六章 主要组织兼容性复合体
- 第一节 MHC基因图及其遗传特征
- 第二节 MHC抗原的结构及检测
- 第三节 MHC中的单体型
- 第四节 MHC的生物学功能
- 第五节 HLA的临床应用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淋巴细胞群及其亚群
- 第八章 淋巴细胞活化过程中信号转导的分子基础
- 第一节 TCR/CD3复合体
- 第二节 蛋白酪氨酸激酶
- 第三节 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
- 第四节 G蛋白和磷脂酶C
- 第五节 蛋白激酶C
- 第六节 T细胞基因的转录激活及其表达
- 第七节 经B淋巴细胞抗原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分子基础
- 第八节 淋巴细胞信号转导研究中常用方法
- 参考文献
- 第九章 免疫网络学说及其在医海陆空中的应用
- 第一节 独特型和抗独特型
- 第二节 免疫网络学说
- 第三节 抗独特型抗体及其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第十章 神经免疫内分泌学引论
- 第一节 神经免疫内分泌学的发展简史
- 第二节 神经、免疫及内分泌系统间的关系
- 第三节 神经和内分泌(或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的调控
- 一、神经内分泌对免疫功能调控的生物学基础
- 二、激素、神经肽及神经递质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 三、应激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 四、神经系统定位损毁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 五、条件反射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 第四节 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控
- 一、免疫应答过程中神经及内分泌变化
- 二、细胞因子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 三、胸腺肽对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 四、免疫功能在神经及内分泌组织中的体现
- 第五节 神经免疫内分泌调节环路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