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SP40/40
自1982年起,生物科学技术文献中先后提出一批术语。后经鉴定它们都是蛋白质,且结构类同、功能相近,与补体的末端成分相关。这些成分有不同的名称:如Clusterin、SGP-2、SP40/40、TRRM-2、T64、GP111、SP80、CLI、apo-J和NA1/NA2等。Fritz等建议用Clusterin(暂译为群集素)来概括。
群集素的调节作用是在SP40/40这一同源体中发现的。SP40/40是于70年代末首先在人精浆中发现的,继后在肾小球沉积的IC、血液和MAC中也检出。并由于基常伴随末端补体复合物而存在,故认为其是末端补体复合物的成员之一。SP40/40为血浆中的α糖蛋白,分子量80kDa,由分子量均为40kDa的α和β亚单位所组成,所以称其为SP40/40。现知SP40/40由427个氨基酸残基所组成,α亚单位为222个氨基酸残基,β亚单位为205个氨基酸残基。α和β亚单位借3个二硫键相连接而构成一异二聚体。两个亚单位的氨基酸组成除甘氨酸外,其余均很相似,但氨基酸的序列则相差明显。人血浆中SP40/40的含量为35~105μg/ml(平均62μg/ml),但在人精浆中却可高达15mg/ml,认为这与保护精子的活性有关。
SP40/40是MAC组装的调节蛋白。它可与C5b~7、C5b~8或C5b~9结合,对MAC的组装起抑制作用,从而可防止MAC的溶细胞作用。此外SP40/40与S蛋白还具有协同作用,可使MAC变为可溶性的而失去溶细胞作用。现知C8与SP40/40的结合部位是C8β、C9与SP40/40的结合部位是C9b。

- SP40/40《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Southern印迹法《医学遗传学基础》
- SPA的性质《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SMON氏综合征《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SPA的应用《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Sluder氏综合征《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SPA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中的应用《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Sjogren-Larsson氏综合征《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SREBPs的发现和命名《动脉粥样硬化》
- Shy-Drager氏综合征《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SREBPs的结构和分类《动脉粥样硬化》
- SH-2结构域的调节作用《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SREBPs的生理功能《动脉粥样硬化》
- selectin家族《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S蛋白《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SDS-PAGE结合免疫印迹法检测Apo(a)表型《动脉粥样硬化》
- T《金匮悬解》
- SCL-90问题举例《医学心理学》
- T《四圣心源》
- sCK-R与临床《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T《生理学》
- sCK-R的产生机理及作用特点《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T《医学统计学》
- Schwartz-Jampel氏综合征《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T《医学遗传学基础》
- SCF《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T《传染病》
- S—100蛋白《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T W《伤寒悬解》
- S Sh《伤寒说意》
- T W《伤寒说意》
《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第一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
- 第一节 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分类
- 第二节 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应用
- 一、与T细胞识别、粘附、活化有关的CD分子
- 二、与B细胞识别、粘附、活化有关的CD分子
- 三、免疫球蛋白Fc段受体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粘附分子
- 第一节 粘附分子的种类和结构
- 第二节 粘附分子的表达的调节
- 第三节 粘附分子的功能
- 一、炎症过程中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
- 二、粘附分子与淋巴细胞的归巢
- 三、粘附分子参与免疫细胞的识别作用
- 四、粘附分子参与细胞发育、分化、附着及移动
- 五、粘附分子与肿瘤
- 六、 粘附分子与凝血
- 七、粘附分子与细胞内信号传导
- 第四节 可溶性粘附分子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组成和特点
-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基因的结构和多样性
- 第三节 T细胞受体基因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
- 第一节 细胞因子的概念和作用特点
- 第二节 细胞因子的结构和生物学特征
- 一、白细胞介素(IL)
- (一)IL-1
- (二)IL-2
- (三)IL-3
- (四)IL-4
- (五)IL-5
- (六)IL-6
- (七)IL-7
- (八)IL-8
- (九)IL-9
- (十)IL-10
- (十一)IL-11
- (十二)IL-12
- (十三)IL-13
- (十四)IL-14
- (十五)IL-15
- 二、集落刺激因子(CSF)
- 三、肿瘤坏死因子
- 四、干扰素(IFN)
- 五、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 六、趋化因子
- 七、其它细胞因子
- 八、细胞因子的临床应用
- 第三节 细胞因子受体
- 第四节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检测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补体的分子生物学
- 第六章 主要组织兼容性复合体
- 第一节 MHC基因图及其遗传特征
- 第二节 MHC抗原的结构及检测
- 第三节 MHC中的单体型
- 第四节 MHC的生物学功能
- 第五节 HLA的临床应用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淋巴细胞群及其亚群
- 第八章 淋巴细胞活化过程中信号转导的分子基础
- 第一节 TCR/CD3复合体
- 第二节 蛋白酪氨酸激酶
- 第三节 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
- 第四节 G蛋白和磷脂酶C
- 第五节 蛋白激酶C
- 第六节 T细胞基因的转录激活及其表达
- 第七节 经B淋巴细胞抗原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分子基础
- 第八节 淋巴细胞信号转导研究中常用方法
- 参考文献
- 第九章 免疫网络学说及其在医海陆空中的应用
- 第一节 独特型和抗独特型
- 第二节 免疫网络学说
- 第三节 抗独特型抗体及其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第十章 神经免疫内分泌学引论
- 第一节 神经免疫内分泌学的发展简史
- 第二节 神经、免疫及内分泌系统间的关系
- 第三节 神经和内分泌(或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的调控
- 一、神经内分泌对免疫功能调控的生物学基础
- 二、激素、神经肽及神经递质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 三、应激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 四、神经系统定位损毁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 五、条件反射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 第四节 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控
- 一、免疫应答过程中神经及内分泌变化
- 二、细胞因子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 三、胸腺肽对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 四、免疫功能在神经及内分泌组织中的体现
- 第五节 神经免疫内分泌调节环路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