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粘附分子参与免疫细胞的识别作用
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及杀伤细胞识别靶细胞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对特异性抗原的识别作用外,还需要粘附分子的相互作用。某些粘附分子的抗体可以阻断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及杀伤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图2-13)。辅助性T细胞与抗原提呈细胞的相互作用过程中,T细胞受体(TCR/CD3)识别抗原提呈细胞表面的特异性抗原与MHC分子的复合体,而CD4/MHC-Ⅱ类分子(非多态部分)、LFA-1/ICAM-1、LFA-2/LFA-3、CD28/CD80的相互作用则可以使两者紧密接触,提供了相互作用的重要条件,并参与T细胞的活化过程和细胞因子的分泌调节。杀伤性T细胞杀伤靶细胞(如病毒感染靶细胞)时,其CTL特异受体识别靶细胞抗原与MHC-Ⅰ类分子的复合物,CD8/MHC-Ⅰ类分子(非多态部分)、LFA-1/ICAM-1、LFA-2/LFA-3的相互作用导致效一靶紧密接触,杀伤细胞的细胞毒介质得以有效地发挥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或效-靶细胞的相互作用,最终相互接触的细胞仍然要分开,显然细胞内存在着对粘附作用的负反馈调节机制,尽管这种调节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但已知CD3分子的表达下调可以激活PLC,可能导致LFA-1分子的去磷酸化而使其失去活性,降低LFA-1分子介导的粘附作用。
图2-13 粘附分子与免疫细胞的识别作用

- 粘附分子参与免疫细胞的识别作用《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粘附分子《医学免疫学》
- 粘附分子参与细胞发育、分化、附着及移动《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粘附分子《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粘附分子的表达的调节《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旃檀《本经逢原》
- 粘附分子的功能《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毡《本草易读》
- 粘附分子的种类和结构《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瘵疾丸《目经大成》
- 粘附分子构型改变影响细胞的粘附作用《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瘵骨蒸热《女科证治准绳》
- 粘附分子与淋巴细胞的归巢《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瘵《中医词典》
- 粘附分子与凝血《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窄阴方《古代房中秘方》
- 粘附分子与细胞内信号传导《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翟良《中医词典》
- 粘附分子与肿瘤《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摘要《经验麻科》
- 粘附剂《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摘要《临床激光治疗学》
- 粘汗《中医词典》
- 摘星换斗《中医词典》
- 粘合素超家族《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摘陶氏七法《伤寒括要》
- 粘合素超家族《医学免疫学》
- 摘平脉三不治症论《三指禅》
- 粘连蛋白的提取《动脉粥样硬化》
- 斋说《寿世青编》
- 粘连性肠梗阻《普通外科学》
《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第一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
- 第一节 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分类
- 第二节 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应用
- 一、与T细胞识别、粘附、活化有关的CD分子
- 二、与B细胞识别、粘附、活化有关的CD分子
- 三、免疫球蛋白Fc段受体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粘附分子
- 第一节 粘附分子的种类和结构
- 第二节 粘附分子的表达的调节
- 第三节 粘附分子的功能
- 一、炎症过程中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
- 二、粘附分子与淋巴细胞的归巢
- 三、粘附分子参与免疫细胞的识别作用
- 四、粘附分子参与细胞发育、分化、附着及移动
- 五、粘附分子与肿瘤
- 六、 粘附分子与凝血
- 七、粘附分子与细胞内信号传导
- 第四节 可溶性粘附分子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组成和特点
-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基因的结构和多样性
- 第三节 T细胞受体基因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
- 第一节 细胞因子的概念和作用特点
- 第二节 细胞因子的结构和生物学特征
- 一、白细胞介素(IL)
- (一)IL-1
- (二)IL-2
- (三)IL-3
- (四)IL-4
- (五)IL-5
- (六)IL-6
- (七)IL-7
- (八)IL-8
- (九)IL-9
- (十)IL-10
- (十一)IL-11
- (十二)IL-12
- (十三)IL-13
- (十四)IL-14
- (十五)IL-15
- 二、集落刺激因子(CSF)
- 三、肿瘤坏死因子
- 四、干扰素(IFN)
- 五、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 六、趋化因子
- 七、其它细胞因子
- 八、细胞因子的临床应用
- 第三节 细胞因子受体
- 第四节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检测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补体的分子生物学
- 第六章 主要组织兼容性复合体
- 第一节 MHC基因图及其遗传特征
- 第二节 MHC抗原的结构及检测
- 第三节 MHC中的单体型
- 第四节 MHC的生物学功能
- 第五节 HLA的临床应用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淋巴细胞群及其亚群
- 第八章 淋巴细胞活化过程中信号转导的分子基础
- 第一节 TCR/CD3复合体
- 第二节 蛋白酪氨酸激酶
- 第三节 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
- 第四节 G蛋白和磷脂酶C
- 第五节 蛋白激酶C
- 第六节 T细胞基因的转录激活及其表达
- 第七节 经B淋巴细胞抗原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分子基础
- 第八节 淋巴细胞信号转导研究中常用方法
- 参考文献
- 第九章 免疫网络学说及其在医海陆空中的应用
- 第一节 独特型和抗独特型
- 第二节 免疫网络学说
- 第三节 抗独特型抗体及其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第十章 神经免疫内分泌学引论
- 第一节 神经免疫内分泌学的发展简史
- 第二节 神经、免疫及内分泌系统间的关系
- 第三节 神经和内分泌(或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的调控
- 一、神经内分泌对免疫功能调控的生物学基础
- 二、激素、神经肽及神经递质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 三、应激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 四、神经系统定位损毁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 五、条件反射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 第四节 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控
- 一、免疫应答过程中神经及内分泌变化
- 二、细胞因子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 三、胸腺肽对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 四、免疫功能在神经及内分泌组织中的体现
- 第五节 神经免疫内分泌调节环路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