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经典神经递质
1.儿茶本分胺 从支配淋巴器官的神经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NE)及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Adr)和NE,经由α及β受体影响各种免疫细胞及免疫功能。儿茶酚胺的作用复杂多样,报道不尽相同。异丙肾上腺素可引起小鼠胚胎胸腺细胞表达Thy-1抗原。Adr可降低人T淋巴细胞对丝裂原刺激的增殖反应,降低体液免疫应答,导致抗体合成减少及I型超敏反应受抑制。对吞噬细胞影响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如Adr和NE在生理浓度时抑制Mφ分泌IL-1,而另有报道称α2受体兴奋促进Mφ释放TNF。Adr和NE抑制吞噬细胞的趋化游走及吞噬活性。儿茶酚胺还降低移植排斥反应,改善GVHR。新近发现,儿茶本分胺还可作用于脑血管内皮细胞,促进MHc I及类Ⅱ类分子表达,但NE季节低人星形胶质细胞瘤MHCⅡ类分子的表达。
2.ACh 胆碱能药物如氨甲酰胆碱(carbachol)可升高人外周血T细胞的E花环形成率,此反应可被阿托品所阻断,说明有M受体的参与。Ach还经由M受体提高大鼠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促进PHA所致的淋巴细胞转化和蛋白质合成。在离体人肺组织,ACh刺激组胺的释放,此效应亦受阿托品的拮抗。低剂量的ACh直接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ACh参与肠敏反应的发生,如牛乳中含β-乳球蛋白,可引起对牛乳的过敏反应。β-乳球蛋白能诱发迷走末梢释放ACh,可为肠道内源性免疫介质。
3.5-HT 5-HT即可作为神经递质,亦可由血小板及肥大细胞释放。5-HT能解除T细胞增殖的抑制因素,影响NK细胞活性,抑制Mφ表达Ia分子。
4.褪黑素 松果体与免疫功能与有密切的联系。以药物阻断松果体的功能、摘除松果体或动物连续光照等措施,均显著减少初次抗体合成反应及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而经予褪黑素可逆转这些变化。褪黑素还可促进小鼠脾细胞生成IFN-γ。

- 经典神经递质《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经典免疫学时期《医学免疫学》
- 经度篇《古今医统大全》
- 经典激活途径《医学免疫学》
- 经断《中医词典》
- 经典的心理分析疗法《医学心理学》
- 经断(经绝)《中医名词词典》
- 经导管栓塞术《医学影像学》
- 经断复来《中医词典》
- 经导管灌注药物治疗《医学影像学》
- 经断复来《中医妇科学》
- 经淡如水《中医词典》
- 经断前后诸证《中医妇科学》
- 经带面《饮膳正要》
- 经断前后诸症《中医词典》
- 经带兼目疾论《银海指南》
- 经多发肿《中医词典》
- 经从上逆《中医词典》
- 经方《中医名词词典》
- 经从口鼻逆行《奇效简便良方》
- 经方《中医词典》
- 经从口鼻出咳嗽气急《女科秘要》
- 经方派《中医名词词典》
- 经从口鼻出《竹林女科证治》
- 经方派《中医词典》
- 经从大小便出《竹林女科证治》
- 经方与温病、北派经方家与南方温病派如何区别二者呢?《中医之钥》
- 经刺论《针灸大成》
- 经风《中医词典》
- 经刺《针灸素难要旨》
- 经腑论《类证治裁》
《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第一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
- 第一节 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分类
- 第二节 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应用
- 一、与T细胞识别、粘附、活化有关的CD分子
- 二、与B细胞识别、粘附、活化有关的CD分子
- 三、免疫球蛋白Fc段受体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粘附分子
- 第一节 粘附分子的种类和结构
- 第二节 粘附分子的表达的调节
- 第三节 粘附分子的功能
- 一、炎症过程中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
- 二、粘附分子与淋巴细胞的归巢
- 三、粘附分子参与免疫细胞的识别作用
- 四、粘附分子参与细胞发育、分化、附着及移动
- 五、粘附分子与肿瘤
- 六、 粘附分子与凝血
- 七、粘附分子与细胞内信号传导
- 第四节 可溶性粘附分子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组成和特点
-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基因的结构和多样性
- 第三节 T细胞受体基因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
- 第一节 细胞因子的概念和作用特点
- 第二节 细胞因子的结构和生物学特征
- 一、白细胞介素(IL)
- (一)IL-1
- (二)IL-2
- (三)IL-3
- (四)IL-4
- (五)IL-5
- (六)IL-6
- (七)IL-7
- (八)IL-8
- (九)IL-9
- (十)IL-10
- (十一)IL-11
- (十二)IL-12
- (十三)IL-13
- (十四)IL-14
- (十五)IL-15
- 二、集落刺激因子(CSF)
- 三、肿瘤坏死因子
- 四、干扰素(IFN)
- 五、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 六、趋化因子
- 七、其它细胞因子
- 八、细胞因子的临床应用
- 第三节 细胞因子受体
- 第四节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检测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补体的分子生物学
- 第六章 主要组织兼容性复合体
- 第一节 MHC基因图及其遗传特征
- 第二节 MHC抗原的结构及检测
- 第三节 MHC中的单体型
- 第四节 MHC的生物学功能
- 第五节 HLA的临床应用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淋巴细胞群及其亚群
- 第八章 淋巴细胞活化过程中信号转导的分子基础
- 第一节 TCR/CD3复合体
- 第二节 蛋白酪氨酸激酶
- 第三节 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
- 第四节 G蛋白和磷脂酶C
- 第五节 蛋白激酶C
- 第六节 T细胞基因的转录激活及其表达
- 第七节 经B淋巴细胞抗原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分子基础
- 第八节 淋巴细胞信号转导研究中常用方法
- 参考文献
- 第九章 免疫网络学说及其在医海陆空中的应用
- 第一节 独特型和抗独特型
- 第二节 免疫网络学说
- 第三节 抗独特型抗体及其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第十章 神经免疫内分泌学引论
- 第一节 神经免疫内分泌学的发展简史
- 第二节 神经、免疫及内分泌系统间的关系
- 第三节 神经和内分泌(或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的调控
- 一、神经内分泌对免疫功能调控的生物学基础
- 二、激素、神经肽及神经递质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 三、应激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 四、神经系统定位损毁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 五、条件反射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 第四节 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控
- 一、免疫应答过程中神经及内分泌变化
- 二、细胞因子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 三、胸腺肽对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 四、免疫功能在神经及内分泌组织中的体现
- 第五节 神经免疫内分泌调节环路
- 参考文献